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大话西游是和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的,赵老师是西安音乐学院院长,就找着了。
PS:大话西游中许多大陆演员都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后来出演过国内许多电视剧。
先上两段趣闻:
《大话西游》拍摄的时间,赵季平已凭仗《红高粱》等影片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片子配乐大师。应西影场之邀,赵季平前去为《大话西游》做配乐,但看到剧本后差点崩溃:“当时这片子叫《大话东游》,并没有完整的剧本,而且逻辑治七八糟,于是我决议去片场看看,去的时间正在拍在牛魔王体内斗殴的那段戏,片场到处挂着五脏六腑,肠子,非常恶心。”做完配乐后,赵季平还因为太不喜欢这部片子而找人求片方别在字幕里给自己署名,觉得太丢人。“后去我儿子告诉我,这片子现在不得了,成文化征象了,我才想起去我是做过这么一个片子,还到过现场。”而片子中另一首名曲《一生所爱》是刘镇伟所选的,“它是戏拍完我按照爱情主题选的,我那时根本不知道周星驰已经和朱茵分手了。 ”
问:听说《大话西游》是您作曲的?
赵:对。
问:可是好像您并没有把它放在你的创作年表里头,为什么?
赵:我忘了。我不瞒您说,当年他们来找我,就说有一个本子叫《大话东游》,不叫《大话西游》,把本子给我以后,我觉得怎么能这样去写,怪异得很。后来他们就传过来一首歌,光一个单旋律,我在这个旋律的基础上,整个发展成管弦乐队、交响乐队,是国交演奏的。过了十多年以后,我儿子说这个《大话西游》现在不得了,成了一个文化现象了。我那时候才想起来,真是我给这个片子做的曲,而且我还到过现场——盘丝洞。
--------------------------------------------------------------------------------------------------------------------------------
以下是赵季平给《大话西游》配乐的始末。
1994年初,西安作曲家赵季平接到来自台湾滚石唱片公司一个经理的游说,让他给一个新影片配乐。当时赵季平刚刚跟著名的台湾制片人杨佩佩合作完成了香港电影《倚天屠龙记》的音乐,滚石方面对他兴趣很大,要出资把赵季平的电影音乐翻录成唱片出版。这样一来,滚石的游说就不大好拒绝了。
这个新片的剧本刚完成,叫《大话东游》也就是后来的《大话西游》的雏形。
赵季平拿到这个叫《大话东游》的本子后,觉得它简直在瞎胡闹。故事离奇、蹩脚,充斥着港味儿的形容词、感叹词,让人很不舒服,他连看三天才读完。为了找感觉,他又到西影厂的摄影棚去参观,结果看到的是“牛魔王的肚子’,巨大的内景,挂了些肠子、内脏,照样是非常怪异。这部电影与他以前创作的严肃电影很不一样。
港方同时还给他带了一段卢冠廷为影片写的主题曲的旋律,后来赵季平就在它的基础上为全片配乐。
赵季平确定了音乐的主题:反映人性的最终统一,中间穿插不和谐音,比如妖精出没、战争、灾难等。音响上比较丰富,使用钢管、弦乐、木管等西洋乐器,但考虑到这是一个古装戏,他又加入了二胡和萧,使它有一种中国古典的味道,同时也比较注重音乐的色彩。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很轻松的状态下完成了《大话东游》的全部配乐,乐曲总长度有一个多小时。随后,曲子由北京中央乐团录制,指挥胡炳旭,录音的是他的长期合作者张正地。
之一批数码带由滚石带回香港,赵季平就算大功告成,拿到了一份不错的报酬,后期的工作也不用过问。一般按照国内的路子,作曲家要对着镜头,按段落去配乐,而香港人的习惯却很简单,作曲家写好若干段音乐,然后由导演听了这个音乐再去使用,导演是总调度。
这是一种电视剧的配乐办法,做惯了严肃音乐的赵季平本身对这个电影也没抱太大期望,自然乐得逍遥。
也怪,赵季平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能在电视上断断续续看到《大话西游》。他觉得里面的音乐虽然不是完全忠实于他的创作,但使用得很巧。不过,他始终觉得那是一部莫名其妙的电影,年轻人的狂热令他吃惊。
赵季平的儿子可不这样看。子承父业,他的儿子赵麟今年26岁,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大话西游,给目前收视率非常高的几个电视连续剧配乐,像《人间四月天》和《聊斋先生》等。赵麟和他的一帮朋友都喜欢《大话西游》,觉得里面的音乐——游刃有余。
有时候,大师的游戏之作也充满了传奇,这是很奇妙的事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当时周星驰拍《大话西游》怎么找到赵季平配乐的?》发布于:2024-02-02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