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春节临近,鼓浪屿难得有一片宁静的气氛。 这是当地居民所熟悉的青岛的模样,但谁都知道,属于这座岛屿的“音乐”已经听不到了。 鼓浪屿的真实文艺早已被各路网红打造的假文艺所封杀。
近代以来,鼓浪屿吸引了大量华侨家庭在此置业。 受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当时富裕家庭的孩子有学习弹钢琴等乐器的习惯。 在这种成长环境的影响下,20世纪鼓浪屿出现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音乐家,比如碧山路19号别墅的徐飞平。
20世纪80年代的鼓浪屿,很多家庭都配备了钢琴。 很多在鼓浪屿长大的孩子,都是在音乐的陪伴下度过了童年。 以当时鼓浪屿的钢琴保有量计算,其人均拥有量位居中国之一。 很多年后,当人们说起自己的孩子考了多少级钢琴,获得了多少奖杯时,在鼓浪屿长大的人们只能相视一笑,一言不发。
但由于鼓浪屿的教育、医疗、生活日益不便,加上居民受到游客的影响,不少原住民离开厦门岛定居。 如今,仍然生活在鼓浪屿的原住民已经很少了。 当代教育的变革和原住民家庭教育音乐氛围的丧失,彻底破坏了鼓浪屿的音乐文化环境,琴岛之名也只能成为无声的名字。 只是偶尔出现的街头艺人突然提醒人们,鼓浪屿也有音乐。
中华路路口,偶尔有街头艺人表演。 这些街头艺人并不是环岛路上的流浪歌手,而是经过专门考试并取得证书的音乐艺术家。 早年,鼓浪屿乃至整个厦门兴起了一股原创音乐风潮,诞生了很多音乐团体。 如果说厦门是一座文艺之城,那么这些早期的音乐家就是这股文艺思潮的奠基者之一。
这些艺人有的已经在鼓浪屿演出了十几年,但现在岛上仍然弹唱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只是偶尔表演。 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两个人。 一位是我在2018年偶然认识的蒋平先生,一位是来自贵州的李朝林。
简易的“舞台”上街头音乐网,进行着李朝林的自我介绍。 23岁那年,李朝林背着吉他离开了贵州省清镇市。 后来,他搬到了厦门,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他常年在鼓浪屿演出。
与李朝林同期的街头艺人有很多,有弹吉他、二胡、长笛、鼓的。 然而,由于扬声器对公众造成滋扰,适合表演的场地非常有限。 十多年过去了,由于生存困难,仍在鼓浪屿演出的艺术家寥寥无几。
他们不再年轻,正在被柴米油盐的生活逐渐衰老。 鼓浪屿不再是以前的鼓浪屿,游客也不再是以前的单纯游客。 一切都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就像现在的乐坛,能够安心创作的人少之又少。 人们唱着老歌,谈论着轰动的过去。 他们的笑声和咒骂声都在流动。 听歌的人不会再因为一首歌而流泪。
这是一个非常浮躁、不纯粹的时代。 所以当很多人说鼓浪屿“失声”了,太商业化了,一点都不好玩的时候,我们不禁重重叹息:原来只是你想要的样子。 当然,对错并不重要。 毕竟对于很多游客来说,旅行就是吃喝玩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鼓浪屿街头艺人:他们不再年轻了岛上文艺早已被网红封禁》发布于:2024-03-28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