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疯狂原始人》,很多人一定会说这都多老的电影了。没错,早在2013年这部电影就已经上映了。但是当时看完电影的感受跟今天不能同日而语。我们都在成长,对事物的认知也会变得由浅入深。今天我对这部电影有了更深刻细致的体会。
影片时间设定在史前时代,讲述了一个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家庭离开山洞的冒险旅行经历。在电影《疯狂原始人》中,原始人咕噜家族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护下生活,大女儿“小伊”是一个和老爸性格截然相反的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讨厌待在洞里,像女汉子一样最喜欢狩猎,一心想要追逐山洞外面的新奇世界。没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临,山洞被毁,一家人被迫离开家园,展开了一场全新的旅程。在旅途中,他们遇到了游牧部落族人盖,他有着超凡的创造力和革新思想,帮助咕噜一家躲过了重重困难。
当年看这部电影,只看到了影片的喜剧成分,现如今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感触良多。电影中的“瓜哥”就属于“过度保护型”父亲,他的职责就是保证全家的安全,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马力全开。他很罗嗦,有很多规矩,画在岩壁上的规矩疯狂原始人,包括 “新的都是坏的,好奇心是坏的,晚上出门是坏的,一句话,好玩的事都是坏的”和“永远不要不害怕”。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不希望自己的家人去冒险,但是又要学会去控制越来越多的爱冒险的家人。
虽然有点迂腐,一成不变,但瓜哥确实是一个称职的父亲,隔着屏幕都能体会到浓浓的父爱,和家庭顶梁柱在危险面前的那份担当,用生命撑起的守护。
现在自己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看看瓜哥,再想想自己,几乎是一模一样,吃糖,不行;吃瓜子,不行;跑太快,不行;不听话,不行;拿筷子,不行;摔东西,不行;趴在不干净的地上,不行;我总结起来也是一句话,只要是不好的、不安全的、不合适的事情,都是不行。
从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出过度保护孩子的坏处:
一、孩子动手能力变差。
二、独立性不强。
三、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总的来说,现实中父母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可以归纳为两种:
一、包办代替。
例如,孩子在自己完全有能力使用筷子和汤勺时,父母为了让孩子快点吃饭,以及避免餐具可能造成的危险或者撒一身汤汁,而剥夺了孩子尝试使用餐具吃饭的权利。穿衣、穿鞋、简单收拾家务等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但是家长们认为,大家都很忙,每天时间很紧张,没必要让孩子磨磨蹭蹭地干那些事,只要会做就行了,于是就帮他们穿衣服、穿鞋。
表面上看,包办代替似乎对孩子有好处,节省了父母等候的时间,但从长远看,对孩子却非常不利。因为父母的包办,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使孩子的身心得不到锻炼,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即使孩子有能力完成这些事,孩子也不愿自己去做,更不愿去尝试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了。本属于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却被父母们代劳了。
二、过分控制。
例如,孩子想到户外游戏或到邻居家找同龄人玩耍,总是不被允许。这样,来自家庭以外的一切影响就被切断了。即使外出,家长总是喜欢牵着孩子,绝不撒手。不让孩子跟其他孩子接触和游戏,唯恐孩子受人欺负和受到不良影响。有些家长还习惯对孩子发布指示和禁令,如不许调皮、不许闹、不许跑、不许跳等等,不要动这不要动那,应该怎样怎样……
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百害而无一利,学会放手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你可以看着她,但不要捆着她。
怎样放手又成为父母的困惑,我在这里给大家列出几点建议:
一、家长需要改变观念。放手并不是不管孩子,而是在合适的情况下不约束孩子,进行放手教育。
二、给孩子空间,让他/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父母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要给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间,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一来,既能节省父母的时间,还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岂不是两全其美?
三、允许孩子提出不同的看法,鼓励他尝试新鲜事物。
当遇到某个问题时,父母要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提出和自己的看法,并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尝试新鲜的事物,当然,孩子毕竟经验匮乏,父母在这时候就要指导孩子,不要让他们走弯路或者误入歧途。
亲爱的朋友,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和想法,欢迎留言吐槽交流,想看更多可以关注我,每天会更新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疯狂原始人:“永远不要不害怕”到“不要躲藏,为了追随光明”》发布于:2024-02-13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