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言:“人生最悲不是失去,而是错过。”

“错过”总会伴随着“遗憾”,“遗憾”总会带来“后悔”。

人类经常会在这三种情绪中往往复复,循环不已。

可却存在着这样一个人,他错过许多东西,却从不遗憾,从不后悔。

他曾错过诺贝尔奖,却不曾感到遗憾葫芦娃,反而是轻松忘怀。

他曾错过荣誉头衔,却不曾懊悔,反而是昂首挺胸面对现实。

此人就是中国物理学史上的大伟人,中国 *** 的功勋——赵忠尧。

图 | 赵忠尧先生

或许,有许多人不曾听过这个名字。

但他的辉煌,他的成就,他的贡献,可一点都不输任何一位两弹元勋。

虽然对于他那传奇的96年人生,他本人也只是简单概括:

“我对自己走过的道路,重新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唯一可以 *** 的是,60多年来,我一直在为祖国兢兢业业地工作,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没有谋取私利,没有虚度光阴。”

可实际上,就算是用华丽辞藻去概括他的人生,也无法评价到位。

他这一生,无法言喻。

铮铮少年报国志

1902年,赵忠尧于浙江诸暨出生。

赵忠尧的父亲赵继和是当地有名的医生,一心为民为国。

可惜,因为读书少,他只能在这小地方发展,不能用知识报国。

因此,赵忠尧于他而言,就是一个希望,能够帮他实现梦想的“希望”。

自赵忠尧懂事起,他就经常听着父亲教导道:“别的我对你什么都不要求,你只要努力读书,将来为国为民出力。”

日复一日听着一样的话语,赵忠尧渐渐把这话当成了“圣旨”。

他每天都努力读书,门门功课都考之一。

据说,中学时候的他,成绩甩同班同学大半,是所有同龄人中更优秀的一个。

但其实,努力且有天赋的人,只要一刻不放松,时时都是优秀的。

不管是什么年纪,他们总是人群中最耀眼的存在,赵忠尧便是如此。

而在他心中,“为国效力”便是他的使命。

为此,赵忠尧升学时选的学校都是中国最有名的。

图 | 1923年冬与南京高师同学合影,赵忠尧(中)

1924年,22岁的赵忠尧从东南大学毕业。

都说气场相投的人会互相吸引,此话一点也不假。

赵忠尧便在此时遇到了自己一生中的恩师——中国物理学宗师叶企孙。

据说,叶企孙在看见赵忠尧之一眼后, 便认定了他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于是,叶企孙让赵忠尧继续留在东南大学,担任他的助教。

好老师从不亏待学生,每逢重大会议时,叶企孙总会带着赵忠尧一起去,让他开拓眼界。

就连要去清华大学工作,叶企孙都会带着赵忠尧,还特意给他谋了一份教员工作。

然而,在顶尖学府工作这件事,并没有让赵忠尧感到自豪。

他总是觉得,自己没有为国家贡献一份力,没有实现父亲的抱负。

眼看着中国与西方差距越来越大,赵忠尧越来越不安。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不足以去振兴中国。

因此,于1927年,25岁的赵忠尧考入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密立根教授。

怀抱着救国的梦想,未谙世事的少年郎踏上了新征途。

图 | 赵忠尧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留学时与导师合影。前排右四正后方为赵忠尧

无意争浮名虚利

在名利与知识这两者中,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在美国留学期间,赵忠尧一直都是留学生口中的谈资。

毕竟,他可是有史以来之一个主动和导师要求更换题目的人。

据说,当时密立根给他布置了一道很简单的题目。

赵忠尧只要完成了这道题,便能拿到博士学位。

可那道题太简单了,赵忠尧觉得学不到什么技术,便和密立根要求换难题。

他说:“密立根先生,您给我换个有难度的题目吧,我来留学不是为了简简单单拿文凭,而是希望为我的国家多学点技术!”

此话一出,包括密立根在内的全校师生都震惊了。

有多少学生,想要轻松拿到学位?

可赵忠尧却不是这些学生中的一员,他是个另类,却优秀得让人佩服。

他不是在为自己的前途学习,而是在为自己的国家汲取知识。

图 | 在美国时的留影

听从赵忠尧的要求,密立根给他换了一道难题:计算“硬γ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

不过,此难题并没有难倒赵忠尧。

相反,借着这道题,赵忠尧成为了人类物理学史上“之一个观测到正反物质湮没的人”。

在做实验解题过程中,他发现:“硬γ射线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过重金属铅时,会出现‘反常吸收’现象,产生一种特殊辐射。”

这一现象,除了赵忠尧之外,在当时没有一个人知道。

因此,在把论文交给密立根后,于193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正式发表了他的论文。

后来,赵忠尧还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了正电子的存在。

若是把这发现发表出去,他无疑是下一届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

可世事难料,老天总爱捉弄老实人。

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奖者是赵忠尧的同学安德森,而非他本人。

理由为,安德森发现了正电子的轨迹。

尽管安德森自己曾出面承认,自己的成果是在赵忠尧的实验发现上做出来的。

可这还是改变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结果。

无论有多少人出面为赵忠尧抱不平,也无法改变这一结果。

因为,赵忠尧是中国人,是当时西方人最歧视的存在。

直到半个世纪过去,这一不公事实才被披露出来。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主任爱克斯朋教授对此曾说:“这是一桩遗憾的、没法再弥补的疏漏!”

就连西方媒体后来都曾报道道:“赵忠尧才是所有物理学家心中,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世界欠中国一个诺贝尔奖”!

可这些话,说得太迟了,也没有意义了。

但其实,早在错失诺贝尔奖时,赵忠尧便没有什么所谓。

他并不在意这个奖项,只在乎自己的国家,在乎自己的知识能不能为国所用。

苟利国家生死以

事关国家安危,他宁愿以身犯险,也不愿坐以待毙。

1931年,赵忠尧远赴英国,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

卢瑟福是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个爱才惜才的老师。

在赵忠尧毕业回国前,他还送了50毫克放射性实验镭给他。

在当时,镭可是稀有物质,是全世界禁运的东西。

可赵忠尧,却一点也不害怕,硬是一个人拿着镭,躲着藏着将它带回了中国。

回国后,他便将这50毫克镭免费供给了清华师生们,让他们拿去做研究。

这等无私,可不是谁都有的。

他明明可以自己存着,自己拿去研究,可他却选择了,献给所有人,献给国家。

不单单是镭,就连命,他都愿意献出去!

图 | 赵忠尧家庭合照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遭日军侵占,清华不得不迁移到昆明,与其他高校组成西南联大。

按理说,所有清华教职工都应当跟着前往昆明,去那边继续教学才对。

可赵忠尧却不是其中一员,他留在了清华园里。

他知道,自己的选择会害自己丢了命,可他却仍是留了下来,因为那些镭,还在校内。

赵忠尧清楚,若是不把镭带走,那日本人肯定会找到它们并加以利用,制作成化学武器。

因此,他冒死将镭装到了咸菜坛子,然后趁乱逃出学校,扮成难民,一步步走去昆明。

这段路上,赵忠尧一直紧紧地抱着装着镭的咸菜坛子,他不惜把行李丢掉,也要保护好它们。

就连晚上睡觉,他都是抱着坛子睡的,有时甚至都不敢合眼,怕有人来抢。

可镭的放射性极强,对身体损害极大,赵忠尧明明知晓其中危险,但还是选择了这样做。

从北平到昆明,一个多月的路程,他天天寸步不离地守着镭。

尽管他的胸膛已被坛子弄成两道血印,他也不曾放下过它。

然而,等他真的走到了西南联大门口时,却被人们当成了乞丐,硬是被赶了出去。

直到看见校长梅贻琦后,他才敢跑上去,大喊:“梅校长”。

听到自己的名字,梅贻琦先是一顿,观察了这个穿着破烂的人许久后,才不敢相信地走上去拥抱对方。

就算浑身脏兮兮到难以看清模样,梅贻琦也绝不会忘记眼前这人。

毕竟,他可是把国家置于之一位的赵忠尧,是能够不顾生死也要报效祖国的中国人!

图 | 1950年,赵忠尧一家在南京鸡鸣山

不顾其身历险阻

1946年6月30日,美国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岛上试爆 *** 。

当时,有四个国家被美国 *** 邀请去观看 *** 爆炸过程,其中,就包括着中国。

而中国的代表者,便是赵忠尧。

在其他三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 *** 爆炸威力惊呼时,赵忠尧却一直沉默着,严肃地看着那缓缓上升的“蘑菇云”。

他在想,何时才能见证到中国的“蘑菇云”在蔚蓝天空上飘散?

他甚至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中国拥有比这 *** 还要厉害一百倍的武器。

别人看着那“蘑菇云”,都是顾着夸赞美国,只有赵忠尧,沉默地看完了全程,再安静地离开。

就连其他国家代表在美国游玩时,他都不参与,而是在想方设法为祖国获取强大武器。

后来,他直接不返程回国,选择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边进行核物理研究便找寻核器材。

由于当时的中国正陷于战乱危难中,并没有足够财力支撑赵忠尧做科研。

因此,之后所做核试验花费的钱,都是赵忠尧自己紧衣缩食,打工赚来的。

他从没有想过要依靠国家来完成自己的心愿。

他想的一直都是,以一己之力,度国家万难。

图 | 赵忠尧在美,前排左一

可当他真的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为祖国研究出“武器”时,他便不再是一个“自由人”了。

得知赵忠尧在美国做实验获得许多重大发现后,当时的中国社会各派都纷纷前来争夺他的知识成果。

不管是延安那边的组织,还是台湾那边的组织,都把赵忠尧视为了不可失去的人才。

甚至连美国,都参与到了这一争夺战来。

1950年,在赵忠尧正打算登船回国时,美国特工突然扣留了他。

本来,美国 *** 是打算搜出赵忠尧实验的资料和器材,并以此为证据逮捕他的。

可好在,赵忠尧聪明,早在一个月前就将这些成果托人带回了中国。

他知道,自己所做研究的重要性,也清楚,自己的成果该给谁。

毋庸置疑,答案必定是中国。

然而,于美国一方而言,找不到实验资料和器材,扣住人就行了。

因此,在渡口放行赵忠尧没多久,美方又在他那艘船途径日本时将其拦住了。

据说,美军更高司令部害怕拦不住赵忠尧,硬是连发三道拦截令。

在抓到人后,他们直接就将其押送到了日本监狱。

为了不被舆论攻击,美方当时还编造了各种理由去污蔑赵忠尧。

不是说他和科学家钱学森是同犯,就是告他偷取了美国 *** 的秘密。

总之,只要能把人“留住”,他们完全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

据说当时有美国海军估算道“钱学森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那赵忠尧呢?

美国不顾舆论,硬扛着各界压力逮捕的这一位,又能抵多少个师?

答案想必不比五个少。

毕竟,自赵忠尧1950年被“释放”后,中国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之一批核武器,并于1955年有了之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钱学森还说道:“赵教授带回来的设备,在当时贫瘠的中国是搞不出来的,中国也正是有了这个,才能快速的研发中国的核武器。”

可就算他促进了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却也没有得到该有的回报。

图 | 1950年11月,沈善炯、罗时钧、赵忠尧(自左至右)于日本蒙难释放后留影

爱国之情深似海

就算被冤枉被背叛,他也能够既往不咎,因为那是他爱了一辈子的国。

1958年,在赵忠尧带领团队成功建造出V2加速器后,他开始不被“重视”。

慢慢的,他被卷入了时代浩劫中。

在那十年里,赵忠尧被迫戴上“特务嫌疑”的帽子,一天到晚都被关押在牛棚。

而其关押理由便是,因为他当初在美国做科研实验,所以是特务分子。

一听这话,或许有许多人觉得好笑。

明明赵忠尧当初远赴美国,是为了国家。

他当初去的时候手头上仅有单位派发的5万美金,可一台加速器要40万美金。

他都是靠自己省吃省喝才攒到钱去买到加速器的零件,采购完回国还要自己组装。

为此他甚至被美方扣留了整整47天。

而且,自从回国开始,赵忠尧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一天工作16个小时。

就连家中的妻儿,他都没时间回去看一眼。

可如今,却说他是特务,这罪名一出,怎能不被人嗤笑?怎能让他不寒心?

但再寒心,赵忠尧也没有过放弃国家的想法。

就算因此而错过“两弹一星”的元勋头衔,他都没有关系,也不介意。

他只盼,这十年黑暗能快点过去。

他只求,光明能够快点降临到他身上,因为,他还想继续报国。

纵使被国家“抛弃”,他也愿意,继续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直到死亡。

因为他相信,国家总有一天,会给他正义。

然而,正义追不上死神的脚步。

1998年5月28日,赵忠尧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96岁。

他终究,还是没能得到应有的荣誉。

但至少,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完成了报国这一心愿。

他甚至还把自己这一生所得知识留给了后人,在23名“两弹一星”元勋中,就有八位是他的学生。

尽管,今时今日,鲜少有人知晓他的伟绩,但他曾经所贡献过的一切,是所有人都无法抹除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处角落是属于赵忠尧的。

而当人们翻开属于他的这一历史长卷后,会发现,原来有这样一个人,爱国爱得如此深沉。

他的爱,深沉到愿意委屈自己,来让国家兴荣。

他的爱,厚重到在经历千般磨难后,都不曾变少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把葫芦娃被做成桌面壁纸后,二娃眼睛被点瞎了,蛇精舍不得换播报文章》发布于:2023-11-30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