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仙剑奇侠传7放出了光线追踪效果的演示,出乎意料的结果让玩家们纷纷表示疑惑,为何之前的仙侠风格变得如此梦幻,甚至从中看到了《永恒之塔》的影子?

当然,如果你曾经尝试过仙剑奇侠传7的DEMO的话,就应该知道,每一代仙剑奇侠传单机作品越来越差的基调已经深入人心,所以7代直接将风格转向了网游的玩法形式。

作为大多数人心中的经典国产RPG《仙剑奇侠传》​​系列沦落到这个地步,无非是大宇和大唐之间的拉锯战,以及整个开发方向的迭代滞后,同时,也不仅仅是仙剑奇侠传,三款国产仙剑究竟谁更胜一筹?

虽然很多人已经深挖了仙剑奇侠传的整个发展历程,但今天我想结合仙剑奇侠传这几年的运营,来聊一聊这个国产“封神”IP的酸甜苦辣。

说点题外话,中国的单机仙侠游戏,是真的写不出好剧情吗?还是真的想不出优秀的新玩法?为什么被批判了却依然不肯悔改?

《仙剑》含着金钥匙诞生

大家都知道整个《仙剑奇侠传》​​系列的初代可以追溯到1995年,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当时的游戏环境。要知道,1995年也是“诸神之战”的一年,那段时间,除了经典游戏,游戏平台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想想看,主机端,任天堂SFC有一筐筐的经典游戏系列,初代和世嘉土星也算是刚刚起步。唯独PC端,能独占鳌头的国产游戏寥寥无几。

不过仙剑奇侠传系列的成功绝非偶然,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形象。早年制作仙剑奇侠传系列的大华,成立于1988年,在仙剑奇侠传问世前的7年里,其主要业务收入是自行开发单机游戏和靠代理国外网游为生。

其中,在仙剑奇侠传系列出现之前,软艺就已经推出了《大富翁》和《轩辕剑》两代,此外还有《魔兽争霸》、《天使帝国》等早已被抛入游戏历史长河的经典之作,更别提当时其所代理的网游了。因此,软艺当时的资产还是相当丰富的,所开发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后来时间来到1995年,《轩辕剑:枫之舞》正式发售,在衍生作品发售半年后,《仙剑奇侠传》​​正式发售。不过,发售的之一个版本是DOS版,同时这个版本的BGM也是经典中的经典,后来初代版本还移植到了世嘉土星和手机上。

《仙剑奇侠传1》发行后,根据现有的不准确数据,正版销量只有80万册左右(发行之一天卖出1万册),盗版销量更是无法估算。

不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参考数据。《仙剑奇侠传2》于2003年1月发售,当月收入创下历史新高,达到9298万台币,比去年同期(2002年)的4512万增长了206%。虽然1月的收入并非完全归功于《仙剑奇侠传2》,但从新游戏上市后销售13万份的数据来看,《仙剑奇侠传2》的销量数据占据了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这里还要考虑到,在2000年代初期,还是一个盗版游戏猖獗的环境。

因此在仙剑奇侠传诞生之前,软艺本身就已经能赚钱了,而仙剑奇侠传1上线之后,收入更是一路飙升,因此仙剑奇侠传系列不仅诞生在优越的环境中,在其后续的成长过程中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纯回合制玩法中的新鲜元素

之一代《仙剑奇侠传》​​的玩法并没有什么特别新颖的地方,当时回合制游戏也相当普遍,不过《仙剑奇侠传》​​在视角上做了很大的改变,从 FC、SFC 转过来的玩家基本都习惯了 2D 的横平视角,而《仙剑奇侠传》​​却将其改成了 45° 俯视视角,这在当时也算是比较新颖的做法。

或许,这样的视角设计或许是故意的,毕竟很多地图都会遮挡人物的存放位置或者一些隐藏道具,导致初代隐藏道具非常多,通关之后可能也找不到。也为探索增添了一波额外的乐趣,甚至有人从仙剑奇侠传1开始就养成了用空格键到处寻找道具的习惯。

其他玩法方面,剧情与任务并没有融合,从主线非常直白的故事表达,到支线剧情与任务的匮乏,整个游戏中,作为李逍遥,你需要做的就是学习技能、寻找隐藏道具、打怪升级、绕迷宫。

当然,因为初代足够简单,甚至形成了“十里坡剑神”的笑料。仔细想想,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十里坡干什么,就一直在那里打怪,但这里的怪给的经验很少。谁也不会想到,竟然有人能把李逍遥直接培养到剑神(71级)。后来还真有人验证了可行性,为此,软星还给玩家颁发了奖杯。

让玩家在角色间“选择”的痛苦难以忘怀

如果用今天的角度看,仙剑奇侠传的玩法实在不值一提,比仙剑奇侠传好玩的回合制游戏大有人在,但仙剑奇侠传的故事已经被“神化”了,李逍遥、赵灵儿、林月如三人的关系仙剑奇侠传游戏第二部,每每提起,总让人觉得可惜。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初代的结局都是不值得的。虽然游戏主角一直被赋予着拯救世界的角色,但连续失去两个亲人的打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好在最后奕茹的出现,以及幸存的亲朋好友也算是对李逍遥最后的一点“怜悯”。

其实后续的作品也大多遵循了这个规律,毕竟女主死亡早已是国产武侠小说的铁律。

仙剑奇侠传1的每一次迭代都是一次改变

刚才我们提到,仙剑1除了最初的DOS版外,还有移植版在多个平台推出,例如世嘉土星版。后来在2001年,之一代被用《轩辕剑3》的开发引擎“重制”,改名为《新仙剑》。

在这个版本中,整体游戏画面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游戏场景架构到人物,都变得更加真实。同时,李逍遥的形象也变得更加手绘。同时,系统和过场动画也被重新制作。同时,还增加了两位女主角的隐藏结局,让原本让粉丝们困扰的悲剧结局更加令人满意。

国产游戏改编成影视剧的成功“教科书”

仙剑系列最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游戏本身,更是中国系列中为数不多能够成功改编成影视作品的IP。自1995年之一部游戏成功以来,26年间已推出数部续作,但每部游戏的玩家口碑也是褒贬不一。尤其是仙剑6的品质更是被玩家诟病,建模毫无诚意、优化差到让人心生厌倦等问题让之一时间购买的玩家感觉被坑了。

虽然游戏作品的口碑良莠不齐,但2005年播出的电视剧《仙剑奇侠传》​​却直接拿下了豆瓣9.0的高分。除了剧情没有大刀阔斧的改动,成功的选角也为该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竟胡歌、刘亦菲、安以轩、彭于晏等人不仅颜值高,人物匹配度也比较接近。尤其是刘亦菲,在当时成为了无数粉丝的梦中情人。

而后不久,2009年,根据《仙剑奇侠传三》改编的《仙剑奇侠传三》正式开播,这部剧依然有着8.7的高评分,而胡歌、霍建华、杨幂、唐燕等人的加盟也让这部剧有着不少的看点。

后来2016年又有《仙剑奇侠传之云雾缭绕》,但这部剧却收获了不少差评,大部分人吐槽剧情、配音、整体设定都和原作差太大,再加上后来改编的网剧、舞台剧、声优剧也算是挽回了局面。

老剑是否还会迎来另一个转折点?

回顾《仙剑奇侠传》​​系列过去20年的发展,姚壮仙为国产武侠/仙侠游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现在的游戏环境和技术进步,让《仙剑奇侠传》​​已经无法跟上大众的步伐。那些花费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开发的3A大作,这样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是《仙剑奇侠传》​​乃至整个国产游戏行业都难以跨越的鸿沟。虽然《仙剑奇侠传7》的玩法已经偏离了原有的回合制IP,但大宇至少还在努力(ge)。

依托向手游的延伸、续作的开发、旧作的翻拍以及IP的合作开发,未来仙剑奇侠传是否能够走向下一个转折点,是所有仙剑奇侠传粉丝们所期待的(PS:在此之前,先写出比较好的剧本,再理清仙剑奇侠传整个的故事架构和时间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国产三剑客中的“仙剑”,为何26年来不断饱受诟病,却依然不肯悔改?》发布于:2024-05-29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