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茶学会微刊》2024年第4期

(总第162期)

主办:烟台市茶叶学会

主 编:张志刚

执行主编:刘学光

本期执编:徐汶佳

​顾渚问茶走进大唐贡茶院,问道茶圣遍寻陆羽古茶路

◎闫小玲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脍炙人口的隐士张志和的古诗,因此刻正立于西塞山下的缘由,从脑海中奔涌而出……这首小学时就烂熟于心的唐诗,因其如一幅山水画般的描述,初次诵读,便深深地烙印在出生于北方海滨小城的我的心上。

春水碧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水中渔船,天空中飞过的白鹭,岸边桃花朵朵盛开,春水猛涨,鳜鱼正肥。青箬笠,绿蓑衣,渔夫悠闲自在的沉醉在这江南美景中,全然忘记了回家。

这一派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愉悦着忘归的渔夫,也陶醉了诵诗的我,如此怡然脱俗的画面,如今竟真实的展现在我的面前,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快速地掏出手机,按下了录制视频键,急切的将这一片大美风光收入我了的珍藏相册。与我同行的同仁们都风趣的说道,像我这样的疯狂视频记录拍法,怕是得用上亿G的硬盘才能够储存过来~那是他们不知,我虽然对这里神往已久,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缘来到此处。此番能愉快成行,完全得益于长兴县 *** 及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的2024非遗制茶大会惊蛰祭茶全球联动活动在浙江湖州大唐贡茶院举行,而我的非遗手工制茶师父张志刚先生又经《紫笋茶缘》作者、研究顾渚紫笋茶著名学者陈明楼老师举荐,收到了举办方浙江长兴大唐贡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盛邀,如此机缘之下,才终于得以圆了我这个儿时的梦。

在张志刚会长的组织下,我们组成了烟台茶人参访团,有烟台茶叶学会茶文化专委会主任的我、茶推广专委会主任刘人瑄、茶学会副秘书长胡凤光组成此次活动的代表团。

这是近年来规模大、规格高的一次非遗制茶大会暨惊蛰祭茶全球联动活动。由 *** 茶产区、福建福鼎茶产区、斯里兰卡茶产区、印度茶产区等50多个茶产区,用一年一度“惊蛰祭茶喊山”的形式,以“国茶长兴 共享非遗”为主题,于2024年3月4日初春惊蛰即将到来之际开展,来共同促进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走向世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过,茶脱壳。”在惊蛰过后,我国大部分茶区,气温上升到10℃以上,山间的茶树上,蛰伏蓄势了一冬的春茶,迫不及待地吐出新绿。惊蛰时节,大多数产茶区还未开采。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至少还需要等二十天左右才进入采摘期。

清代高士奇在《天禄识馀·喊山》描述了这一场景:“宋御茶园在武夷第四曲,中有喊山台。每岁惊蛰日,有司为文致祭。祭毕,鸣金扬鼓,同喊曰:‘茶发芽!’谓之喊山。”宋人赵汝砺在《北苑别录》中,也描述了惊蛰喊山之盛况,引人神往:“春虫震蛰,千夫雷动,一时之盛,诚为壮观。”

“喊山”的仪式是由贡茶制度的兴起而逐渐形成的,人们希望通过“喊山”的形式期待茶叶的好收成,出好茶满足贡茶的需要。贡茶是专供皇室饮用的。源于唐代,朝廷让能够产茶的各州进行定额纳贡。

惊蛰时节,天气渐暖,是喊山祭茶的好日子,茶园里的茶树已经开始萌动了。千年前的人们夜半三更,击鼓震天,用虔诚的姿态向自然发声。而今天,我们能做为中国最北茶产区的山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亲临陆羽先生的第二故乡大唐贡茶院,参与喊山仪式,甚感荣幸之至!一大早,我们就在师父的带领下沐浴更衣,前往陆羽阁下,等待盛会的开始。

首先由”陆羽“”杯摄影大赛的发布仪式开启了盛会,因为长兴是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为了更好的把陆羽茶文化与人文美学融合发展,更好地传播、弘扬中国茶文化,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摄影与摄像》杂志社特举办了此首届“陆羽”杯冂,中国茶文化影像大赛。

接下来又进行了宋版《茶经》再刻“收刀”仪式。茶圣陆羽晚年在长兴著写《茶经》,作为天下之一茶书,《茶经》为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无与伦比的深厚底蕴。而宋版《茶经》是现今公认的最贴近陆羽《茶经》原版手稿的版本,也是研究《茶经》与茶文化的重要史料。

“收刀”仪式结束后,就由长兴县朱县长致辞。长兴县历来重视紫笋茶产业的发展,长兴县成功还原“七经目制茶法”和“二十四器煎茶法”,紫笋茶制作技艺获联合国非遗。

朱县长分享结束后,又邀请了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茶叶推广官唐岚先生代表印度、韩国、日本、毛里求斯、阿根廷等国际联动方做精彩致辞。

激动人心的“喊山祭茶”活动最后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先生的宣布开幕声中拉开了序幕。

首先我们现场与所有在线联动的茶山参与者,一起诵读了《茶经》之一章,在祭祀官主持下我们全体茶人一声声的“茶山醒来”的呼唤声中,漫天细雨也飘然而至,大家内心不禁欣喜万分,与茶山一同醒来的还有这普天甘霖!

喊山活动后,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又在陈老的指引下,参拜了陆羽阁,贡茶古道,摩崖石刻,金沙泉,群体种古茶山以及当地著名茶企顾渚叙坞岕紫笋茶场。

最后,我们在一同返沪去拜访陈老位于上海繁华闹市区中的一处世外小桃源“紫笋苑”陈明楼茶文化工作室之前,来到了湖州杼山的陆羽先生与皎然大师的墓地祭拜。这也是习茶十余年的我师父张志刚先生此行更大的心愿之一。从上海赶过来的年近七旬的陈老的发小李光来先生这几日一直亲自驱车带我们一行参观各处,我们又出发一起前往几十公里外的西塞山下。在车上,我们又从李老口中一点点得知了陈老上海茶室的一些趣事。

陈老在上海寸土寸金的大都市中设的这间“紫笋苑”,没有将此茶室做成排场,只想重温古人孤寂清静的茶情,构筑闹市深处一个世外桃花园。他按照陆羽《茶经》所述,寻访书中所提到的茶山地名,绘制了长兴茶山地图悬挂在茶室当背景墙,并在北京《名厨》上发表了《王者之香话紫笋》,按著名茶人、中国作家协会张加强先生的话来说,陈老这是欲借茶炼成浮华时代的修士。2005年的香港《号外》上也介绍了陈老的“紫笋苑”;德国科隆 *** 学院每年有学生到此听陈老讲茶学;生活在纽约的张文婷女士借这里将紫笋茶介绍给美国朋友,引来美国的流行歌手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来此茶室品紫笋茶;日本茶艺 *** 佐藤良子也曾带着日本友人到访陈老的茶室,称陈老为“紫笋茶大师”。陈老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从30岁不到,跟随着身为工程师的父亲的足迹,来到长兴林城,认识了紫笋茶,此后40多年从未间断过,从青年到白头,年年无数次往返于上海与长兴,用茶汤滋润了经脉,把魂抵押给了长兴紫笋茶。

说话间,我们已来到了当年陆羽先生乘船到达长兴的杼山码头,站在码头前的牌坊前,我内心不胜唏嘘,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触瞬间踊上了心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一千多年前,不知陆羽先生当初接受了皎然大师的推荐,来到他的家乡长兴,走下小船,来到位于码头不远处的妙喜寺时是何心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陆羽先生很快便喜欢上了这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地,并将这里作为了第二故乡,开始在这里采紫茗,记茶事,撰《茶经》,将顾渚山紫笋茶推荐给唐代宗品尝,代宗皇帝品尝后非常喜欢,便颁布圣旨将紫笋茶列为贡茶。于是,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我国历史上之一座专门为朝廷加工茶叶的皇家茶厂诞生,也就是此行我们到访的赫赫有名的大唐贡茶院……

从墓前小广场上的一排雕塑中,我们也看到了正与好友皎然大师,张志和先生开怀畅饮的陆羽先生的雕塑,陆羽先生满面笑容,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在师父的安排下,将特地从家中带来的山东烟台海阳步鹤山2023年精制的红茶与绿茶置于茶圣陆羽墓前,并鞠躬致敬,向陆羽先生与皎然大师献上我们北茶人至诚至敬的崇拜感恩之心……

今天,我们天下茶人能汇聚于长兴大唐贡茶院,共享非遗,意义非凡,我们会以本次大会为契机问道,深耕北茶制茶技艺研究,弘扬茶圣陆羽“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继续不遗余力的展示“非遗”技艺的魅力,彰显我们做为茶人的不忘初心、专注严谨的匠心精神,携手共创,同心合力,共同促进中国茶文化和茶事业的发展!

(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闫小玲,烟台市茶叶学会理事, 茶文化委主任,海阳绿茶手工炒茶技艺非遗传承人,国家茶艺 *** ,国家茶艺高级考评员,国家高级评茶师,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省茶文化师资班成员,烟台之一届手工炒茶一等奖获得者,烟台之一届最美茶艺师获奖者,烟台之一届寻找最牛斗茶人大赛冠军,烟台市第二、四、五届最美茶艺师大赛评委。

请动动你的小手指在末尾处点赞并转发出去,

你的点赞是对烟台茶学会更大的肯定哦!

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努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闫小玲‖顾渚问茶走进大唐贡茶院,问道茶圣遍寻陆羽古茶路》发布于:2024-03-13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