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轰轰烈烈的亿元秋拍仍在进行中,大象还要马不停蹄南下杭州。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刚刚开始的西泠印社秋季拍卖预展首日。
西泠秋季拍卖预展现场
作为江南拍卖的绝对龙头,参观西泠秋拍预展也是一件很累人的事,今天给朋友们带来一件特别难得一见的宝贝(上图中大家正在围观的那个) ),我们会用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来欣赏、验证和解读。
相信很多朋友还记得今年7月的西泠拍卖会拍出1.85亿元的高价。 西泠拍卖是内地首家专营商周青铜器的拍卖会。 由于内地政策限制,古代青铜器的公开拍卖必须在1949年之前公布记录,才能证明其流通有序。 因此,在内地每一个拍卖季,举办一场专门的青铜器拍卖会是多么困难,但西泠拍卖做到了!
继春拍2亿元西甲盘后,此次西泠秋拍又出现了一件网红级的宝物——这就是一把越王剑!
国宝越王剑
最近,有一档很火的文化电视节目——《国宝》,用各种创新的方式解读了来自九大博物馆的27件国宝级文物。 让大象惊讶的是,这27件文物里面,商周汉时期的高级古代青铜器竟然多达9件。 这样的选择比例,也算是对长期以来在市场上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的高古青铜器的 *** 。 与许多精美的“后期工艺品”相比,古代青铜器也许更配得上中华民族“国宝”的美誉。“国宝”精选了曾侯乙编钟、丹方垒等超重器物,妇好枭尊,还有大克鼎,还有越王勾践剑,现在都在湖北省博物馆了,论名气,绝对是有名的,顶级的称号,我们不妨看看这把剑怎么样在《国家宝藏》中得到了解释。
剑包括国王剑、王子剑和平民剑。
老百姓的刀是用来 *** 的
王者之剑,以天下为剑
我是王者之剑
不要出去
如果传出去,诸侯们一定要纠正
世界投降
两千多年来,岳王剑演绎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传,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铸剑。 他使用红堇山的锡和若叶河的铜。 经过风雨雷击,他得到天地精华,铸成五把剑,分别是湛卢、纯君、升。 谢、雨昌、巨雀,一个个锋利如泥。 随后,将湛卢、胜邪、御常三把剑献给吴王。 随后,吴越关系就上演了越王勾践“卧燃料尝胆”等上演。 民间爱恨情仇,正如《国家宝藏》中所提到的,这样一把王剑自然远不是用来 *** 的布衣之剑,而是承载着一代王者的是非成败。 “多少次”青山还在,多少次“夕阳红”的英雄故事。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诸侯国为了得到一把名师打造的王剑,不惜举全国之力发动战争! 越王剑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神奇力量?
在西泠秋拍卖会上,我们能够近距离接触越王剑,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积淀,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冰冷。 越王剑的工艺确实是当之无愧。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吴越地区的铸剑工艺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地区,成为了一个传奇。
2000多年前的极致工艺
我们知道,中国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进入青铜时代,考古发现表明青铜剑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 西周初期的战争以车战为主。 因此,当时中原地区流行长兵器。 但当时的吴越地区,水网纵横,战车几乎没有用处。 刀剑自然更适合近战和水战,再加上吴越之地丰富的铜、锡资源,导致了铸剑的蓬勃发展。
前面说过,《国家宝藏》中的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锋利无比。 我们在西陵看到的越王剑也很冰冷。 那么当时,越王剑的制作流程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西陵丘拍摄到的越王剑来详细分析一下当时的制作过程。
西泠秋拍中见到的越王剑长49.5厘米,宽5厘米。 剑的格子较宽,剑柄上装有两个花纹较细的箍。 剑柄与剑头之间可见明显的铸造痕迹。
从X光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把剑的内部结构。
在剑格与之一箍之间,剑柄内部有一个长方形结构。 这个“核心”与前面的剑身融为一体,在剑身铸造时一次性铸造出来。 连接阀杆时,有更多的铸造面积,保证铸造后的牢固性。
靠近剑头的剑柄上有三个明显的铸造痕迹。 X光胶片中这些黑痕的产生也是由于铜液进入型腔时金属快速收缩造成的。
可见,这把御剑采用了战国时期典型的青铜剑铸造工艺:分段铸造、铸造接缝。 之一步,分别铸造剑身和剑头。 第二步是对剑身和剑头的毛坯进行加工和抛光。 第三步,将剑身夹紧在剑架上,铸造包括部分剑杆在内的剑架。 最后将剑头铸造并连接成剑整体。
剑柄直径由剑侧装饰箍处较细,向剑格处逐渐变粗。 你甚至可以看到剑侧面的装饰环和白色箭头所指的剑柄之间有一个间隙。
名剑匠分别铸造剑身、剑头和装饰箍,然后将加工好的剑身夹紧在模具中铸造剑格和剑杆,加工剑杆并将其插入装饰箍中,然后铸造剑上面有铭文。 头。
越王剑的精湛工艺,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没有过时。
五十倍放大镜下的铭文秘密
湖北省博物馆藏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藏的越王勾践剑上刻有“越王九迁,自此用剑”字样,由此可以认定它是越王勾践的私人剑,与《西陵》中展示的那把剑是越王勾践的私人剑。秋季拍卖会 我们来看看这把越王剑留下的重要历史资料。 我们看一下剑上的铭文。
刚才,为了了解越王剑的内部流程结构,我们采用了X射线的方法。 这次我们就用50倍超高清放大镜来一睹铭文的奥秘。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铸造完成后,表面装饰加工技术空前发展。 镶嵌金银工艺多用于高级青铜器上,象征王公贵族的身份和地位。
青铜器表面“贴金银”的特殊工艺
此类高超的青铜器装饰工艺流程如下:
青铜器在铸造前,用凸起的泥条将所需的装饰或铭文粘贴在泥模表面。
然后倒入铜液进行铸造,在粘贴原来的粘土条的地方形成凹槽。
打磨凹槽,在铭文和装饰凹槽中嵌入金银丝。
最后,将其精细打磨并平滑。
五十倍视野下观察越王“不仅”剑上的金银铭文。 我们来看一下详细分析:
铭文的连接笔画末端和金银线的接头处呈现出黑色的氧化物质。
金银丝与铜的交接处表面也呈现出天然的绿色晶斑和红色晶斑以及原来的表面形态:
锈色古朴自然,千百年来形成的晶斑晶莹剔透,完全符合战国时期青铜锈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
同时,混合在红点之间的那层纯铜颗粒(俗称晶体)只能通过长期的自然电化学腐蚀才能生成和积累。
这些铭文及周围锈迹的图片,放大50倍,可以充分体现这把越王剑的金银工艺、锈面形状以及金银字体笔画的结构细节和连接等特点。 他们完全符合时代。 战国金银铸造工艺的特点和古越国金银工艺水平,可视为具有战国金银铭文工艺特点的标准器的代表。国时期!
经过如此放大的观察,我们一起揭开西陵越王剑铭文的秘密。 解读完铭文后,其背后的主人就会揭晓!
剑头上刻着铭文10个字,周围环绕着一个圆圈。 其中,黄金有5个字错误,白银有5个字错误:
封王之旨,因查(左)用剑而立。 魁(止)古。
剑上有二十个字,是金银铭文。 铭文的大意与剑头上的铭文是一样的。
剑格上的铭文排列方式特殊。
此剑采用宽阔的剑格,剑格上的铭文是纵横书写的。 是历代传世或出土的越王志明剑(包括越王志明剑)中的之一把(包括越王志明剑)。 填补了越王志明剑与越王之间的空白。 两把剑之间的剑铭书写形式上有一个缺失的环节。
如上图所示,之前发现的都是窄框横字,但这把剑却是宽框竖字,显得尤为特别。
剑铭中出现的“志明”二字,在不仅仅是越王所用的兵器中还是之一次发现。
铭文中的“戉王”就是“越王”。 青铜器铭文中的越国国号一般写作“戉”。
《诏书》的意思是越王不仅是王。 其中“芝”是“芝芝”二字的省略,读作“诸吉”,是他的姓氏,“易”是他的名字。 所以这些句子组合起来,就是“越王的目的是死”,用它当剑。 ”
事实上,越王的剑基本上都是模型。 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也意味着“越王勾践为自己制造了剑”……
另外,“古”字可能是一个装饰词。
新发现的越王剑上的铭文揭示了所谓“无北古”中的“古”字实际上是一个装饰词,并不作为越王的名字。 所以,所谓“越王辟谷”这个名字的理解也应该这样看待。 《越王不在北》应改名为《越王不在北》。
——曹金炎《论新发现的越王志典剑》
越光王的故事
通过铭文的解读,可以轻松揭晓西陵秋牌中越王剑的主人。 他就是勾践的第四代孙越王勉王(不仅如此)。 他在位36年,不幸死于宫廷政变。 。
从史书来看,像勾践一样,几乎每一代越王都是有故事的人。 《越国绝书》和《吴越春秋》都列出了早期越王的世系。 史书中记载的越王不只,步阳和房公冕都是指2017年西泠秋拍的越王剑的主人。
“国王的父亲死了,国王的儿子站起来了”
——《史记·岳氏》
“不提升自己,就会成为霸主”。
——《越绝书·越绝外传第10号》
”乙三十三年,迁吴。三十六年七月,太子朱姬杀其君乙。十月,广东杀诸侯。广东,吴人立傅措之为王,明年,广东大夫寺一带大乱,立十二年,其兄忠忠杀其王莽安,吴传被立。八年卒,号叔禄茂。”
- “志”
韩干、赵姬、魏姬率兵与方公伐齐,齐、越成建阳、钜陵,男女皆服。齐侯、鲁侯于鲁姬门外。越公入宴鲁,鲁侯接替,齐侯趁其入。
——《清华简》第22章《年》
朱构王,是上一代越王,也是越王的父亲。 他是继勾践之后实力最强、武功最出色的王。 公元前411年,朱构死后,懿亲王即位为国君。
越王(不仅如此)还是一位武艺颇高的君主。 或许很多朋友不知道,勾践灭吴之后,越国的疆域扩大到了今天的山东地区,具有抗衡中原的巨大潜力。 为了称霸中原,勾践还将越国都城从会稽(今浙江绍兴)迁至千里之外的山东半岛东南沿海附近的琅琊。
到了越王这一代(不仅如此),他也是凭借越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来攻打齐国的。 位于齐国边缘的曾国(zēng,今山东枣庄)凭借齐国的力量,挑衅了越王(不仅)。 他一怒之下,一举灭掉了臧国。 齐王田和只得退却,说道:“先帝有遗言:不可攻越!越是猛虎!” 然而,面对楚国的日益强大和吴国老贵族在越国的逼近,越王(不仅)感到将都城设在远离江南的琅琊是难以为继的。河王邑三十三年(公元前378年)被迫迁都吴国(今江苏苏州),但琅琊仍处于越国的控制之下。
同时,不得不提的是,(不仅)越王也见证了越国由盛到衰的过渡时期。 在此期间,越国三代都发生了弑君事件。 所谓“越人三杀其王”。 首先,越王(不仅是光广)的父亲朱构弑父篡位。 随后到了王邑三十六年(公元前375年),邑王的弟弟禹为了继承王位,连续谋杀了三位王子。 越王益王(步光)的太子朱玖首先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益王(步光),称王。 然而朱玖的皇位尚未坐稳,不久又遭遇政变。 即位。 这种持续不断的政治动荡,使得越国逐渐衰弱。 后来,战国七雄争夺天下的时候,越国却不幸缺席。
承载国家兴衰荣辱的利剑
正如上一篇《国家宝藏》中提到的:“剑有王者之剑、诸侯之剑、百姓之剑。百姓之剑是用来 *** 的,而百姓的剑是用来 *** 的。”王以天下为剑,我乃王剑,出则必平诸侯,服天下。” 越王之剑承载着这样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
越王勾践剑是大英雄勾践自制的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墓。越王勾践剑怎么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坟墓? 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嫁妆说。 勾践曾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妃。 因此,这把剑很可能是作为楚国出嫁女儿时的礼物而来到的。 另一种说法是,越国被楚国打败,楚军缴获了越王勾践的宝剑,最终成为陪葬品。 至今依然锋利无比的越王之剑,留下了昏暗的霸主影子。
而西泠秋牌的越王剑,或许承载着他国的兴衰。 这把越王剑曾在民国时期流传于日本。 从1938年《盐野金雄藏品》中对其的描述来看,是日本收藏家盐野金雄于昭和三年(1928年)从上海芦屋古玩公司购得。 购买。 我们知道,陆吴公司是由民国古玩大商陆勤斋和上海人吴启洲共同创办的。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无数的国宝通过陆勤斋和他的公司散落在世界各地。 1976年,越王刀被列入日本新田美术馆开馆纪念图录。
春秋战国乱世,越王勾践的剑散落在千里之外的楚国。 两千多年后最终被后人发现,成为举世闻名的国宝。 越王勾践的剑散落在海外一百年。倍攻传奇,终于回到了昔日的故乡——越国的故乡杭州,被拍卖。 不知道下一个有缘人会是谁。
战国·青铜金银混合越王圣旨剑
长度:49.5厘米
人民币:800万-1200万
题词:
1. 根据国王的法令,他死了。
2.王旨埋葬。
3、从此,称干。
4、从此,称干。
5、封王之旨,自查永谦卫说而葬。
出版:
1.《盐野金雄集》昭和13年(1938年)第28号。
2.《开馆纪念-新田美术馆名品目录》第19期,昭和51年(1976年)。
注:西泠拍卖专门为这把越王剑举办了学术研讨会。 上述研究部分引用自以下专家意见:
曹锦彦(古文献学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
从鸟虫篆书的特征及演变过程解读考证
董亚伟(青铜模型铸造专家,原鄂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现任周原博物馆青铜模型铸造技术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从铜王剑的铸造特点解读考证
钟凤文(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物出境鉴定责任鉴定师)
解读铜王剑的历史意义
2017年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
预览时间:
12月20日(周三)9:30-20:00
12月21日(星期四)9:30-20:00
12月22日(星期五)9:30-18:00
拍卖:12月23日至12月25日
展会地点: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展览馆(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中国历代青铜器特展
总批次:36
拍卖时间:2017年12月23日晚上19:30
【大象视觉】专业推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大象视觉】国宝! 50倍放大镜下的传奇越王剑!》发布于:2024-03-24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