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起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和信仰。 后源于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抱石跳汨罗江自杀。
1、起源于古越民族图腾节
(一)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新石器时代存在着以几何印花陶器为特征的文物。 专家推断,残存的部落是崇拜龙图腾的部落——史称百越部落。 出土陶器上的图案和历史传说表明,他们有折发文身的习俗,居住在水乡,自喻为龙的传人。
(2)生产的工具包括大量石器,也有铲子、凿子等小型青铜工具。 在作为生活用品的锅罐中,烧菜用的印花陶鼎是他们所独有的,也是他们民族的标志之一。
(3)直到秦汉时期,仍有百越人,端午节是他们创造的祭祀祖先的节日。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百越人大部分融入了汉族,其余的则演变成了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 因此,端午节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节日。
2、源于纪念屈原
(一)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 渔民们划着小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一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扔进江里,说等鱼、龙虾、螃蟹吃饱了,就不会再咬屈大夫的尸体了。
(2)人们看到它就会模仿它。 一位老医生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是为了打晕龙水动物,以免伤害曲医生。 后来,为了怕饭团被龙吃掉,人们想出了用苦楝叶包裹米饭,再用彩丝包裹的办法,这就发展成了粽子。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30字端午节的由来 30字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发布于:2024-02-0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