补充原答案看了一下其他答案,个人认为这不是bug,原因如下:
1.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找到较为合适义项翻译 2.陶渊明这样的文学家文史知识都是相当丰富的,基本不可能出现有的答案所说“他不知道秦到晋衣着变化知识盲点”的这种情况 3.有答案提到秦到晋“普通话”口音转变较大(桃花源人无法和晋人交流)的问题,和中文专业的老师交流了一下这个问题,她的原话是:故事是陶渊明虚构的桃花源记,很明显他让渔人和桃花源人正常沟通了说明他刻意回避了跨时代可能导致的口语交流障碍这个问题,但是服饰这个则不一样,因为他写明了“见渔人,乃大惊”,只是见了就大惊,更大的可能就是服饰差异较大引起的惊讶。现代穿越剧也是一样,回避掉语言交流障碍,并不回避服饰差异。
没人规定文章里的“外人”(“悉如外人”、“遂与外人间隔”、“不足与外人道也”)都得翻译的一样。后来两个的确是“桃花源以外的人”但个人之见,
“悉如外人”译成:对于渔人来说的“当世(晋朝)以外”的人更合理。
=============================以下是原答案==============================
在古汉语词典,“外”有如下意思,“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应该是比较合适的翻译选择。
悉字解释如下:
@杨咩咩
即:男女的衣着,全都像他所生活的时代之外的人/(不像他所在时代的人)。
不联系语境和时代背景的翻译都是耍流氓。。
陶渊明:东晋(公元317-公元420)
桃花源人:“先世避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时乱,不复出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如果说桃花源人服饰与当世晋朝一样,那么只能说秦朝到东晋百姓衣着一直没有大的变变化。
而实际上,衣着服饰是变化比较大的。中国古代服饰的变化是随着包括经济中心迁移,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在内的各种大变动而发生改变的。
去年看到过一篇文章写秦晋服饰差异
有兴趣戳:
秦朝 与 晋朝的服饰 [ 上 ]_张娟娟戏曲服装设计师秦朝 与 晋朝的服饰 〔 下 〕
所以按课本简单粗暴地译成“男女的衣着,全都与桃花原以外的人(世人)一样”,是不合理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悉如外人」如何解释?》发布于:2024-02-02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