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有句名言:
“不要让别人的争论淹没你内心的声音、你的想法和你的直觉。”
随着微信好友的增多,朋友圈也渐渐变得喧闹起来,往日的生活气息也少了很多。
身边的朋友发朋友圈的频率也越来越少,连权限都设置成了“只限三天可见”。
不发朋友圈的人,往往有这三种心态。
真正的成熟
一切都很安静
我很喜欢一段话:
“如果你经历的挫折太少,你会觉得琐碎的事情都是烦恼。当你经历更多的真假,看到世界的真相时,你就不会那么酸了。你会变得越来越沉默,多了不想说了。”
过去,我们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心情的细微起伏,我们都要告诉别人,听到八卦,我们又要一一反驳。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明白了:人生如饮水,冷暖自知。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个海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你热切诉说背后的委屈和心酸。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身世凄惨,遭遇许多不幸。 她喜欢告诉别人她的痛苦。
起初,大家都很同情她,愿意安慰她。
只是,她抱怨太多,身边的人听到太多负面的抱怨,都开始厌烦她,都敬而远之。
很多时候,与其认真解释,不如一笑置之,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来源:全景视觉
人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难免会跌倒、摔跤、磕磕碰碰,想找个人倾诉吐苦水。
但真正的成熟,都是在默默的修炼中完成的。
不发朋友圈,不抱怨别人,不是不苦,不是累,不是想哭,而是要坚强,默默沉淀,安静反思消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解决问题上。
不喧嚣,不张扬,自有静谧的力量。
真正的朋友
不只是喜欢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不发朋友圈的人是什么心态?
高赞回复道:“因为所有的朋友圈都是以私聊的形式发给关心的人。”
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微信好友有几十万,不如两三个知音。
那些发自肺腑的话语,自然要倾诉给那个关心、体贴、明白自己心思意念的人。
张爱玲一向不喜欢应酬,在外人眼中她冷酷至极。 但张爱玲在邝文美面前就像一个快乐的孩子。 她喜欢邝文美的真诚和安慰。
在给匡文美的信中,张爱玲这样评价这位朋友:
“至少你不喜欢违背自己的意愿发表意见,这很有价值。”
张爱玲的很多新文还没发表,就发给这位朋友请教一下。 而每一次,匡文美都认真阅读,真诚反馈。
不是不合群,而是只与某些人交往。 一个人懂,不如万人懂。
来源:全景视觉
毕竟感情的维系,不是靠点赞,也不是随便的交流。
靠的是无数个夜晚的长谈,靠的是并肩欢笑、拥抱和哭泣的经历,靠的是心与心的分享彼此的秘密和梦想。
比起在朋友圈做朋友,想到那个人,就可以私聊了。
同城,尽量多见面,血肉之情更可贵。
美好生活
朋友圈之外
周国平说:“圈子很容易给人一种圈内人人都是朋友的错觉。”
我非常同意这句话。
徘徊在娱乐和交际中,得不到内心孤独的解药,也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在朋友圈之外。
陈道明在业内的知名度和实力是有目共睹的。 在娱乐圈混了这么多年,得奖无数,朋友也多。
但陈道明不拍戏的时候,喜欢宅在家里看书、写字、弹琴、下棋,或者为妻女做点针线活。
他在书中写道:
人到中年我本沉默,痴迷于绘画,现在最喜欢临摹《道德经》等古籍。
我也做一些手工制作。 糖人、面人、木工、裁缝,这些手艺我还算拿手。
这种一丝不苟的优雅生活,曾被一位导演调侃:“讨好女人和孩子,简直是耍花招”。
但陈道明不同意: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怎么能过一辈子呢?”
这些“无用之物”凝聚出的缤纷色彩,才能映出生命最本真的模样,化为精神食粮,滋润生命。
只有阻断无效的社交,我们才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更有意义、更有趣的生活上。
生活在朋友圈的人墨迹魔域,未必生活精彩; 从朋友圈消失的人,未必过得不好。
来源:全景视觉
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随心所欲地为自己的思想插上翅膀,自由自在,内心也会更加充实。
无论生活如何,都可以享受独处在自己世界里的快乐。
人生是自己的,不给别人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真正的成熟都是不动声色的很喜欢(深度好文)》发布于:2023-02-14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