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奶粉之一大哥”澳优(01717.HK)管理层2023年上半年利润发生重大变化。
9月12日,澳优突然宣布,董事长严伟斌、执行董事吴少红辞职。 董事会秘书王卫华也辞去多个职务,继续担任公司首席合规官。
值得注意的是,严伟斌和吴少红都是公司元老。 其中,严伟斌是澳优的主要创始人。 2009年公司上市后,他一直担任澳优董事局主席。 吴少红于2009年9月出任澳优执行董事,期间参与推动公司国际合作、海外并购、海外市场拓展等工作。
接替严伟斌成为“挂帅”的人是张占强。 公告显示,张占强将担任澳优董事会主席,任志坚将担任澳优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张志将担任澳优执行董事。 他们三人均在伊利股份(.SH)拥有多年经验。 因此,他们也被嘲笑为伊利的“嫡系”。
这次重大管理层变动的早期迹象似乎已经显现。
2021年10月27日,伊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金港贸易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港”)战略投资澳优,进一步增强其在澳优的业务能力。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食品领域投资。 最终,京钢将持有澳优股份6.21亿股,占澳优已发行股本的34.33%,交易总金额为62.45港元,成为其单一之一大股东。
在二级市场上,易主之后肯定会出现换血,澳优也是如此,但没想到是创始人团队。
公告显示,“新帅”张占强于2007年1月加入伊利实业,期间曾担任集团液态奶事业部副总经理、财务管理部总经理,并曾担任伊利实业集团助理总裁。 2019年起担任集团总裁。2022年3月18日,张占强登陆澳优,被任命为非执行董事。
此外,曾在伊利工业冷饮事业部、奶粉事业部等部门工作十余年的张志于2023年1月突然加盟澳优,担任首席供应链官,目前已晋升为执行董事。
在2022年7月加入澳优之前,任志坚曾担任伊利实业奶粉事业部副总经理,并在集团冷饮事业部和奶粉事业部工作了20多年。 现在他已经直接晋升为CEO。
不仅如此,从过往管理层变动来看,曾在伊利担任重要职务的孙东红、张令奇均于去年初出任澳优非执行董事。 孙东红还担任澳优董事局副主席。
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是澳优提出的“黄金十年三步走”第三阶段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澳优成立20周年。 里程碑式发展的之一年,公司元老集体下课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在资本市场上并不多见。
不少人认为,澳优突然检修可能与其业绩疲弱有关。
伊利入股后,澳优业绩不但没有得到大幅提升,反而开始出现逆转。
2022年,澳优实现营收77.96亿元,同比下降9.09%。 这是该公司自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收入负增长; 而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表现更差,仅为2.17亿元,同比下降9.09%。 骤降71.65%。
此外,澳优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也大幅下滑。 2022年毛利率为43.52%,较上年下降6.86个百分点。 净利率从2021年的11.29%直接跌至2.42%,是近七年来最糟糕的时刻。
进入2023年,澳优业绩并没有好转。 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3.67%至35.1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0.26%至1.85亿元。
如今,换血之后,澳优想要扭转困境或许还为时过早。
事实上,作为优质乳制品股和香港羊奶粉龙头股,澳优综合实力雄厚毋庸置疑,内部管理问题较少,发展路径和营销策略相对清晰,核心产品包括嘉贝丽塔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因此,澳优业绩下滑不能完全归咎于内部管理出现重大问题。 事实上,澳优业绩下滑只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持续低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市场竞争加剧,羊奶粉市场销售持续低迷。 据尼尔森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羊、奶粉行业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4.7%和14.0%。
这对深耕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澳优、中国飞鹤(06186.HK)等优质企业影响巨大。 从其业绩持续下滑来看,这些负面影响显然短期内无法逆转。
投行、券商等机构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前景仍持谨慎态度。 此前,浦银国际表示,虽然 *** 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措施,但出生率尚未出现明显改善的迹象。 目前市场共识是出生率反弹最快将于2024年出现。该行判断,2023年婴幼儿奶粉市场整体需求仍将疲软,行业个股竞争仍将持续。
本文来自财华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澳优业绩下滑,如何解忧?伊利:大变局》发布于:2024-04-1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