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例名称 桃花源记 科 目 语 文 教学对象 初二学生 课 时 1 课时 执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桃花源记》是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言文。《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东晋末期,当时战乱频仍,税赋日多,民不聊生。作者写虚构的桃花源中的故事,男耕女织,老幼皆安,邻里欢愉,待客如家人,借此来阐释自己理想中的社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陶渊明所描绘的这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幸福美好的人间生活图景给予后世文学极大的营养与影响。学习这篇文章,除了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在理解课文基础上熟读成诵,还要引导学生查阅作者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感受文章的深刻意蕴,理解主题。学好这一篇经典中的经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怀,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课程认知: (1)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思想、情趣,感受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2)记与诗的补充阅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教材处理:依据课程标准关于“欣赏”、“品味”的教学指向,结合课标以及文本特征,选择了品析语言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及结合时代背景探究文章主旨为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品读语言,欣赏桃源之美; 4、探究主旨,领悟美好情怀。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建议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再通过反复诵读来领会丰富内涵。一般来说,本课适宜两到三个课时完成。刚上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虽八上有陶渊明《饮酒》一诗,但应该还没学,估计学生对陶渊明也不了解,需要简要介绍。赛课安排一节课 40 分钟,因此字词积累和疏通文意就不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而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并结合写作背景来感悟作品的深层内涵上,从而发展和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读单元提示、课文、课后习题,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教师准备:研读教材、课程标准、考纲,结合教材和学情特点,锤炼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设计桃花源记,编创课堂、课后练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全国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桃花源记》决赛教学设计》发布于:2024-03-2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