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文只是想做一个结合我自己想法的小总结,所以,本文部分借鉴甚至引用了一些别的文章,限于篇幅和写的时候没有记录,出处就没有一一注出(但是注了几个重点),侵删。另,本文图片来自豆瓣,侵删。 文中加粗表示要点,斜体表示是借鉴后得来的或直接引用的。)

2020.7.13更:

这篇文章写完都快一年了。当时想法是每部长篇都写一遍的,只是写完这之一篇,懒癌晚期了,就再也没有创作,深感惭愧。

这文章也实在算不得是我“写”的,毕竟相当多的内容都是我复制改一改就来了,本人也不认为我对这文章有什么“著作权”,如果我引用的哪位大佬觉得这文章不好,我也愿意删除。

很开心的是这篇文章依然得到了400+的阅读,四次赞同与四次收藏,小透明再次感谢你们,也希望我这篇文章能对初读《神雕》的萌新有所帮助。

这篇文章更大的缺点,还是复制的太多,东西太碎,文气不通,但是我现在也懒得改这文章了。乞望读者多加包涵吧。

金庸六大长篇武侠中,写情最深的,我以为是《神雕侠侣》。

就先谈谈爱情吧。

《神雕侠侣》以李莫愁陆展元何沅君武三通之情开篇,前大部分以杨过小龙女之情为主线,后小部分以杨过郭襄之情为主线,行文又以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对杨过之情为旁线,终以杨过对小龙女之情,郭襄对杨过之情,张三丰对郭襄之情收篇。情之一字,贯穿全文,让这本小说柔情百转荡气回肠却丝毫不做作。

杨过小龙女的爱情,真挚而热烈,然而却也困难重重。主要有:

1世俗礼法(师生恋)

2性格(杨过好热闹、心眼多,小龙女喜欢静、很纯洁)

3距离与时间(两人常常分散,又分别16年)

4媒妁之言(郭靖想把郭芙嫁给杨过)

5诱惑(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襄)

6贞洁(小龙女)

7残疾(杨过)

8逆境和劫难(金轮法王,郭芙等等)

9误会(小龙女误以为杨过不要自己,误以为杨过喜欢郭芙)

10原罪(杨康是叛徒,杨过出身遭人唾弃)

好在,他们一路走过来了。

应该说杨过对于小龙女的感情一开始并不能称之为爱情,在精神层面上,小龙女是杨过的母亲,而古墓之于杨过,则是多年来颠沛流离下收留自己的港湾。

未出古墓之前,杨过是无法判定自己对小龙女的感情到底是不是情爱的,二人必是回到俗世,经历波折,之后才能确认、辨别出对彼此的感情。然而这样的恋情必然要遭受江湖的摧残,于是他们不得不冲破一切,于是他们遍体鳞伤。

好在,他们还是一路走过来了。

而其背后,又有多少艰辛?即便是在武侠中,若无杨过之狂、小龙女之真,若无似二人般绝世之武功,在儒教盛行之南宋,在天下英雄面前,又怎能坚定地永远站在对方那里,又怎敢公然挑衅礼教大防!

至于现实中,罢了吧。

对于残疾与爱情,史铁生说的很明白了。

有身体的残疾,有心灵的残疾;有身体的纯洁,有心灵的纯洁。龙杨二人,各自占了世俗看得到的一样,却保有世俗普遍缺失的,也是更为宝贵的那一样。他们互相爱的是精神,所以,杨过并不在意小龙女的失贞,小龙女看到杨过断臂自然心疼,但绝不会因为杨过的残疾而自此待他有何不同。

史铁生《爱情问题》说,没有什么能证明爱情,爱情是孤独的证明。从这句话的角度来说,杨龙二人的恋情很好的体现了孤独与爱情,私以为足可以媲美《天龙八部》之萧峰与阿朱,《笑傲江湖》之令狐冲与任盈盈。这一点的刻画,是很多甚至是主角的恋情的刻画中不曾有的。

当然,这样的爱情注定不会得到世俗的包容,所以杨过最后功劳再大,武功再高,他依然得归隐而不是守城(当然留下来也会导致襄阳zz势力不均等等,进而导致他被舆论攻击,进而他必须走)。但是离开不代表他的不作为,他是光复大业的暗线,最终保证了秘籍交给值得托付的人,就这一点来说,这段爱情不但本身荡气回肠,意义也是极为深远。

当然也有别的爱情。

武三通爱何沅君可是不能表白,李莫愁爱极了陆展元,于是留下来一个半疯的武三通,和一个女魔头李莫愁; 林朝英爱极了王重阳,可是王重阳别扭着不肯接受,尽管他内心又何尝不爱林朝英;郭芙直到嫁给耶律齐多年之后,才发现自己心里有杨过,而大武小武为了她,几乎豁出了性命;公孙止和裘千尺终于死在一起,谁都分不开了。

《神雕》的大多数爱情,都很美丽又凄凉。

好在,郭靖与黄蓉一直很甜蜜;好在,周伯通与瑛姑最后终于在一起了。

下面说说人物。

(顺便推一下古天乐李若彤版的神雕侠侣。颜值演技双双在线!)

(更有如此巧合的故事)

杨过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也是一个固执的人,也是一个自尊极强的人,正因为自尊,他又是一个自卑的人(因为自尊的人知道什么值得尊什么不值得,当他见到比他厉害的,他就会自卑)。杨过把自己看做一个孤独、没人疼爱、受人欺负的对象。而遇到类似的人和物时,就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神雕侠侣,所以当他面对丑陋,受人欺侮又不屈的事物的时候,比如黄马,比如神雕,他就会出手援助。

关于杨过,下面的内容,我完全没有想到,复制自他人的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杨过能和郭靖对应的地方非常多:招牌武功同样是厉害的掌法。黄药师直接把二者对比认为是世上最厉害的两套掌法,但郭靖的是十八掌,杨过不多不少,十七掌,金老为什么这么设计,我不知道;同样有一匹好马。郭靖的小红马,千里良驹,威猛神骏,杨过的黄马,千里良驹,有点丑,在持续奔跑中,黄马终究不及小红马,金老为什么这么设计,我不知道;同样会《九阴真经》,郭靖是完本,杨过本来是完本,金老莫名其妙又改成残本,为什么这么设计,我不知道;同样饲养珍稀家禽,郭靖的神妙威猛,杨过的排开不会飞厉害难说更在郭靖的雕儿之上,但真心貌不惊人,金老为什么这么设计,我不知道(其实这个杨过占优);郭靖很笨,但根基好,从马钰传授内力开始,几乎样样水到渠成,杨过很聪明,但前期没一样武功学到精髓,旁白不止一次说他武功学的杂,直到断手才真正晋升为绝顶高手;郭靖亲全真教,很推崇王重阳,杨过亲古墓派,很厌恶王重阳,但越到后来,杨过越崇拜王重阳。

而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大黄马和雕的关键区别所在,它们同样是杨过的投影,但分别是杨过不同时期的投影,它们的出现与杨过的经历密切相关。 大黄马出现时,是杨过最为愤懑之时。这时的杨过最主要的念头是“不平”,是对过往屈辱的发泄和报复,大黄马代表的是杨过寻求发泄与报复的一面。正因如此,这一时期的杨过愿意为了报杀父之仇而答应蒙古人暗杀郭靖。而在襄阳城中,杨过反复思考侠之含义,思考自己行为的对错,最终在蒙古军营里毅然反水救出郭靖,正是在他们逃出军营的同时,大黄马重伤而死。大黄马的死,实际上意味着原先那个满脑袋都是发泄和报复念头的杨过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时,杨过已经身受情花剧毒,却主动放弃暗杀郭靖,在思想得到解脱的同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生命处在紧迫的威胁之中,便如同雕所面对的毒蛇一样。而与此同时,杨过表现出了另一种不屈的精神,他拒绝裘千尺将其收为女婿的招揽,拒绝将郭襄带给裘千尺换解药,他一面寻觅着渺茫的生存机会,一面又坚持着自己的品格不做违心之事。正是在此时,杨过遇到了雕,雕所代表的,是杨过在绝境下顽强抗争求活的一面。 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 杨过遇到雕的那天,恰好是大黄马死去的第二天; 这一天,杨过陪同郭靖入蒙古军营,出手救下郭靖,大黄马死,杨过昏迷; 当天晚上,襄阳大乱,杨过在郭靖窗外听到郭靖说“国事为重”; 之后,小龙女抢下郭襄,要杨过带去换解药,杨过拒绝; 之后,杨过与李莫愁合力,拼命从金轮手下保住郭襄,准备送还郭靖; 第二天,杨过遇到了雕。 就在这日夜转换之间,杨过告别大黄马,遇到雕兄,就好像告别过去,遇到了新的自己。

附上原文:

小龙女可以说不食人间烟火,更不通世间凡俗礼仪,吸风饮露,晶莹如冰雪,绰约如处子,飘飘乎有出尘之状。心中有爱之后,也就有了喜怒哀乐,有了七情六欲,她的人生也开始迅速复杂化了。前后对比,突出了情。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一个是拼命冲破世俗,一个是不知世俗为何物,两人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任何一方都无法被替代。

一个关于小龙女很常见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被 *** 。一方面,知友已经说得很好了:小龙女失贞以后才真正从心里出了古墓,才有下山走入人群的可能。这是推动故事的重要一笔。小龙女和杨过都是内心深处有残缺的人,内心的残缺都化作一处肉体的残缺——金大侠分别帮他们设计了两段情节,各自分别被深深恋慕自己的人所残所缺。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巧合:欧阳锋的儿子欧阳克要 *** 穆念慈,被杨康所杀,现在欧阳锋亲手点穴,使得杨康穆念慈的儿媳被 *** 。因果轮回啊。

关于小龙女的描述并不多,因为总的来说,这个角色并不复杂。然而,她的纯洁,她的真情,我相信任何一个读过原著的读者都会为之感动——那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所缺少的、珍贵的品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黄蓉。郭黄少年时的恋情也曾为世所不容,因此她应该非常能理解杨、龙二人的处境。

可是,她千方百计地阻挠了二人。

是黄蓉变了吗?

先看看马伯庸先生写的:

黄蓉在《神雕》里的种种缺点:多疑、自私、小心眼、护短等等,在《射雕》里都有体现。只不过在《射雕》时代的她,正处于一个女人最美好的阶段,青春靓丽,光彩照人,既不必为巢窠所累,又无需为生活操心,天下更大之事,也不过靖哥哥不理我。她不是在和郭靖谈恋爱,而是在和读者谈恋爱。女神耀眼的魅力遮掩了一切缺点,她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在读者眼中都完美至极。多疑成了女儿心思,自私成了女儿情态,小心眼是卖萌,护短是痴情,哪怕喜怒无常都成了古灵精怪。《射雕》结束了,读者和黄蓉的恋情也结束了。想象着此后两人神仙眷侣,过着王子公主般的美好生活,读者含笑掩卷。《神雕》再开,读者惊见,曾经的女神走下神坛,她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事业,不再是校园里那个靓丽单纯的清纯小女生。汲汲营营,皆是俗务。光环褪去,昔日的缺点便刺眼起来。与同窗酒酣耳热之际,不免叹息,那完美的女神,怎么变成这样的。 黄蓉本性从未变过,只是当年的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这样的写法真实到有些残忍。它不合己意,教人幻灭,但这就是生活。

再看看张佳玮说的:

说到底,无非是《射雕》里,读者是站在郭靖的角度思考;而《神雕》里,读者是站在杨过角度思考。

如果黄蓉怀疑的不是《神雕侠侣》主角,而是一个

“自己却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念念不忘与小龙女两人的情爱,几时有一分想到国家大事?有一分想到天下百姓的疾苦?相形之下,真是卑鄙极了(这段话是杨过的自我陈述),确实对郭靖动了两次手,阴差阳错未能成功”的年轻人。

是不是就显得没那么讨厌了?

最后是聂飞琼的:

黄蓉对杨过,意味着什么呢?是一个他不敢想望自己能够有福拥有的母亲,是一个和他心智同样高超能惺惺相惜的朋友又是一个高手过招各有胜负的对手。

回顾《神雕》中杨过的经历,会发现这是典型的英雄之旅的故事,而黄蓉,就是他的试炼者。其实在《射雕》之中,黄蓉不也碰到过这种对她最开始提防质疑,多次给她苦头吃,让她屡历风雨,但是最终对她真心相信,从此终身不疑的人吗?这人便是柯镇恶。铁枪庙中 ,黄蓉为保护柯镇恶,也为自证清白,挺身而出,冒死与欧阳锋、杨康等人周旋,不正和杨过屡救黄蓉,最终让她看清自己一样,是顶顶让人感慨的情节吗?这种复杂的人物关系,有虐有甜 ,有情节的起伏,也有感情的升华,所以最撩动读者的心弦。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黄蓉总是能够最深地影响杨过的命运,为什么他们似乎互相理解,又似乎总有嫌隙,为什么黄蓉一旦对杨过温言软语,推心置腹,杨过就能刀山油锅,百死不悔——黄蓉,其实是杨过心中极在意的人啊。

全文也不错,附上他的原文:

当然,《射雕》里冰雪聪明的黄蓉,经过《神雕》的进一步描摹,也有了一个更为立体的人物形象。

(2017版的射雕的黄蓉,挺好的,少了以往版本的刁蛮,多了江南女子的温婉。个人觉得有点像贾静雯的赵敏——当然是对张无忌好的时候的那个赵敏。)

郭襄一辈子没有忘记风陵渡。峨眉派下一任掌门名字是风陵师太。她喜欢杨过,或许因为杨过魅力太好,或许由于父母管教太严,而与杨过的经历是那样的快乐、无拘无束?

先摘原文品一品吧:

郭襄这时心中所想的却是:可惜我迟生了二十年,倘若妈妈先生我,再生姊姊,我学会了师傅教的龙象般若功和无上瑜伽密乘,在全真教道观外住了下来,自称大龙女,小杨过在全真教中受师父侮辱,逃到我家里,我收留他教他武功,他慢慢的自会跟我好了,他遇到小龙女,最多不过拉住她的手,给她三枚金针,说到:“小妹子,你很可爱,我心里也挺喜欢你,不过我心已属大龙女了,请你莫怪!你有什么事,拿一枚金针来,我一定给你办到”。

法王笑道:“你既羡慕我的本领,只须拜我为师,我便将这一身功夫,倾囊传你。”郭襄啐道:“呸!我学和尚的功夫有甚么用?我又不想做尼姑。”

这段引自百度(说的真好):

郭襄与母亲黄蓉的不同之处在于,黄蓉聪明机窍,秀于其外,而郭襄了身达命,慧于其中。从最初开始,命运就仿佛处处铺排下了对她的暗示,方当襁褓之中,小郭襄便已隐然汇聚了天地间的清明灵秀之气。而此刻争夺这个襁褓的三人,都将给她的未来以深切的影响:或许正是她生具的灵慧祥和,不但能令杨过感恩知义、倾心相报,也令暴戾如李莫愁也是慈爱之心暗生,让大恶如金轮法王仅凭陌路之逢,便顿起惜才之意。即使事隔多年,这些昔日的风云人物已然绝迹江湖,他们仍然以冥冥之中的方式烙下了她生命中难以磨灭的印迹:在长大成人的郭二身上,不难找出杨过脱略潇洒的影子;法王授徒未成,而成为峨嵋派开山祖师的郭二未始不是承续了他的一派宗师气度;在武当山头,当年轻的郭襄吟诵起“渺万裏层云,千山暮雪”的词句之时,李莫愁日日夜夜那相思刻骨、难排难遣的心境,也随着一曲“雁丘词”遥隔时空,再次回荡在她的心头了。

金庸的后记谈到了杨过为郭襄庆祝生日,也写的极好:

黄蓉怀疑杨过对小郭襄这样大张旗鼓地祝寿,是为了骗得她的芳心,令她一生一世受苦,用以向郭家报仇。不是的,黄蓉又不懂杨过了。郭襄这样可爱的一个小妹妹,秀美豪迈,善解人意,聪明伶俐,杨过心中早就真的喜欢她了,给她三枚金针,就是说:“不论你叫我做什么,我都答允!就是要我为你死了也可以!”大张旗鼓地为一个小姑娘做生日,是热情而冲动的年轻人的狂妄行为,老成持重的理智中年人当然不干。外国有个年轻人为了向他的爱人表示情意,租了架飞机,在空中写大字“我爱你”,杨过这种狂气,有几分相似。他苦等小龙女十六年,郁积无可发泄,他替郭襄做生日,有点向小龙女大叫的意思:“小龙女,我等了你十六年,你还不来,我在给别个可爱小姑娘做生日了!”旁人要耻笑,杨过怕什么?他怎么会怕?他又不是你!

其实大闹一场,更多还是给郭靖看的,希望得到他的认可。所以,当杨过来帮忙解了襄阳之围后,郭靖敬杨过一杯酒;杨过终于能把按捺二十年的话说出来:“郭伯伯,小侄幼时若非蒙你抚养教诲,焉能得有今日?”前面说过杨过自幼缺爱,所以他坚信杨康是大英雄,所以对给了他这种父爱的郭伯伯他一向敬爱。

郭靖在《神雕》成为了当世最了不起的大侠,也成为了金书中侠的标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几乎是金庸所有小说中都在不断阐述的道理,《神雕侠侣》也不例外。郭靖以身作则,对杨过谆谆教导,终于让这个精神上早已千疮百孔的浪子回归正轨,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绝不是要给这版射雕做广告。。。但是这好看啊。。。)

下面想随意谈谈《神雕》中的独孤求败。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是,为什么《神雕》中只见独孤求败的剑却没有见到《笑傲》中的独孤九剑?如何理解?

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两种答案,都说的通。

一种是,独孤九剑,是独孤求败技巧的极致。玄铁重剑以及后期的木剑无剑,是内力的极致。两个加起来才是独孤求败。

依据:金庸百问:

问:杨过到底练成了独孤剑法没有?他的武功境界到底如何?

金庸:有一部分因为独孤求败传下来没这麼完整,所以他的剑法没有很强。但他的内力强过令狐冲,因为十六年在山崖对著瀑布练习,内力甚强。

还有一种是,正如《雪山飞狐》中的胡斐与《飞狐外传》中的胡斐可以没有关系一样,《神雕》中的独孤求败与《笑傲》中的独孤求败也不必有关系。作者只是想机械降一个剑术高明的神,至于这个神的名字,不妨随意。

下面想把《神雕侠侣》放到射雕三部曲中看,毕竟这是承上启下的一部。

双雕的故事,以郭杨两家为主线。《射》郭为主,杨家欠了郭家;《神》杨为主,郭家欠了杨家。三部曲起自《射》开篇郭啸天和杨铁心的结义,终至《倚》末尾中杨家后人黄衫女子击败郭家徒孙周芷若,郭杨两家,由结义兄弟变得再无半分情谊。

《射雕》与《神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射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给予了《神雕》厚重的历史感;《神雕》补充完善了《射雕》中一个个原本较为单一的人物形象,给出了他们的结局。因为《射雕》,《神雕》更为厚实丰富;因为《神雕》,《射雕》更为生动圆满。两者相辅相成。

双雕有三次华山论剑,前后对照让人不得不唏嘘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限于本人才智,还是请欣赏他人回答:

之一次和最后一次华山论剑,相隔整整六十余年,一个甲子。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绝世武功,天下之一,又有什么呢? 因为绝世武功,黄药师痛失爱侣,门下弟子凋零。 因为绝世武功,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疯迷心智,形单影只。 为了天下之一,段智兴见死不救,心灰出家为一灯。 为了天下之一,裘千仞狠下杀手,悔铸大错成慈恩。 即便成了天下之一,拿了《九阴真经》,王重阳也还是要潜回古墓,追忆擦肩而过的林朝英。那些失去的人,那些遗失的过往,终究再也不会回来了。 过了六十年,到了黄药师他们这个岁数,往事空记省,来者不可期,不管读者愿不愿意,总会有那一刻,襄阳城破,桃花影落,书中人也会白发苍苍,垄木草长。…… 最后的华山论剑,其实是整个武林阶层更替轮转的先声,预示着江湖格局的翻篇,曾经不可一世的绝顶,寻常人已经都可以屦及,即便杨过斥退了他们,觉远与未来的神话张君宝却又接踵出现,而往后我们看到,凤梨罐头会过期,爱情会过期,五绝也会过期。数十年后,桃花岛与全真绝学融入了峨眉武功,一阳指遇人不淑,降龙十八掌与打狗棒法七零八落,蛤蟆功和黯然销魂掌,却就此无影无踪。

以上是节录,还是放上原文链接便于欣赏全文:

《神雕》到《倚天》的事情,可以参见:

《倚天》以郭靖黄蓉用杨过的玄铁重剑打造的倚天剑屠龙刀为线索,以《神雕》结尾的《九阳真经》为主要武功,在杨过后人的暗中帮助下,将郭靖黄蓉留下的武穆遗书交给了值得托付的人。终于,抗元大业成功,郭靖黄蓉杨过的愿望也终得实现。而他们的侠义精神,依然穿越时空,在《倚天》之中体现,比如丐帮,比如武当(当然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武林精神已经很衰败了,但依然还有几个人,能够坚持道义),这在“崖山之后无中华” 的论调下,在zz与武林都黑暗的情况下,显得愈加闪亮。

这就是那些了不起的传奇。

对于主题,张佳玮写的好:

《神雕侠侣》的大多数爱情,都很美丽又凄凉。因为偏执,因为痴。 于是真正的主题,是那一幕: 李莫愁,爱情走火入魔的,在情花中自焚而死、高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就是《神雕》式的爱情:至情至性。于是矛盾,于是激烈,于是会有各类冲天塞地的爱情。 所谓孽,所谓缘,无非如此。

以我看来,《神雕》的主旨,也正是:冲破束缚,崇尚真我,追求爱情。

金庸的后记是这么说的:

《神雕》企图通过杨过这个角色,抒写世间礼法习俗对人心灵和行为的拘束。礼法习俗都是暂时性的,但当其存在之时,却有巨大的社会力量。师生不能结婚的观念,在现代人心目中或许已很淡泊了,然而在郭靖、杨过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然则我们今日认为天经地义的许许多多规矩习俗,数百年后是不是也大有可能给人认为毫无意义呢?

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等社会的行为模式,经常随着时代而改变,然而入的性格和感情,变动却十分缓慢。三千年前《诗经》中的欢悦、哀伤、怀念、悲苦,与今日人们的感情仍无重大分别。我个人始终觉得,在小说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会意识、政治规范等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郭靖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句话在今口仍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但我深信将来国家的界限会消灭,那时候“爱国”、“叛国”等等观念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然而父母子女兄弟间的亲情、纯真的友谊、爱情、正义感、仁善、勇于助人、为社会献身等等感情与品德,相信今后还是长期地为人们所赞美,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论、经济制度、社会改革、宗教信仰等所能代替的。

同时,《神雕》在金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金庸先生存心折磨男女主角,让他们经历感情的痛楚,自《神雕侠侣》而始。而人物形象复杂化,不再是单一片面的形象,也是自《神雕侠侣》而始。

最后说说我最有感触的情节吧。

我最喜欢的是铁枪庙。

这里曾经:

柯镇恶手抚身旁铁枪,儿时种种情状,突然清清楚楚的现在眼前。他见到朱聪拿着一本破书,摇头晃脑的诵读;韩宝驹与全金发骑在神像肩头,拉扯神像的胡子;南希仁与自己并力拉着铁枪一端,张阿生拉着铁枪另一端,三人斗力;韩小莹那时还只四五岁,拖着两条小辩子,鼓掌嘻笑。她小辫子上结着鲜红的头绳,在眼前一晃一晃的不住摇动。突然之间,眼前又是漆黑一团。

这里曾经:

柯镇恶和黄蓉躲在神像后面,黄蓉与欧阳锋、杨康以及彭连虎沙通天等等周旋交锋,柯镇恶得知了几位兄弟死亡的真相。那杆铁枪被黄蓉敲去枪头做了柯镇恶的兵器,郭靖埋了杨康的尸骨。

这里曾经:

欧阳锋重伤后被柯镇恶追杀,最后被少年杨过所救。

这里曾经:

杨过躲在神像后面,救下了被彭连虎沙通天等追杀的柯镇恶,并得知了杨康的真相,然后在墓前磕头。

轮回啊。

最后说一点与武侠无关的吧。

这个小小的庙里,曾经有着那么多轮回的故事;那么我们自己现在所在的地方呢?

或许也曾有过惊心动魄的故事,或许也曾有过震撼天地的爱情,或许也曾有过快意恩仇,或许也曾有过冤屈孽债……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没有以上那些,仅仅是一户普通人家,在这里安家落户,在这里生老病死,在这里曾经感受着你现在感受到的情感。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我想用我叶杯预赛文章的结尾,来结束我知乎上的之一篇文章:

万千灯火亮起来,那是万千心流汇聚成的奇迹。沉默的路上是喧哗的人,古老的路下是光阴的故事,千万条路上是万千的悲欢。这条路上有千万人已然走过,有千万人正在走过,有千万人将要走过。他们都一样,他们都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每条路都有自己的风景,每处景都有自己的靓丽。而大地上的这一条条路,一处处景,在亘古的宇宙中,共同闪耀出绚丽的清辉。

本文首更于2019.8.7(七夕),打下了本文基本框架

二更于2019.8.30,添加修改了大量原创与总结内容

三更于2020.2.26,因宅家无聊,做了少许修改与补充

感谢您的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七夕吃瓜——《神雕侠侣》的小总结以及由此想到的》发布于:2024-02-03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