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没有往年那么贵了。” 一位居住在厦门的两个孩子的母亲告诉《中国 *** 周刊》,她四年前生下了之一个孩子。 与当时相比,同品牌系列婴幼儿奶粉的价格从近300元降到了200多元。

4月底,国内各大奶粉企业纷纷发布2022年财报。 尽管部分企业在羊奶粉等利基领域实现了利润突破,但营收下降、成本上升已成为整个行业无法回避的现实。 其中,国内出生率下降是企业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出生人口为956万人,比2021年减少106万人。继2016年短暂的婴儿潮之后,全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 2022年,出生人口将首次降至1000万以下,不到90年代初超过2000万新生儿的一半。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人口与健康》杂志近日发表文章称,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总和生育率从2019年的1.52下降到2022年的1.07。其中,单胎出生率从2019年的1.52下降到2022年的1.07。0.7下降到0.5。

婴幼儿奶粉是奶粉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人口快速增长的时代,奶粉行业经历了高毛利率、快速扩张的阶段。 当出生人口减少、人口结构向老龄化转变时,奶粉行业如何应对萎缩的市场、适应新的需求?

北京某大型连锁超市婴幼儿配方食品销售区。摄影/孙厚明

国产奶粉掀起价格战

一位从业十几年的婴幼儿奶粉经销商告诉《中国 *** 周刊》,现在进入618活动期,大部分国产品牌奶粉每罐价格都下调了20至50元。 他表示,奶粉降价并非厂家全国范围内降价,而是各地经销商根据自身利润空间进行调价。 “奶粉是有保质期的,如果一个地区的经销商无法完成业绩,为了避免缺货,就只能低价转移到其他地区。”

经销商这种跨越自己的销售区域、降价销售的行为称为“交叉销售”。 该经销商表示,交叉销售行为在奶粉行业一直存在,但从2019年开始,各地这种现象有所增多。 “每个行业在发展的某个阶段都会遇到困难。” 他表示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奶粉降价销售是为了解决行业困难。 一方面缓解了经销商、奶粉厂家的卖货压力; 另一方面,近两年消费者消费能力下降,对奶粉价格更加敏感,降价销售也令人满意。 满足消费者需求。

据《中国 *** 周刊》记者调查,在某电商平台旗舰店,一款中高端1段婴儿奶粉的价格基本稳定在340元/粒左右。 2022年之前就可以了。去年年底以来,300元的价格经常出现。 价格低至280元左右。 今年5月,加优惠后单罐价格仅为280元。 前述经销商表示,这款奶粉618估计便宜了20元。这款奶粉的降价并非特例。 《中国 *** 周刊》搜索了其他几款热门国产婴幼儿奶粉的网上价格发现,近几个月出现了几年来的更低价格,降价更加频繁。

北京一家大型连锁商场的奶粉销售人员表示,从去年夏天开始,婴儿奶粉的价格就一直在下跌。 虽然降价幅度不大,但不少品牌都参加了购买满688立百的活动,而且这个活动还在持续。 几个月。 以中高端1段婴儿奶粉为例。 价格从去年的350元下降到现在的300元左右。

销售人员表示,这几年婴儿奶粉的价格不断上涨,消费者对高价产品的接受度更高。 与商场销售的进口奶粉相比,一些中高端国产奶粉的价格要高出数十至百元。 现在,国产奶粉各系列均降价,还附送纸尿裤、豆油等赠品进行促销。

中国农场奶业联盟专家组组长、乳制品行业分析师宋亮对《中国 *** 周刊》表示,从宏观角度看,出生人口在减少,婴幼儿奶粉行业正在萎缩。 出生率下降后,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而相互竞争,形成价格战。 他表示,婴幼儿奶粉价格战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从去年到今年愈演愈烈。 由于奶粉均价大幅下降,企业营收和利润也出现下滑。

国产奶粉品牌澳优乳业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前五名。 其公共事务部负责人告诉《中国 *** 周刊》,近年来,随着出生人口下降,市场需求受到一定影响。 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整体发展放缓,品牌竞争日趋激烈,马太效应持续。 强调。

家住北京的张先生去年迎来了自己的之一个孩子,购买婴儿奶粉已有近一年的时间。 他告诉《中国 *** 周刊》,自己基本上通过代购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产地采购奶粉,近期价格没有明显变化。 他在选择奶粉时主要关注矿物质、亚油酸、乳铁蛋白等营养成分。 他表示,配方成分相似的进口品牌奶粉比国产品牌便宜。

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的消费群体有很大不同。 上述经销商表示,奶粉市场存在信息缺口。 不同渠道、地区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不同,购买国产或进口产品的选择也不同。 宋亮分析,国产奶粉价格战以大品牌为主,影响到大部分国产品牌。 外资品牌不参与价格战,价格相对稳定,受价格战影响较小。 总体来看,“内资占比有所下降,外资占比则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宋亮表示,从经济角度看,出生人口在下降,保证整体销量不下降的前提是稳定物价。 “以前国产奶粉的价格有点不合理,但现在价格很低,如果再低,就会影响行业的生存。”

“过剩产能5到10年内将难以消化。”

4月底,各大奶粉企业2022年财报出炉。 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营收下降15.7%。 奥宇乳业有限公司2022年毛利率为43.5%,较2021年的48.4%下降4.9个百分点。毛利润同比下降18.3%,由41.5亿元至33.9亿元。 。

除了人口生育率下降导致的市场收缩和价格战之外,奶粉企业业绩下滑还有其他原因。 宋亮介绍,一方面,2021年至2022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通胀将导致全脂粉、乳清粉等奶粉主要原料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疫情造成物流中断,国外大宗原材料进入中国后流通缓慢,加上二次配方注册和新国家标准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企业及企业净利润下降。

贝因美2022年财报显示,由于严峻的市场环境以及二号配方注册的进展,产品销售折扣较上年有所增加,导致相应的毛利率同比下降3.05%。 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1.06%。

所谓“二次配方注册”,是指在注册有效期为5年的规定下,2017年之一批通过配方注册的婴儿奶粉必须在2022年之前重新提交申请。据了解,申请二级配方奶粉注册费用较高,通常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一些中小奶粉企业干脆放弃申请。 此外,新国标对奶粉产品的要求比旧国标更加严格。 一些企业的产品不符合标准,无法生产出符合新国标的奶粉。

去库存也是影响企业营收的因素之一。 宋亮介绍,2022年之前,国内奶粉产能将出现产能过剩。 本质原因是婴幼儿配方奶粉毛利率太高。 一方面,奶粉企业希望建设更多工厂,丰富奶粉产品线; 另一方面,配方注册政策不断出台,新配方指标和奶粉产品线相继推出,新工厂诞生。 尽管行业专家早就预测人口减少将带来需求减少,但厂商并没有及时做出调整。 “国产奶粉的过剩产能在未来5到10年内将难以消化。”

2022年上半年,澳优对奶粉业务进行了一轮去库存操作,导致澳优上半年奶粉业务收入下降37.6%。

中商研究院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乳业产业链全景》显示,2018年全国奶粉产量达到近年来更低水平,为96.8万吨。 2019年,奶粉产量反弹至105.2万吨。 2020年和2021年,奶粉产量略有下降。 2020年奶粉产量101.2万吨,同比下降3.77%。 2021年奶粉产量97.9万吨,同比下降3.25%。

博鳌德稻母婴产业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8年,中国母婴市场增速持续加快,2018年达到18.5%的增长峰值。新生儿数量的下降导致市场的快速增长放缓。 2020年增速回落至13.3%。

转型之路在哪里?

近年来,不少奶粉企业纷纷推出成人奶粉品牌或新产品:2022年7月,佳贝丽塔推出中老年“宝虎”系列奶粉; 2022年9月,达能首次在中国市场推出中老年系列奶粉。 奶粉系列产品“敢于上前”; 2022年10月,君乐宝将全面升级成人奶粉品牌产品线。

澳优向《中国 *** 周刊》表示,由于中老年市场还存在消费习惯不形成、用户沟通成本高等问题,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 相比婴幼儿奶粉等品类,中老年奶粉品类现有消费者还不够多,中老年奶粉消费者有待进一步培育。

宋亮表示,现在企业正在推出成人奶粉和老年奶粉。 一方面,成人奶粉的市场需求正在缓慢增加。 另一方面,过剩产能从婴幼儿撤出,转向成人奶粉。 不过,成人奶粉以全脂奶粉为主,成本比婴儿奶粉贵,但价格却比婴儿奶粉低很多。

一品乳业集团董事长牟山波去年底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年的疫情虽然进一步提高了老百姓的营养需求和营养意识,但成人奶粉将面临困难弥补短期内婴幼儿奶粉市场下滑的影响。 成人奶粉可能在5到10年内有更好的表现,甚至超越婴儿奶粉的市场空间。

出生人口下降对母婴行业市场的影响是全球趋势。 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国家都经历了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 当时,奶粉和婴幼儿用品市场正面临转型压力。

与此同时,近年来,一些中国母婴企业开始走向海外。 根据健合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22年年报,公司全年收入一半以上来自婴童产品。 然而,在中国大陆市场,2022年婴儿配方奶粉收入小幅增长0.8%,而其他婴幼儿产品收入则下降12.3%。 相比之下,成人营养及护理产品收入增长14.1%,宠物营养及护理产品收入增长26.8%,从而保证了中国大陆市场全年整体6.4%的增长率。

按地域划分,健合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22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市场的收入分别增长10%和144%,超过中国大陆6.4%的增幅,导致中国大陆收入占比下降3.8%。 H&H 临时首席执行官 Akash Bedi 表示,全球扩张和产品多元化是 H&H 今年及以后的首要任务。

中国母婴跨境电商公司成立于2019年,将主战场定位在中东。 据了解,中东地区人口红利巨大,当地轻工业相对欠发达。 人均可支配收入高,电商客单价可达150美元。 目前,Pre-A轮融资已完成,融资金额数百万美元。

宋亮介绍,从全球来看,面对出生率下降和市场萎缩,达能、雀巢等外资企业选择了专业营养的发展方向。 专业的营养产品配制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并获得相关国家认证。 目前,国外企业在相关技术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本土企业具有了解消费者、了解市场的优势,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澳优透露,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精细化营养、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日益明显。 澳优还针对中老年人布局差异化奶粉产品。 公司制定了针对人体免疫力和心脑血管健康功能的计划。 宋亮还表示,国内专业营养产品还处于研究阶段,需要国家制定相关规则和审批。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IQ 5月31日发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洞察与趋势报告》显示,在人口红利下降、生育率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市场母婴相关品类奶粉、婴幼儿辅食、纸尿裤、母婴奶粉等母婴相关品类2022年将全部下降。

5月11日,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MR)董事总经理雷小山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对于业务相对单一的母婴企业来说,制定和实施需要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时间。公司的转型战略。 在此之前,他们将不得不面临利润和收入下降的困境。 CMR还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儿童商品和服务(包括教育)的市场规模将萎缩15%至20%。

记者:孙厚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奶粉已经不能卖了。 是因为出生人数下降了吗?》发布于:2024-04-10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