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有这样一所学校:近10年来,参加五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并获得“10金3银4铜”的优异成绩。优胜奖1名”; 已与16家“世界500强”企业竞争。 “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每年培养技能型人才3000多名,平均每个毕业生有3个以上岗位可供选择……这就是被誉为“广东机械”的广东机械。全国世界锦标赛金牌学院” *** 学院。

叶俊峰

近年来,广东机械 *** 学院以“创新载体、融合平台、驱动发展、走出去”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先进制造高端技能人才,服务广东经济,打造以“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示范作为办学高水平 *** 学院的定位和目标,抓内涵、弘特色、创品牌,为我国机械工业谱写了“广东机械”典范。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广东机械 *** 学院院长叶俊峰。

培养大工匠的摇篮

说起制造业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很多人的印象是他们浑身油污、污迹斑斑,爬上爬下,满头大汗,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工作……但走进实际广东省机械 *** 学院培训班,这个印象就一扫而光了。 宽敞明亮的空间内,拥有先进的自动化数控机床和智能检测设备。 没有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培养车间多能手,也没有机油的味道。 学生们使用电脑输入参数,使用平板电脑熟练操作设备。

随着“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国智造”,对制造业人才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在叶俊峰看来,当今的高层次技能人才不仅需要用双手,更需要用大脑:必须掌握信息技术、能操作现代化设备、懂故障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蓝领和白领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清晰。 是模糊的,但对人才的综合标准要求更高。 “制造业发展很快,学生要想适应,就必须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国家现在需要的是复合型技术人才。”

据了解,广东省机械 *** 学院每年有20%以上的毕业生受聘于世界500强企业。 40余名毕业生进入国家重点军工企业,从事导弹安装“眼睛”、 *** 加工“心脏”的工作。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广东机械 *** 学院的毕业生与清华大学、北大等名校的毕业生一起努力,为国家的核武器事业做出贡献。 学院优秀毕业生林春龙现就职于中航导弹研究所,成为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卢鸿勋的接班人……此外,他还活跃在“大威力武器”生产制造领域。 ”如大型飞机和核潜艇。 拥有广东机械毕业生的广东机械 *** 学院也被媒体誉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

“以前,一提到技工院校的学生,人们的印象是他们成绩不好,不爱学习,只能学技能谋生。 这是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叶俊峰说。 “通过广东省机械 *** 学院的生动实践和学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毕业生成就了技能,技能报国。 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走技能之路有未来、有发展。 ”

校企深度融合,打造人才培养“生态链”

广东机械 *** 学院成立于1978年,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多次改革和整合,于2011年升格为 *** 学院。

十年来,广东机械 *** 学院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的机遇,取得了快速发展。 现已成为第三所国家一级 *** 学院、广东省第十所更高水平 *** 学院。 学院之一。 目前,学院拥有江高、南海、唐北三个校区,占地1000亩,教职员工近900人,学生14000余人。

三年疫情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 不过,去年毕业季,广东机械的每位毕业生还有三到五个岗位可供选择。 每年六月,毕业生常常爆满。

叶俊峰表示,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如此“抢手”,是因为大学教育的更大特点就是契合企业生产实践、契合企业需求、契合产业发展方向。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与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努力。 进入。

近年来,广东机械 *** 学院围绕制造强国国家战略和广东省“制造大师”工程,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围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专业布局,并创造工业设计、快速成型和智能制造。 设有7个专业群,招生专业53个,每个专业合作企业5家以上。

叶俊峰坦言,学院曾面临企业投诉,称其招收的学生“难用”,不能立即胜任工作,必须接受“回流”培训。 针对这一情况,学院邀请企业基于岗位提出需求,基于需求推动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校企融合逐步深入,双方强强联手,共同培养人才。 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技术培训到考核指标,均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完成。 公司的专家是学院的老师,公司的生产一线是学生的课堂。

以西门子为例,广东机械 *** 学院与西门子合作开设中德西门子技术(中国)国际学院。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招聘计划和培养计划; 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开发课程体系; 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实施教育教学; 共同打造管理团队,开展考核评价,培养西门子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采用德国先进的“系统理念”教学方法,从机械、电气、控制、网络、计算机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多个方面和使学生真正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的控制概念和操作、维护、诊断、设计等相关应用知识。 学生毕业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将负责优先推荐至西门子公司或西门子客户公司就业。

2021年,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华为学院,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此外,学院还与3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成立了“广东省机械技能联盟”,其中包括德马格等16家世界500强企业。

从学校主导培养,到企业提出要求、校企深度结合,再到建立 *** 、企业、学校等各方联动的人才培养生态链,广东机械 *** 学院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叶俊峰介绍,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部分工种可能会被AI取代,制造业将出现“无人”、“智能”工厂。 面对这样的趋势,训练方向该如何调整? 这是学院目前正在探索的全部责任方向。

世锦赛金牌背后,更多技能型人才站了出来

近年来,在被誉为“世界技能奥运会”的世界大赛上,中国运动员相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发展技能、为国争光的年轻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报道,也引起了广东机械 *** 学院的关注。 频频进入大众的视野。

2015年第43届世界锦标赛上,广东机械 *** 学院选手在制造团体挑战赛中夺得我国首枚金牌。 此后的十年间,学院参加了五届世界锦标赛,共获得“金牌10枚、银牌3枚、铜牌4枚、优胜奖1枚”。 是中国在世锦赛上获得金牌最多、综合成绩更好的参赛单位,创造了“十年十枚金牌”的纪录。 “世锦传奇 ,培养了12名世界冠军。其中,该校参赛选手在数控铣削项目上连续四年获得冠军头衔,在数控车床项目上连续第二次夺冠。

2022年世锦赛特赛期间,叶俊峰(左四)带领学院世锦赛特赛技术后勤保障队与学院数控铣削项目教练杨登辉(左二)、选手周合影楚杰(左三)在德国比赛场地

叶俊峰表示,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党和国家对世锦赛工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也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让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此外,学院还有一支特别有战斗力的金牌教练团队。 学校竞赛部现有人员43人,其中国家技术专家28人,获得世界冠军的教练员12人,以及一大批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重型企业的高技能人才。 强大的师资队伍为选手们在世锦赛上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已形成成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从2022年开始,新生入学后将进行“海选”,组建“世界竞赛班”并接受科学训练,形成全员参与、集中训练的竞赛模式。 叶俊峰介绍,之所以设立“世锦赛班”,是因为夺得金牌并不是核心目的。 除了从他们中培养世界冠军外,他还希望培养一批世界顶级技能人才,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发展。

在世锦赛带动下,“技能大赛”在各地掀起一股热潮。 为了更好地发挥“金牌效应”,叶俊峰带着世锦赛冠军走进工厂、农村、学校、车间、码头……向青年学生和一线产业工人宣讲他们的奋斗经历。技能成才,为国争光。

“接下来,我们还将前往香港、澳门,向港澳青年宣讲。”叶俊峰说。 他希望通过讲述世锦赛金牌和冠军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新时代中国技能人才形象、了解中国。 制造业的前沿发展,让更多年轻人选择了技能成才之路。

职业教育不是“一劳永逸”

对于职业教育,社会上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就业虽然容易,但发展空间有限。 人们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只肯努力,综合素质较低”。 叶俊峰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一现象。 “虽然我们是一所强调技能的学校,但现在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外语能力、与人沟通、表达能力等等……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耐力’。”并会持续影响他今后的人生,所以就业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考虑学生三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

因此,在课程目标上,学院从“高质量”和“技术技能”两个目标出发,不仅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是否成为“完整的人”。

学院大力构建“以德育人、以智造魂”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育人全过程。 除了思政课外,还有《思政课》,围绕每门课程精心融入思政元素。 在专业课程中,老师们将讲述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如何从积贫积弱、没有任何重工业基础发展到今天重型装备走出国门、走向“中国智造”的大国。 让学生体会到以一技之长和所学专业报国的重要性,并从内心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院长,叶俊峰也十分重视劳动教育理念,将劳动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体会劳动的意义,让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在他们心中扎根。

专业与通识教育融合更有利于人才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合”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对于“职教融合”,叶俊峰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在他看来,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将人才分为理论研究型和实践动手型。 事实上,除了少数纯理论研究人员外,大多数从业人员都要从事具体的生产实践工作,需要一定的操作和动手能力。 因此,接受一定的职业技能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

叶俊峰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当时他学的是汽车维修专业。 他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了很多理论,分析得很熟练,但面对真正的破车时,他仍然无法修复。 毕业后,他进入一所学校任教。 他给学生们讲授汽车结构专业课程,但他却感到“愧疚”。 当他讲到汽车的一些内部结构时,由于没有接受过实际操作,所以不太了解。 他回忆说,他最害怕的就是去实习室,里面堆满了各种汽车零部件。 每当有学生拿着一个零件问:“老师,这是什么?” 他只能回答:“我明天给你答复。” 那段时间,他经常熬夜自学,深入研究汽车的内部结构和各个零部件。 。

“这也说明,我虽然上的是理论课,但仍然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两者不能完全脱节。” 叶俊峰说:“现在在技能人才培养中,我们要求学生也要掌握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通识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对他们的就业、融入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我想这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绘制学院“内涵发展”蓝图

1993年6月,叶俊峰从长沙交通学院汽车应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广州交通 *** 学院,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 如今,他已在职业教育领域耕耘三十年。

2019年12月,曾任广州轻工 *** 学院院长的叶俊峰调任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他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属的技工学院转入教育部所属的高职院校。 当时,他还在广东省。 没有先例,但叶俊峰表示,他“没有一秒钟感到不舒服”。 “虽然分属于不同的上级行政部门,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但都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探索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最终将形成一支联合部队。”

2021年11月,叶俊峰再次履新,担任广东机械 *** 学院院长。 特殊的经历让他对职业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视角和思考。 他介绍,在人才培养、竞赛训练等方面,技工学院各有特色和优势,但毕业生没有学位证书,长期以来“与中等职业教育等同”,这使得很多学生和家长因为学历问题而担心未来面临职业发展天花板。 如今,国家层面已出台相关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搭建“立交桥”。 比如,八级工人制度为技能人才成长开辟了又一条上升通道。 现在,广东省针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产教评价技能生态链”。 “学校提供人才,企业提供岗位,社会提供评价”。 *** 牵头统筹企业需求、学校培养能力和评价体系,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加深入,整个体系将更加有序发展。

作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广东机械 *** 学院近年来荣获多项荣誉。 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并三次被广东省 *** 授予“表彰”称号。 大功德”的奖励。

秉承“花独开不是春天”的理念,近年来,学院与新疆、 *** 、吉林、湖南、云南、贵州等地多所职业学校合作,提供帮扶,转移先进经验广东机械通过多种形式。 分享给更多兄弟学校。 在广东省机械 *** 学院的全面支持下,喀什 *** 学院实现了“三级跳”,由普通技工学校晋升为 *** 学院。 学校办学水平、规模、内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南疆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流的 *** 学院。

作为世界大赛塑料模具工程、数控铣削、数控车床、制造团队挑战赛、工业机械、增材制造六个项目的中国训练基地,学院与全国多所职业学校合作,联合培养选手。 如今,技能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

叶俊峰表示,作为世锦赛成绩更好的单位,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夺金夺银,为国争光。 但金牌并不是唯一的追求。 除了金奖荣誉之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强化学院内涵发展,实现学院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发展:除重点专业能获得金奖外,其他专业都要也一定是高水平的。 建造。 学校教职员工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我是来自“金牌学院”的员工,我的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后勤工作……都要达到“金牌水平”。 ”

“希望我们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教职员工有良好的福利和发展空间,为国家培养大批高层次技能人才,不断推进德育融合改革”工学融合……”这是叶俊峰作为领军人物,为广东机械 *** 学院描绘的美好蓝图,也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 他表示,今后要继续努力讲好“机械故事”,讲好金牌背后的奋斗故事,讲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故事,探索一条发展道路。为中国的技术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果。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传承工匠精神,培养时代新人才 | 叶俊峰:《金牌学院》再出发》发布于:2024-04-13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