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训练10:桃花源记一、(2020·贵州遵义·中考真题)古文阅读甲文:《桃花源记》节选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文:南阳刘驎之南阳刘骤之①,善史传,隐于阳岐②。于时待坚临江③,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谟④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⑤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⑥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⑦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间所安。(注)①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②阳歧:村名。③临江:指兵临长江。④读(xūmò):宏图大计。⑤赠贶(kuàng):赠送礼物。⑥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⑦翛(xiāo)然:超脱自在的样子。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处处志之:②后遂无问津者③缘道以乞穷乏④甚厚,为乡闾所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②南阳刘驎之,善史传,隐于阳岐。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理想。B.甲文中“欣然规往”,可见刘子骥热衷游历山水,向往归隐山林。C.乙文中刘驎之超然退隐,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D.乙文中的刘驎之隐于阳岐,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答案】1. 做记号 渡口 沿着 非常;很 2.(1)(渔人)到来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2)南阳仁刘子骥,擅长史传学术,在阳歧村隐居。3.C【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志”,动词,做记号; “缘”,古今异义,沿着。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及,到;诣,拜访;善,善于;隐,隐居。3.C.有误。“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错误。原文是“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意思是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自由自在地辞去职务。二、(2020·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4.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一 闭 一 开 水 深 广 不 得 渡。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黄发垂髫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 (4)深入忘反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不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10:桃花源记-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训练》发布于:2024-06-09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