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696

预计阅读时间:7 分钟

编者注

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中国之行结束。 中法两国元首访华期间,在白云山麓聆听古琴名曲《高山流水》,续写中法友谊的和谐乐章。 作为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传统乐器,具有东方神韵的古琴,其音色悠扬悠扬,余音绕梁,令世人沉醉。 其背后的“高山流水寻知音”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国人民重情重义、珍惜知己的人文情怀。 ,体现了中国悠久而博大精深的哲学理念和文化底蕴,架起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东方与西方的桥梁。

此前,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于辉曾接受中新社《东西方问答》采访。 谨将此文章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随着民族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当前中国社会正在兴起“民族潮流”。 许多年轻人热衷于汉服、学习古琴,这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古琴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弦乐器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这一时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和基因,又展现了怎样的发展可能性? 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和思考,将为我们架起一座沟通过去和未来、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近日,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辉接受中新社《东西方问答》专访,探讨自然声音、文化意识和中国古琴音乐的文明自信体现在中西文化的互动中。 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访谈实录总结如下: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说古琴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乐器?

于辉: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伴随着人们无尽的日常工作,走过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的发展史。 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古老的音乐品种由于各种原因逐渐消失; 其他音乐品种在发展中不断演变,以新的形式传承下来,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功能,如琵琶、扬琴等。 最早的人来自其他民族; 宋元戏曲、明传奇、清四大曲等中国戏曲品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发展成为新的音乐流派。 然而,仍有极少数古代音乐形式始终保持着早期的特色,以活生生的形式代代相传,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特别是汉族音乐的文化基因上展现和传承。中国的土地。 古琴就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音乐品种。

古琴传说是伏羲所创造的,从先秦一直流传至今,传播和传承着蕴藏着深刻哲学文化思想的中国传统音乐。 古琴的形状至少从汉代起就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形状。 目前保存的最早的古琴谱出自南朝梁隐士丘明(公元494-590年)所传的唐代抄本《界石条幽兰》。 乐谱经过现代人的演绎,至今仍然在当代古琴演奏者的指尖产生共鸣。 向下。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中国古琴谱。中新社发 邓逸飞 摄

传统的古琴是用丝弦制成的,声音很低。 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却能听到真实的天籁之音,细腻、微妙、绵绵不绝,让人浮想联翩。 体现了中国道教文化中“大声有声,大象无形”的哲学理念。 演奏者在弹奏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古琴是人类音乐中最接近天籁之音的一种“高雅文化”音乐。 它是世界学术界所知的极少数使用纯音阶的人类乐器之一。 由于纯音律更接近自然泛音系列,当音阶中的两个或多个音同时共鸣时,很少产生节拍声,可以使合唱和器乐合奏产生的和声更加纯粹。 这也使古琴音乐传统成为人类宝贵的音乐遗产。

此外,古琴音乐中的单音(“声”)具有非常重要的表现意义。 同一音符可用右手握、断、挑、抹、嘀、勾、拨、拨等弦乐演奏技巧,以及吟、擦、滚等上下音装饰手法来演奏。 ,并用左手注意,以及适当的力度控制。 丰富多彩的拨弦音、泛音、空弦音、装饰音等许多钢琴无法企及的音色。 这种对单个音符声音的重视,体现了一种非常东方的音乐理念,也成为当代西方作曲家的重要创作理念之一。

古琴演奏。中新社于俊杰 摄

中新社记者:古琴音乐体现了怎样的中华文化精髓,文明之间如何打破隔阂、互学互鉴?

余辉:古琴曲谱是由汉字或汉字部首组成的,所以识字是弹奏古琴的前提。 这使得古琴成为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代表品种,在表现文人情操的“琴棋书画”品质中名列前茅,深刻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追求、文化观、社会观、宗教观。 “文学”课。

当“士”阶层把做官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他们就会深受许多儒家思想的影响。 相传孔子会弹古琴,并视古琴为一生的好伴侣,不曾离开。 《礼记》有“士不无故撤琴”之说。 但当“士”阶层失去贵族身份,落入体制之外时,他们就会隐居山林,崇尚老庄之学。 比如中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两位嵇康、阮籍,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琴手。

佛教传入中国后,古琴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佛教音乐。 比如著名的古琴曲《普安咒》就吸收了佛教音乐的元素。 明代保存下来的“三教同声琴谱”,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在古琴音乐中的不拘一格的融合。

2016年,江苏南通,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古琴学会会长朱熹演奏《普安咒》。中新网发 宋成林 摄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在中华文化面临危机时,也被爱国者或民族主义者用作发声的手段。 在中国近代史上,当西方文化在上海等中国中心城市的上流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时,查伏羲等一批坚定的传统文化捍卫者认为,中国古琴音乐的价值是极其巨大的。在许多方面都弥足珍贵并超越了西方音乐。 并在苏州、上海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传统音乐社团之一“金玉琴社”,组织古琴音乐从业者联合起来,保护、发现、传承古琴音乐文化。 1936年至1937年,日军即将攻打上海,西方文化大力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之际,同事之间不断开展“雅集”,传播对中国文化的信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古琴音乐的后续发展。 组织、学术和社会基础。

古琴音乐历经历史的洗礼,至今依然未变,成为中国音乐文化更具代表性的音乐品种之一。 由于其浓郁的中国特色,当代中外音乐学家一直在试图揭示古琴音乐中隐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密码或文化基因。 荷兰著名汉学家范古里克致力于中国古琴文献的研究和整理,花费大量精力撰写出版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专着:《琴论:秦文》(中文译名:《琴论:秦文》) 《琴道》)》),为中国古琴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美国前卫作曲家约翰·盖奇受中国古琴和道教音乐理念的影响,创作出其独特的经典作品《4分33秒》。 1977年,著名古琴演奏家关平湖演奏的《流水》录音被刻在喷金铜唱片上。 作为入选的27首人类音乐作品之一,它由美国“航海者”号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向超级智能生物的可能存在致敬。 2003年,古琴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超变传奇,一架金泰康二年“猿啸轻罗”钢琴以1904万元成交。 此琴为著名古琴大师关平湖晚年收藏使用。 图为一位顾客在音乐会上聆听这把古琴。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中新社记者: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与世界音乐交流?

于辉: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离不开国家的“软实力”。 我们一直在讲文化“走出去”,但我认为“软实力”的“力量”更多的是一种“吸引力”。 以古琴音乐为例,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思想,隐含着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文化基因,让听众从古琴音乐的欣赏中产生对中华文化的向往。 至于音乐和文化交流,我觉得有时候民间力量可能比官方活动更有效。

外国学生尝试弹奏中国古琴。中新社记者 翟宇佳 摄

比如我的一个好朋友,1997年在日本创办了世界上之一支完全由日本人组成的中国民族乐团“日本国乐团”,已在国内外演出600多次,并受到中国文化部的邀请。文化。 受邀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上演出,受到国际音乐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他们的演出不仅加深了中日文化交流,也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时,经常受邀到一些大学和社区介绍中国传统音乐,并受邀在PBS的专题电视剧中介绍和演示中国古琴音乐,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果。 我相信民间音乐的交流与传播可以为我们东西方音乐交流与沟通、开展新的文化外交开辟新的渠道()。 我们现在倡导的“文化自信”,需要来自于对古琴等中国特色文化传统的充分研究、保护和弘扬,来自于中外文化的不断深入交流和借鉴。

受访者简介:

余辉,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云南大学“东鲁特聘教授”、厦门大学讲座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美国卫斯理大学民族音乐学专业哲学博士; 亚洲音乐学会(for Asian)联席主席、国际音乐学会东亚协会(IMSEA)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英文音乐期刊《亚洲音乐学》和《牛津手册:中文》联合主编音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超变传奇 中国古琴音乐到底有何魅力?》发布于:2024-03-26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