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期和中期的德国坦克普遍采用经过热处理工艺硬化的面硬化装甲(FHA,Face-Armor)。 这种装甲具有非常高的表面硬度,可以有效抵抗钝性穿甲弹(AP)的侵彻。 但其缺点是韧性不足,对抗穿甲弹(APC)和大口径炮弹没有优势。 从1943年开始,德国开始逐步用轧制均质装甲(RHA,Armor)取代战车生产中原来的表面硬化装甲。 与表面硬化装甲相比,轧制均质装甲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使得这种装甲能够更好地承受多次连续命中和大口径炮弹的冲击——黑豹,而四号坦克等车辆就经历了这个过程,虎/虎王所使用的装甲板从生产之初就从未经过硬化处理。

至今仍保存完整的虎王上装甲板

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德国坦克的装甲质量在二战末期显着下降。 1945年,美国人在阿伯丁试验场对战后生产的黑豹D和黑豹G进行了射击测试。 他们用90毫米M82穿甲弹对着两人的上装甲等距离射击。 结果,黑豹D被摧毁。 穿透了两处,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一般被认为装甲质量较差的黑豹G装甲,只在表面留下了凹坑,最终只有球形机枪架被击穿。

美国人自己认为,装备M3 90毫米机炮的M36坦克歼击车,在使用普通穿甲弹时,只能在近距离对黑豹造成正面威胁。

二战期间,德国装甲钢板制造商无权自行改变产品的成分比例,即使是很小的改变也需要报批后才能进行。 每一批装甲钢板都必须经过兵器局的射击试验才合格。 如果样品检测不合格,则整批产品将被丢弃。

装甲合金钢中缺乏钼(Mo)给德国坦克带来的问题实际上远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严重。 德国坦克常用的五种标准装甲合金钢中,只有E40含有一定量。 含钼元素,其物理性能与同厚度的其他不含钼元素的装甲钢型号接近。

德国坦克的装甲板最初是通过机械加工切割成型的。 大约在取代轧制均质装甲的时候,装甲板成型工艺逐渐改为乙炔切割。

二战期间,亨舍尔工厂所在的卡塞尔()遭受了120多次空袭,但没有一次空袭导致工厂完全失去生产能力,也没有工人(包括外籍工人)丧生。结果。 爆炸结束时,用于组装“虎”/“虎王”的三号车间没有屋顶,四壁漏风。 庆幸的是,主钢架并未受损,仍能支撑车间顶部的桥式起重机(俗称桥式起重机)继续作业。

如果车间内的桥式起重机被破坏,工人将很难完成安装炮塔或吊装整车等任务。

1944年冬天,车间被炸毁,四壁全部漏气后,亨舍尔工厂的工人们用各种薄壁容器在自己的工作站搭建了一批焦炉取暖,还烧水。 它通常可以温暖工人的背部。 转动零件后,工人必须在冷水中手动冷却加热的零件。 当他们将手从冷却池中取出后,可以立即将其浸入热水中取暖。

一辆四号坦克的完成需要 15,000 个工时,其中 10,000 个工时被零部件分包商(例如武器和光学设备的制造)所消耗。

位于奥地利尼伯龙根工厂的四号坦克装配车间是斯太尔的子公司,成立于1940年,是第三帝国最新拥有设施的坦克制造商。 在这里, IV 在出厂前使用来自各个分包商的部件组装成整车。

制造早期型号的四号坦克大约消耗如此大量的原材料,这还不包括武器、无线电和光学仪器。 这些原材料的累计重量已经远远高于四号坦克的战斗总重量。 :

让我们打破另一个长期存在的神话——许多人认为3号突击炮的主要制造商阿尔卡特公司(Alkat )在1943年被轰炸后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这是不正确的。 1943 年 11 月的轰炸严重损坏了 在 () 的工厂,该公司将部分产能转移到 () 的 () 工厂。 法尔肯塞工厂接管了车身和战斗舱的生产,变速箱和其他配件仍然由博尔西格瓦尔德工厂负责。 即原本由一个工厂独立完成的生产工序,被分成了两个工厂。 在这种情况下,1943年12月的轰炸之后,阿尔凯特仍然完成了24门3号突击炮。 到1944年3月,公司的生产能力已恢复到轰炸前的水平。

阿卡特-博西格瓦尔德工厂的最后装配大厅,被盟军空袭摧毁。

阿尔克特控制下的法尔肯塞工厂。

Alket 于 1944 年 3 月至 4 月期间生产的部分 3 型突击炮和 StuH 42 突击榴弹炮。

1943年6月,德意志歌剧院管弦乐团(Oper)在指挥大师汉斯-施密特·伊塞尔施泰特(Hans-1900-1973)的指挥下,为阿尔凯特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人们进行慰问演出,在慰问演出中,新落成的StuH 42近距离可以看到突击榴弹炮。 二战期间,第三帝国 *** 为了鼓舞产业工人士气,经常组织高级官员、有战功的一线官兵、艺术家等前往企业参观慰问。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效果适得其反。 高官说得太多,毁了一切。

表演场景。

指挥家施密特-伊塞尔斯特在二战期间担任汉堡歌剧院首席指挥和柏林德意志歌剧院音乐总监。 难得的是,作为一位被纳粹政权重视的著名艺术家,他的履历却毫无污点。

戴姆勒-奔驰只生产了III型突击炮的原型机和A型。

最初的 30 辆 Sturm IV 是在 增加了战斗舱后在尼伯龙根工厂完成的底盘上建造的,其余的则完全由 Krupp-Grüsen 完成。

StuH 42突击榴弹炮仅存在于Alket生产的车辆中,MIAG不生产该类型车辆。

德国最初计划在下弗兰肯地区建造一座由曼恩牵头的大型装甲车装配厂,并安排在该工厂生产黑豹坦克。 该工厂名为“ Works (FFW)”,规划产能为每月150辆汽车。 尽管启动资金已到位,购置土地等相关工作也已完成,但工厂建设于1942年7月陷入停滞。

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德国军工的生产能力在1944年达到了顶峰,当时德国几乎所有工厂都被炸成了碎片。 图为戴姆勒-奔驰位于马林菲尔德的40号工厂的生产统计。 1944 年,他们制造的坦克数量与前几年的总和一样多二战德国坦克战术,而且全都是黑豹坦克。

二战德国坦克的生产过程并没有采用流水线系统,而是采用工作站系统(Takt)。 在生产过程中,坦克在不同的工作站停留一段时间,完成相关的机械加工或装配工作。 然后它被运输或吊装到下一个工作站。 以虎式坦克为例,从始至终需要九个工作站。 在亨舍尔的卡塞尔工厂,前八个工作站可以同时组装18-22辆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虎式坦克,而第九个工作站可以同时处理近10辆坦克的组装。 最后的过程。

内部零件安装和外部焊接工作分别在工位5和工位6进行。 在每个工位中,装配工作并不是严格按照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的顺序完成的。 请注意焊接图片,车体被固定在可以沿轨道运行的平板车上,工人们用它来推动未完成的车体在不同的工作站之间移动。

亨舍尔的卡塞尔工厂没有4号车间。坦克的生产占用了3号和5号车间。其余车间用于机加工、车辆维修和铁路机车组装。

除3、5两个车间外,1、2为机车车间,R为修理车间,L为机车车间。

作为护卫车辆(),四号坦克在二战初期的生产优先级非常低。 直到1942年,四号坦克才被认为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建造几种不同的战车和武器所需的钢材重量示意图。 虎式:103.5吨,黑豹:81吨,4号:39吨,s.FH 18重型野战炮:15吨,le.FH 18轻型野战炮:4.8吨。 这意味着生产虎式坦克消耗的钢材是黑豹的1.25倍,四号坦克的2.5倍,s.FH 18重型野战炮的6.6倍,le.FH 18的21倍光场枪。

在III号坦克系列中,最昂贵的是III K型指挥坦克。 不含武器的购买价格为110,000德国马克,与黑豹坦克(116,000德国马克)几乎相同。 类似的3M号型号的购买价格约为96,000德国马克。

人们普遍认为3型突击炮很划算,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门3型突击炮G的要价是82500德国马克(不包括武器),比3型坦克便宜不了多少。

1944年9月,克虏伯位于马格德堡的格鲁森工厂遭到轰炸,严重受损。 坦克底盘(突击炮IV)的生产受到影响。 后来不得不从沃马格(Vomag)撤下,并在尼伯龙根工厂()购买了一些生产设备来维持生产。

1945年在克虏伯格鲁森工厂拍摄的照片。近处是一堆相连的履带,远处是一门IV型突击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重型战车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从一号坦克到四号坦克,甚至虎式坦克所使用的形式。 车体由上部结构和上下半部底盘扣合而成。 用螺栓紧固。 另一种车辆是黑豹和虎王,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 车身是上部结构和底盘的一体化形式。 该型车体可配备大面积、大角度的上装甲,并与下装甲为一体。 防御较好,但处理较困难。 需要一个可以升降和旋转车体的大型转盘来完成焊接作业。

2号坦克战斗室拆解后的上层建筑(上)和底盘(下)代表了德国坦克的之一个基本形式。

老虎有点特殊,介于之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 它的车身仍可分为上部结构和底盘两部分。 上下甲之间还有台阶。 不过上层建筑的战斗室和动力室已经连成一体,尾部装甲也被剪成一体。

虎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第二种车身基本形式。 猛虎前面的台阶此时已经没有了。 正面的上装甲增加倾斜度并向前延伸,与正面的下装甲形成尖锐的楔形正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虎王的侧枕(上)和底盘的侧装甲是直接焊接在一起的,并且两者的内侧有一个互锁结构。 Tiger(底部)的相同部件通过焊接和螺钉混合工艺固定的连接器固定在一起。

用于在焊接工作期间翻转虎王车身的大型转盘。

德国很早就采用了从美国引进的粉末渗碳工艺来硬化装甲。 然而,这个过程的硬化速度太慢了。 24小时只能形成1毫米左右的硬化层,不适合装甲车的生产要求。 1935年,德国在罐体生产领域推广了一种称为火焰加热淬火的新工艺——将工件从一排宽度为100毫米、以氧气和天然气混合气体为燃料的吹管之间穿过,然后浸入淬火用水。 ,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所需的硬化层。 另外,在一些不具备钢材热处理条件的地方,引进了感应电热淬火方法(利用中频或低频交流电通过电磁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钢中产生高热)。 这种方法在一些地方使用。 这种情况下的效率甚至比淬火硬化方法还要高。

一家现代化铁路设备厂正在采用火焰热硬化处理开关部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二战期间德国坦克生产和工艺的遗迹》发布于:2024-03-18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