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本名王云,浙江余姚人问道,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相较于王守仁,他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世人所熟知——王阳明。而与王阳明这个名字相伴相生的除了“心学”还有一个地名——贵州。

贵州,这个在五百年前的大明王朝,当时人们眼中的蛮荒之地,却像一颗蒙了尘的珍珠,在王阳明的笔下展现出“此境奇绝”的绝妙风采。也正是在这块“福地”,本以为是“渡劫”之旅的王阳明却在此悟道成圣,从此走上“开挂”之路,贵州也因此成为公认的“王学圣地”。

五百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走进《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带你从“心”认识贵州顶流。

【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⑨】南庵答和

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期间,王阳明化身“旅游大使”,足迹遍布贵阳全城的名胜古迹。其中,王阳明曾数次游历南庵,还在此狂发三条“朋友圈”,写下《南庵次韵》两首和《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

南庵就是现在翠微园的前身,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南明河南岸,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占地4000多平方米,紧邻贵阳地标性古建筑甲秀楼。

《南庵次韵》两首组诗生动地描写出南庵的山林美景以及王阳明对贵州山水的热爱之情。在之一首诗中“渐觉形骸逃物外,未防游乐在天涯”写出了南庵之美能让人忘却世事荣辱,完全是一副悠然自在的心态,达到了忘我的隐者境界;第二首却又笔锋一转,开始心系“天北”,“愁看天北暮云飞”,看似矛盾,但又是那么真实。这就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宿命,总在“兼济”与“独善”之间纠结、痛苦,也从侧面反映出王阳明被贬后在龙场的生活和思想。

而与写于秋季的《南庵次韵》组诗不同,王阳明夏季和友人同游南庵时写下的《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全诗从“岩寺”“江花”“山阴”“林影”“树”“溪”等细微处落笔,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将贵阳天气的凉爽宜人,风景秀丽展现的淋漓尽致,引得后世无数达官贵人与雅士名流,前来访古探幽;尾联“但逢佳景须行乐,莫遣风霜着鬓毛”则充分体现出王阳明虽然被贬但是依旧旷达乐观的心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问道 【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⑨】南庵答和》发布于:2024-02-01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