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桃花源的美好表现在哪些方面?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2)社会环境:安宁和平3)人们生活:自由快乐4)社会风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2、本文写作的顺序和线索是什么?顺序:时间线索: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即“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3、之一段桃花林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4、第二段“初极狭豁然开朗”你从中获得哪些人生启示?在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困境,只要我们心存希望,努力奋斗,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5、第三段写了哪两方面内容?1)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社会风尚也是两方面):生活富足;民风

2、淳朴、热情好客。2)交代了桃花源人避秦时乱来此的经过。6、本文有哪些成语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无人问津7、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呢?你如何评价它?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他只能幻想出一个美好社会来寄托他的政治理想,也用来反应广大人民的愿望。评价:桃花源只能存在于幻想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8、文中那些情节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只能存在于美好的想象中?1)渔人离开时“处处志之”,再找时却“不复得路”。2)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想象一下“具言”“叹惋”的内容是什么?是桃花源外的朝代更替,百

3、姓饱受战乱之苦。10、桃花源人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们不想让外人知道桃花源的所在,不想让别人打扰他们宁静的生活,怕外面的赋税、战乱再次降临。11、渔人去见太守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渔人不讲诚信,但是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12、结合我们学过的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谈谈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等诗句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田园生活,厌恶封建官场,向往自由和平生活的人;从“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12、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桃花源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作业,男女的穿戴,都跟桃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桃花源记》问答题》发布于:2024-03-24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