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建设中不乏创新技术的实践者和城市发展的先行者,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契机,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评选出2024年“工务先锋号”,对一批优秀项目团队予以表彰。他们不畏艰辛,敢于挑战,用智慧和力量书写着 *** 工程的高质量发展篇章。在这里,我们记录下“工务先锋”的奋斗故事。

4月底的一天,在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项目(以下简称“天大佐治亚项目”)工地上,接连下了几天大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桃花源记,泥头车穿梭其间,在泥泞的道路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轮胎印,一旁的建筑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着各种作业。

在这片繁忙的土地上,项目Ⅰ标工程的本科宿舍区已初具规模。远眺过去,极具现代化的造型和外立面颇有设计美感。在项目的沙盘上,未来学校的形象跃然而出,这幅栩栩如生的蓝图,背后是一群才华横溢、充满热情的“造梦者”。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效果图

01

在“桃花源”中设计现代校园新典范

雨后的道路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像是在与泥土较量。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项目副主任(前期项目主任)王莎莎与前期项目组建筑师任鹏、造价工程师蒋春穿梭在施工现场,王莎莎的黑色裤腿上都被溅上了泥巴,尽管如此,为了保证项目设计效果落地,他们每天都要下工地巡查。

“这里还需要修改,蜂窝铝板进行封边处理。”“教学楼幕墙的边角裁剪再挺一些,尺寸、对角关系需要细化,石材开缝缩小2毫米······”在对未完成施工的样板建筑实地巡查时,任鹏指出样板建筑的细节部分,并强调施工工艺很重要,现场的质量需要严格把控管理。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教研楼效果图

天大佐治亚项目位于南山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这所校园是深圳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进程中的项目之一,与四面山林融为一体。在项目前期场地踏勘时,现场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给校方和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场地入口是铁路下的一方小小涵洞,穿过洞口,中央地块卧于山谷,四面山林环抱,还有一条河流、一片农田穿插其中,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意境不谋而合。“项目有了很多巧合,我们顺势为之。”王莎莎回忆道。

随后大家便对这块地有了美好设想:结合桃花源的自然意境、现状自然条件以及未来校园整体的功能布局规划,景观设计串联校园景观,对应校园内不同空间的环境氛围和使用场景,共同构建起“现代都市桃花源”的浪漫叙事。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施工现场航拍图

围绕着最初构想,项目沙盘就此展开。校园四面环山,从隧道进入,豁然开朗。作为一个静谧悠然且充满创新活力的学术峡谷,建筑体量谦逊质朴,掩映在山林间,仿佛是自然的一部分。结合天津大学老校区的网格肌理,建筑布局错落有序,依山就势,缓缓展开。

项目定位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具体实践,学院将成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但要将设想变成现实,项目组经历了重重困难。

02

从无到有共建绿色建筑的“诺亚方舟”

建设一个近零碳的校园,谈何容易。蒋春回忆道,项目初期,沟通会一个接着一个,大家的眼睛因为经常熬夜布满了红血丝,“就跟一群兔子开会似的。”

“设计任务要求大学生活动中心作为学院负碳试点单体建筑,实施‘生命建筑挑战’(LBC)全认证设计标准。”王莎莎说,因为全球仅30多个项目采用LBC全认证设计标准,当项目组提出这个设想时,大家都觉得不可能,但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于是大家集思广益,它被要求建造成一个“活”的建筑,不仅自身负能耗,还能为其他楼宇供给能源,同时满足自身7天应急,像“诺亚方舟”一样极具韧性。项目组对国内外技术对比论证,使用方提供了很多资源,后来设计时将它掩映于长满荔枝木的山谷之中,置于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条件下 ,选用钢材和木材进行设计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伞状结构为建筑与室外空间提供荫蔽及能源,实现零能耗、零水耗、零废弃物排放,为建设世界创新都市中的学术桃源、与自然相和谐的近零碳校园、可持续发展的韧性校园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效果图

可以说,学生活动中心符合全球更高绿色建筑标准,国际上有一个关于“花瓣认证”的说法,是由国际未来生活协会组织,隶属于更大的“生活建筑挑战活动”,共有七个花瓣可供认证,其中包括地点、水、能源、健康与幸福、材料、平衡和美学,其中三个必不可少的花瓣是能源、水和材料。

在建筑方面,要求学生活动中心在能源花瓣达到满格要求,即运营期间实现产能目标;项目组联合设计团队在方案阶段反复推敲建筑形式、结构形式、功能空间需求、设备需求等等。每一个动作不仅要方向正确,更要保证标准对各项控制指标及测算数据精确度的要求,如对屋顶可铺设光伏板面积、窗墙比可调范围、保温层合适厚度等等的探究,调一处则需均衡匹配所有专业的设计条件。

加之LBC对材料板块严苛的限制条件,必须依靠全专业紧密的联动设计,才能保证设计阶段产能建筑测算值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全国首例做LBC全认证建筑的尝试,要实现这个目标,做好项目概算,给从事工程造价20多年的蒋春出了一个新的难题。

蒋春虽配合申报过上百个项目,总额高达上千亿元,但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于她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不像其他既有的建筑一样可对标同类项目,学生活动中心要想完成美国LBC全认证,在国内没有对标清单,没有经验,一切从零开始。”蒋春感叹道。市区相关部门对绿色建筑的造价论证工作也是非常重视和支持,与项目组并肩作战,通过一次次线上线下的沟通、核对、讨论,不仅保证了造价发改工作的高效完成,也实现了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物有所值”。

03

获产能建筑设计认证为梦想插上翅膀

“如果说起初的构想是造梦,那么借助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的舞台将其变为现实,就是为梦想插上了有力的翅膀。”项目组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项目组研读了《 》(全称为“居住建筑挑战”)技术规范,包括项目团队、咨询团队、设计团队以及专家团队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各自分配任务,研究这本7厘米厚的书,最后大家一起梳理重点、解读分享,总结成一本十几页的精华。大家齐心协力、共克万难地完成一个美好的期待:造出“前无古人”的建筑,将这个项目打造成业界标杆。

△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沿河景观效果图

2023年11月18日,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组织的《2022年第三批近零能耗建筑测评》中喜获更高标准认证:产能建筑设计认证。王莎莎指着沙盘介绍这个单体建筑时,眼里都闪着坚毅的光。“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们项目组所有同志一起努力了4个月的成果!”

目前正处于项目推进的关键节点,项目主任曾维迪对那次“头脑风暴”会议记忆犹新。项目组成员围绕项目执行落地的具体细节展开了热烈讨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交织碰撞,每个人都坚守着自己的立场,用数据和事实作为支撑,试图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这场激烈的讨论上,虽然大家看似“吵闹不休”,实际上却是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曾维迪认为,每个人的坚持并非出于个人情感,而是出于对项目成功的共同追求和责任感。在这样的氛围中,团队成员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还学会了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识。这种“火花碰撞”相互说服的过程,不仅增进了团队内部的信任和理解,更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这种在差异中寻找共识、在挑战 *** 同成长的精神,使得团队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稳步前进。

△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现场巡查

当前,这座仿佛从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学术桃源”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在“双碳”语境下,天大佐治亚项目驶入近零碳工程的快车道,先行先试树立可持续发展标杆,实现教学、科研和校园建设“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成为深圳之一批近零碳排放校园试点项目,以及深圳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进程中的项目之一。

· END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在都市桃花源中“造梦”,高品质近零碳学府呼之欲出》发布于:2024-05-26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