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电影《疯狂原始人》(以下称为《疯狂1》)首次上映,经过七年的等待,《疯狂原始人2》(以下称为《疯狂2》)在疫情期间上映,尽管遇到了困难,但依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这两部电影都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不同的故事。在《疯狂1》中,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和探索推动了整个叙事过程,而在《疯狂2》中,故事的矛盾集中在原始部落咕噜家族与文明家族贝特曼家族之间。
虽然故事主题不同,但这两部影片都充满幽默感,让观众捧腹大笑。很多媒体称赞这两部电影的情节越来越滑稽,展示了梦工厂将幽默进行到底的决心。
在叙事策略上,这两部电影采用了戏仿、突变和文化反讽等手法,为角色形象塑造、电影画面、配乐、故事情节和主题注入了多种多样的喜剧元素,使得《疯狂原始人》两部曲成为一个笑点密集、适合所有年龄层的冒险故事。
在现在流行的文化中,越来越多的电影运用了戏仿这种叙事手法。它通过对经典影片中的情节、场景、人物形象、对白、音乐等进行滑稽模仿,创造出一种“熟悉却陌生”的感觉,达到逗笑和讽刺的艺术效果。《疯狂原始人》两部曲中,动物们模仿物体的身体,动物模仿人的行为,人们之间也互相模仿,再加上滑稽的配乐,使得整个叙事变得非常幽默。
动画电影与真人拍摄的电影不同,它可以展现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出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生物,并让它们做出奇怪的动作来逗笑观众。《疯狂原始人》两部曲中,出现了许多奇怪的史前动物,比如呆萌可爱的猫咪剑齿虎,疯狂尖叫的鸡海豹,绚丽枯叶蝶大小的奇特生物,还有像哈士奇的蜘蛛狼、独角鲸象、袋鼠穿山甲等。
这些奇怪的生物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而它们之间的滑稽模仿行为则因为外貌上的巨大反差而引人发笑。例如,巨大的蜘蛛狼一会儿凶神恶煞,一会儿又变得像可爱的哈士奇;坦克宠物的鳄鱼猪像狗一样滚来滚去,却在不经意间滚下悬崖。
受到惊吓的鸡海豹发出尖锐的尖叫声;皮带猴模仿腰带缠绕在主角身上;匍匐的蝙蝠鸟竟然是祖母的白发……无论是物种之间的杂交还是一个动物对另一个动物的滑稽模仿,都让人忍俊不禁,笑声不断。
在动画电影中,动物不仅能够模仿人的动作,还能以惟妙惟肖的方式模仿人的语言和面部微表情。在《疯狂原始人》之一部中,有一个叫皮带猴的角色,它在外形上像皮带一样,但行为上却像人类。
当祖母想吃掉它时,它展示出一把厨师刀来自卫;当坦克对它感到奇怪时,它会做出人类鬼脸来表示不屑;当盖向小伊解释世界即将毁灭时,它还会唱出“die, die, die”来配合。除此之外,皮带猴还可以模仿人类的不同特质,例如厨师、海员、配乐师和气氛营造者,甚至成为盖创造紧急点子的“点子制造机”。
皮带猴在对物、动物和人类的滑稽模仿以及自由切换笑料方面表现出色,成为《疯狂原始人》之一部的幽默叙事的一大特色。
在《疯狂原始人》第二部中,猴子们延续了皮带猴对人的模仿,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对人类的讽刺。人类相信“人是万物之灵”,但铁拳猴们通过颠覆“猴比人笨”的传统思维来逗笑观众。猴子们像人类一样,拥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有铁拳猴、脚踢猴、铁头猴、腹肌猴,还有狂躁窒息猴、奇异倒挂猴、尖牙毒嘴猴、大脑碾压猴等各种有趣的名字。
片中的主人公菲尔认为,将木棍磨成矛可以用来攻击猴子,他自负地大声说着“你们这群野猴子……在工具大师文明人的面前感受绝望吧!”然而,他却遭遇了数以千计的铁拳猴,它们用木头做成矛,反而反击了菲尔。
电影还展示了菲尔这个文明人自以为是,把高山上的水源引流到自己的庄园,变荒漠为绿洲,但却破坏了铁拳猴的家园。最终,狂妄自大的人类为了私利而肆意破坏生态,结果却导致自己成为猴子的囚犯。
在《疯狂原始人》之一部中,瓜哥为了保住家族的领导地位,试图模仿盖的聪明举止,结果却搞得一团糟,制造了一连串滑稽的场面。根据《滑稽与笑的问题》一书的定义,滑稽是通过将注意力从内在活动转移到外在表现形式,从而暴露出缺陷并让人笑出声。影片中,盖具有现代人的思维和想象力,善于讲故事和解决问题,他引领大家寻找“明天”。
瓜哥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决定模仿盖的说话方式,炫耀自己的“奇思妙想”。然而,却不得不面对这些“创意发明”带来的危险:他改良的皮带变成了越勒越紧的毒蛇;他的交通工具成了碾压他的巨石;遮光镜竟然是一块遮住眼睛的木块;“快拍”虽然速度很快,但却能把人拍晕……瓜哥越是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创意,遭遇的失败就越惨。
他言语中的自夸与画面中的频繁挫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言行不一致和瓜哥的荒谬举动串联在一起,清晰地展示了他的缺点和错误观念。虽然瓜哥身体强壮,但头脑简单,当他的缺陷被集中呈现时,让观众捧腹大笑。
电影用瓜哥模仿盖的滑稽场景,达到了幽默叙事的效果,同时也展示了人类创造力的来源。没有这些看似奇怪古怪、荒谬不羁的想象和实践,哪里会有快速的发明创造呢?
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在《笑的心理学》中提到了“精力过剩说”,他认为笑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当人们的注意力从重要事件转移到不那么重要的小事件时,多余的精力和期待就会转化为笑。这种意料之外的突变是引发观众笑声的关键。在《疯狂原始人》两部曲中,这种突变体现在画面、音乐、情节等方面。
画面突变是这两部电影中常用的技巧,通过意想不到的动画场景让观众在瞬间捧腹大笑。例如,狼蜘蛛是一个怪物形象,它是狼和蜘蛛的混合体,当人们期待咕噜家族的英雄打败这个怪物,解救被冰冻住的霍普时,狼蜘蛛却突然变成了一只长着蜘蛛眼睛的大型哈士奇,让人又惊又喜。这种突然的画面变化从紧张的情节中解放出来疯狂原始人,观众多余的精力和期待就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笑声。
类似的画面突变还有很多,比如危险的剑齿虎变成乖巧的坐骑猫,龇牙咧嘴的陌生鳄鱼猪变成宠物狗等等。这些突变让人欣喜若狂,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笑声的世界。
动画电影的优势在于可以放大角色的表情和形象,从而使观众对画面的期待也可以被放大或缩小到极端荒唐的地步。例如,在《疯狂2》中,怪兽巨型猩猩的出场被大肆铺垫,众人期待着它的可怕登场,但突然画面转变,它变成了一对眯成线的小眼睛,让人哭笑不得。
接着,画面再次变回狰狞的巨型猩猩,这种画面的突变让观众笑声不断。这种反差的突变控制了叙事的节奏,让观众像坐过山车一样体验紧张和放松,充满了欢声笑语。
幽默和滑稽在观赏中可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欣赏,在《疯狂原始人》两部曲中,音乐在幽默叙事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让效果事半功倍。特别是在《疯狂2》的 *** 部分,“雷霆狂花”们勇敢闯入虎穴,营救男人们,铁拳猴欢呼,大怪兽登场,剧情紧张刺激,让人充满心跳。
跌宕起伏的钢琴和气势宏伟的鼓声配合剧情,让观众紧张不已。正当怪兽巨猩猩即将吞食男人们的关键时刻,音乐突然切换为强劲激昂的重金属摇滚乐,紧接着是霹雳女侠们的绚丽登场。同时,她们登场的画面还戏仿了KISS、AC/DC、Iron 等摇滚乐队专辑的封面,让人忍俊不禁。
这种视听的突变让观众意想不到,不仅推动剧情走向 *** ,还增强了整部电影的喜剧效果。制片人马克•斯威夫特在采访中解释这段音乐和画面:“我们特意配上有趣的摇滚乐,让‘雷霆姐妹’伴随着重金属摇滚从天而降,拯救这一天。”这段音乐和画面的组合让人捧腹大笑,成为电影中不可忽视的幽默叙事元素。
《疯狂原始人》两部曲巧妙地运用情节的突变来推动幽默叙事,让笑点不断。在《疯狂1》中,盖和瓜哥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喜剧的来源。盖聪明绝顶,但被困在木桶里,而瓜哥虽然有点蠢却装着有奇思妙想,搞得自己身陷火海。
随着剧情的发展,瓜哥不断追逐和报复盖,这些夸张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让人捧腹大笑。当他们不幸陷入沥青中时,原本要打一架的两人竟然放下怨恨,共同面对困境。更出乎意料的是,通过合作,他们成功逃出。影片结局,明天的希望在一片崩塌中成为废墟,而被大家忽略的瓜哥却勇敢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了大家。
《疯狂2》也运用了类似的手法,充分利用咕噜家族和贝特曼家族之间原始和文明的冲突。贝特曼家族表面上文明有礼,但却有许多缺陷。最后,女性们颠覆了大众的期待,在看似老态龙钟实则威武无比的祖母带领下成功营救了男人们。
而在 *** 时刻,巨型大猩猩突然拽住小伊的脚趾头,让观众大呼意外。突变的情节像过山车般引发观众期待和反转,成功达到幽默叙事的效果,同时也对美国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讽,丰富了影片的主题。
《疯狂原始人》两部曲涉及了许多主题,如家庭和亲情、现代思想启蒙教育、文明与野蛮、个人与族群等,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特别是《疯狂2》,它超越了单纯的喜剧动画,幽默的叙事背后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反讽。
影片巧妙地展示了现代人对技术的过度消费和依赖、青少年对电子科技产品的过度沉溺、男权思想和人际关系异化等现实问题,并在欢笑中引发观众对这些问题的反思。
菲尔是现代文明人,通过各种现代化设备如电梯、抽水马桶、淋浴等来展示现代科技的便利。他建造了一个伊甸园般的庄园,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且充满了现代科技的便利。菲尔的生活却暗示着现代人千篇一律的机械化生活。
咕噜家族的姓氏“贝特曼”含有反讽的意味,意思是“更好的人类”,然而他们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现代科技的过度依赖使得他们变得懒惰,亲情关系也因此异化。相比之下,原始人咕噜家族虽然不文明,却强调“一家人必须在一起”的信念,与现代文明家族形成鲜明对比。两大家族的对比冲突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涵,也为观众提供了多维的审美体验。
在《疯狂原始人》两部曲中,小儿子坦克对窗户的痴迷象征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对电子科技产品的过度沉溺。这种荒唐的表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技术的过度消费和依赖,特别是青少年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沉迷。
影片中也对传统电影中的男性救世英雄和女性待救者的角色进行了颠覆。原本被塑造成传统女性形象的角色,如母亲巫噶、晓晓等,在影片中展现了坚强和勇敢的一面。而男性角色则被描绘成需要被拯救的对象,而女性成为拯救者。影片的 *** 部分展现了“雷霆狂花”们拯救男性的场景,强调女性也能拯救世界的信念。
另外,《疯狂2》也借菲尔家族的围墙反讽了个人主义盛行、彼此分隔的美国文化。影片通过咕噜家族和贝特曼家族的对比,探讨了不同文明间相互理解与包容的重要性。最后,影片以贝特曼家族和咕噜家族和睦相处的结局传递了“向别人敞开心扉、融入社区集体”的精神和“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变得更好”的愿望。
《疯狂原始人》两部曲运用了动物对物、动物对人、人对人的身体模仿和行为仿拟,创造了搞笑又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通过画面、音乐和情节突变等手法,巧妙地抓住观众的期待落差,设置笑料,营造出不和谐但欢快的氛围。
这种喜剧性不仅局限于表面的娱乐,还在主题上通过隐喻和反转来反讽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对科技的过度依赖、沉迷电子产品以及忽视亲情等现象。
国产动画电影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观众定位不明的问题。《疯狂原始人》两部曲以其幽默叙事的智慧不仅仅逗笑观众和迎合市场,更巧妙地结合了想象力的挖掘、角色的塑造以及主题的升华。因此,这种幽默叙事值得国产动画电影学习借鉴。
[1]汪献平.当代喜剧电影中的“戏仿”:表征与意义[ J ].当代电影,2008.
[2][俄]普洛普.滑稽与笑的问题[M].杜书瀛,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3]萧飒,王文钦,徐智策.幽默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编辑委员会编.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7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5][6]戴天文,黄文斌.对话《疯狂原始人2》主创:家庭能引起全世界观众的共鸣[N].界面 *** ,202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疯狂原始人》中的独特幽默艺术,对观众的感观产生了什么影响?》发布于:2024-05-2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