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四月,桃花盛开的时候,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畅想的理想世界,给世人心中留下了一方净土和美好意境,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自从这篇文章诞生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学者泰斗就致力于解开桃花源那迷雾笼罩的真面目。可惜,不论他们在现实中寻觅,亦或是在幻想中求访,仍然没有能够解开桃源之谜;这个隔于世外的隐秘之地,仍然向世人披上它那奇诡陆离的面纱。
“桃花源”到底写的是哪个地方?这就像人们讨论小说里虚构的取景地一样,很难有一种答案。
实际上,无论是现实或者幻想,都不存在真正的桃花源。那些绞尽脑汁求访的人们忽略了一条真正通向桃源的小径——元亮先生写作这篇《桃花源记》,出于何意?
让我们把时间回拨到遥远的公元421年——东晋末年,正值晋宋迭代之时,战乱的火轮在九州大地上四处倾轧,中原大地分崩离析,朝廷混乱不堪,官员极端腐败,民间哀鸿遍野,尸骨盈壑。
正是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下,元亮先生厌恶丑恶的现实,他的心找不到一个能栖息的归宿,但又苦于无法改变现状,彷徨无果,遂决定写作《桃花源记》,尝试构造他的梦想,搭载他的愿望。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说:“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和桃源诗序》)
也就是说,桃花源可能就是一个因交通不便而与外界没有多少来往的地方而已,不是世外仙境。陶渊明把这则故事写出来,应是相信当时武陵山区尚有未归王化之地。特别是刘子骥“欣然规往”的事,更突出其现实性。
在桃花源里,我们能感受到自然古朴,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桃花源记,感受到自足与富饶,还感受到隐逸之风,超然物外,人们平静安详而怡然有余乐。这一乐园的背景,是夹岸而生的桃花与潺潺流动的溪水,朴素的村落有着诗意的烂漫。
桃花源女款朱砂手钏
那不如,在心中为自己坚守一方世外桃源,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桃花源朱砂手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他只是误入桃花源,怎就被围观一千年?》发布于:2024-06-0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