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德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权威斯万特·帕博 ( Pääbo),以表彰他 “在已灭绝的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
对于该消息,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惊讶,因为古基因组学领域算得上一门“冷门”学科。
作为古遗传学的创始人之一,帕博对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科学学科—— 古基因组学。通过揭示将所有活着的人类与已灭绝的人类区分开来的遗传差异,他的发现为探索是什么使我们成为独特的人类奠定了基础。
2006年,帕博宣布重建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计划,并于2008年完成对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排序的工作,2010年5月, 帕博和他的同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序列。正是这一成果,让他斩获了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万特·帕博
诺贝尔奖颁奖现场如此介绍帕博获奖的理由:
通过他的开创性研究,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尼安德特人是当今人类已灭绝的近亲。
那么, 尼安德特人究竟是谁呢?作为当今人类的近亲,他们有什么特征?怎样生活?为什么会灭绝?他们留给了当今人类怎样的远古DNA?
今天,跟大家分享 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赵凌霞在《科学队长给孩子讲人类史》中对尼安德特人的介绍——
尼安德特人复原图
现代人的亲戚——尼安德特人
口述 | 赵凌霞
本文摘编自《科学队长给孩子讲人类史》,完整内容参见图书
赵凌霞
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古人类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德国哥廷根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人类起源与演化、古猿分布与演化等领域的研究。
尼安德特人虽然在中国并不太出名,但是在欧洲却无人不晓,因为那里是尼安德特人生活的地方。
学者推测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应与智人相同,甚至更大,因此推断他们的脑部大小也与智人的相似。
典型现代人(左)与尼安德特人(右)颅骨的CT扫描
尼安德特人的化石是古人类学领域最早发现的古人类化石。1856年,采石工人在 德国尼安德特河谷岩壁的一个山洞中,发现了一些人骨化石,尼安德特人因此得名。
在欧洲、西亚、中亚甚至西伯利亚的30多处也发现了类似的化石。典型的尼安德特人的头骨、牙齿和身体骨骼都极富特点,虽然他们的 脑容量与现代人相近甚至超过现代人,但他的额头较低且向后倾斜,鼻子很大,身体矮小粗壮。
尼安德特人的头骨
尼安德特人复原图
尼安德特人可能是 人类史上之一种能适应严寒气候的人类,他们占领冰雪覆盖的欧洲大陆长达20多万年,在严寒中顽强生存,是真正的寒冬战士。
然而 3.5万年前,他们又神秘地消失了。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尼安德特人一家在冰雪中的生存故事。
3.5万年前的欧洲寒冷而严酷,冰川占领了欧洲北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极地环境。在冬天,气温可以降到零下好几十度,比如今我国黑龙江的冬天还要冷。猛犸象群在严寒中寻找稀疏的草地,野牛和鹿在森林里躲藏,我们的主角尼安德特人则在山洞里躲避严寒。
尼安德特人生活复原图
这是一个尼安德特人的小部落。这个部落里有一个老年男人、三个成年男人、两个女人和一个孩子。他们住在德国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石灰岩山洞里,这个山洞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在山洞里睡觉、吃饭,甚至上厕所。
天刚亮,他们一天的生活就开始了。
我们先从部落里的孩子说起。她是个女孩儿,和爷爷一起在外面砍柴。别看她只有5岁,她已经掌握了很多生活技巧,身体非常强壮,大脑已经和一个现代成年人一样大了。
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剧照
在这样艰难而险恶的环境中,尼安德特人的童年是最危险的。许多尼安德特人的化石的主人都是不到11岁的儿童,这说明他们还没长大就死去了。考古学家从他们牙齿的珐琅质发现, 营养不良和饥饿是这些尼安德特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尼安德特人牙齿化石
和小女孩儿一起砍柴的爷爷已经43岁了,是尼安德特人中难得的长寿老人。 跟我们现代人不同,80%的尼安德特人都活不到40岁。这位老人之前受过的伤和得过的疾病,已经让他的身体特别虚弱了。
1957年,科学家在伊拉克发现了一具大约40岁的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化石。他的脚踝处有伤疤,膝盖骨也非常粗糙,说明他生前患有关节炎,走路只能一瘸一拐;他的右臂也因为多次骨折而扭曲变形;他头部的左侧也骨折过,大脑因此受到了损伤,可能让他的右侧身体瘫痪,也可能让他的一只眼睛失明。这说明尼安德特老人的生活并不轻松,而是十分艰难的。
尼安德特人复原图
科学家发现,一些尼安德特人的遗骸都有被工具刮下肉的痕迹,因而推测他们会把死去的同伴作为食物,而考古学家认为那是因为他们缺乏有效的狩猎技巧。但最近,科学家却发现尼安德特人似乎也会进行墓葬。
尼安德特人有自己的领地。部落中的三个成年人每天在自己的领地中打猎。三兄弟中的大儿子最强壮,他指挥整个狩猎行动。他们一早就带着武器出门打猎,在河谷里走了一会儿,就发现了一头年幼的母鹿。三兄弟特别高兴,因为年幼动物的营养价值高,是最理想的猎物。不过,打猎也需要高超的技巧。他们屏住呼吸,悄悄靠近,不料这头小母鹿非常警觉疯狂原始人,还没等他们靠近,就飞也似的逃跑了。可怜的三兄弟并没有抓到猎物,只能在领地里转来转去寻找新的猎物。
夜幕降临,已经来不及回家了,他们的当务之急就是生一堆火。虽然生火并不是尼安德特人的首创,但他们也学会了使用火的各种技巧,能够很好地控制火焰。
对他们来说,火可以帮助他们取暖,也是重要的野外防御工具。豹子、狮子、狼和熊是这里常见的捕食者,而尼安德特人不仅是猎人,也是捕食者的猎物。
第二天一早,狩猎又开始了。没过多久,三兄弟在领地的边缘发现了一头吃草的野牛。他们攥紧了自己的武器,打算立刻发起攻击。
纪录片《尼安德特人:欧洲先民》剧照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很好奇,尼安德特人会使用哪些武器呢? 尼安德特人会做很多不同的工具,这些工具有着各种不同的用途。
比如,有用来砍木头和敲碎动物骨头的手斧,有用来处理动物皮毛的刮削器,还有既可以当作刀,也可以绑在树枝一头当作矛的三角形石片。
他们的武器非常精良,有的刀刃薄而锋利。这些制造工具的技巧会在部落中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尼安德特人生活复原图
尼安德特人打猎的武器主要是长矛。长矛的结构很简单,你可以试着将 一片三角形的石片绑在一根大木棍上,就可以做成一支尼安德特人打猎用的长矛了。
但他们的长矛很笨重,并不能扔出去,所以 尼安德特人只能举着长矛,逼近猎物进行攻击。
不过,这样做真有些危险,因为猎物的体形通常比尼安德特人的大得多,他们自己很有可能在打猎的过程中受伤。
携带某些尼安德特基因的现代人更容易有晒伤、熬夜、抑郁、成瘾、孤独的情况丨来源:
但这三个尼安德特人很聪明,他们兄弟三人通力合作,从三个不同的方向驱赶猎物,这样猎物只能朝着剩下的一个方向逃跑了。猎物要是跑掉了怎么办?
别着急,聪明的三兄弟已经早早想过了, 将猎物逼到悬崖边,野牛来不及停下,就一头掉下了悬崖。尼安德特人使用这种狩猎方法,就能够更大限度地避免受伤。
接下来,三兄弟就要抬着这头野牛,返回自己的山洞里了。要知道,一头野牛十分沉重,但是这种粗重的体力活对强壮的尼安德特人来说不算什么。
考古学家发现, 尼安德特人的骨骼非常粗壮,骨壁非常厚,关节也很粗大,这说明他们能够承担很大的重量。
德国尼安德特博物馆中的一件展品,假想了这群古人类存活至今的场景
同时,他们的骨骼不光很粗,而且短,这说明 他们的体形又粗又矮。不过你可别嘲笑他们,这种粗短的身材虽然在现代人的眼里不是很美观,但是 在严寒中还是非常有用的,能够帮助尼安德特人保持体温,避免散失宝贵的热量。
而且,他们的鼻子又宽又大,鼻腔又深又长,结构复杂,面部的中间部分向前突出,这种结构让他们能够预先加热吸进来的冷空气,避免脆弱的气管和肺部受到冷空气的刺激。 这些独特的身体结构,帮助尼安德特人成为之一种能够适应寒冷气候的史前人类。
电影《最后的尼安德特人》剧照
三兄弟终于把野牛抬回了山洞,每个人都很开心。为什么呢?
要知道 成年尼安德特人平均每天需要摄入大约4000卡路里的热量,才能满足他们日常活动的需要,而在隆冬,他们可能需要7000卡路里的热量才能活下去,这可 是我们现代人每天所需热量的3倍!怎么才能获得这么多热量呢?答案就是吃肉。
今天,除了肉类以外,我们还要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和谷物,才能保持营养的均衡。而 尼安德特人的饮食结构和我们非常不同。科学家推测,肉类在他们饮食中的比例高达85%。
尼安德特人复原图
另外,通过对尼安德特人粪便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他们能够很好地消化肉类,说明他们的身体非常适应这种饮食。
而且,他们一点儿都不会浪费自己的猎物,不光要吃掉猎物的肉,还要敲碎猎物的头和骨头,吸取里面的大脑和骨髓,还会把猎物的皮剥下来做衣服。
做衣服是部落中两个女人的工作。做衣服时,她们会用牙齿紧紧咬住兽皮,一只手拿着石刀把兽皮上的脂肪刮下来。不过 这样一来,她们的牙齿常常会严重磨损。
尼安德特人复原图
冬天来了,天气更加寒冷。对于尼安德特人来说,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因为不容易找到足够的食物。为了生存,部落里的所有人都得准备过冬,他们开始大量制作武器,准备冬天的狩猎。三兄弟仍然每天外出打猎,但很难获得理想的猎物。
这一天,他们沿着冻住的小溪往下游走,突然,好几十个陌生人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只见这些人身上涂有诡异的红色花纹,身材又高又瘦,脖子上挂着奇怪的装饰品,身上背着他们从未见过的武器。三兄弟看呆了,他们从来没见过长相如此奇怪的人,本能地想要把这群侵犯了自己领地的陌生人赶走。他们跳到这群人面前,向他们大喊,催促他们赶紧离开。
科学家曾经认为尼安德特人并没有语言,想象他们可能像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使用手势和喊叫来交流。但是在1983年,以色列发现的尼安德特人舌骨化石却推翻了这个观点。舌骨是长在喉咙附近、用来固定住我们发声系统肌肉的骨头。
尼安德特人的舌骨和我们现代人的舌骨几乎完全一样,这可是尼安德特人有语言能力的直接证据。
不过,这群陌生人并不明白尼安德特人的语言,似乎将三兄弟的警告当成挑衅。其中一个陌生人举起手里的长矛,向年长的大哥投了过来,刺中了大哥的胸部。
三兄弟从未见过可以抛出去的长矛,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其他两个人慌了,拖着受伤的大哥赶紧离开这里,回到了山洞。此时大哥已经奄奄一息,他们试着采集草药为他治疗,但是几个星期后,他还是去世了。
这些陌生人的武器和尼安德特人的武器非常不同,他们的长矛又轻又长,和尼安德特人的笨重长矛相比,这些陌生人的长矛可以轻松地扔到很远的地方。
1953年,以色列出土了一根尼安德特人的肋骨,上面有一个窄窄的沟。科学家发现这是外伤导致的,并认为当年有一件武器穿过了他的第九根和第十根肋骨之间,不仅划伤了肋骨,还戳穿了肺部。这说明这个尼安德特人很可能曾经被尖锐的武器刺伤。虽然他伤得很重,却没有立即死去。
因为 科学家还发现伤口附近有愈合的痕迹,说明他应该受到了部落成员的照顾。
1983年,科学家在以色列发现了一具尼安德特人的骨骼,他躺在地上一个的浅坑里,右臂放在胸前,左手放在肚子上,这是典型的埋葬姿势。他的周围是动物的骨骼和牙齿,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葬礼的证据。
科学家甚至在另一个位于伊拉克的尼安德特人埋葬地发现了花粉,说明尼安德特人还会在坟墓中放满鲜花来纪念死者。原来 尼安德特人也像我们一样,会举行葬礼,纪念死者。
也许陌生人的到来严重威胁了尼安德特人的生存,最终, 尼安德特人在距今3.5万年消失了。
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儿,也没人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尼安德特人就在这冰天雪地之中没有了踪迹。
电影《最后的尼安德特人》剧照
关于尼安德特人的灭绝,直到现在科学家还在争论。有人说,是新来的那些陌生人将尼安德特人赶尽杀绝了,也有人说他们因为生存能力不足而自然灭绝。
但是, 有科学家在现代人的基因组里发现了一点点尼安德特人的血统特征,这很可能说明,尼安德特人并没有完全灭绝,而是融入了我们现代人之中。
图源网络
一些基因测序公司正在以“你体内的尼安德特基因比例”为产品的卖点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尼安德特人有没有来过中国呢? 中国确实没有发现过典型的尼安德特人化石。
不过非常奇怪的是, 在个别的中国古人类头骨上,竟然看到了尼安德特人的蛛丝马迹,如眼眶、后脑勺、鼻子的特征。难道那个时候,东西方的人类之间就有了遗传交流?科学家还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总之,尼安德特人的好多故事直到现在还是个谜。在下一章,我们将一起来到晚期智人的世界,探索现代人的起源。 (未完待续)
相关图书
《科学队长给孩子讲人类史》
赵凌霞 口述;科学队长 主编
活字文化 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09月
面对病毒,认识微观世界才能保住我们的世界
人类最早的祖先长啥样?看看其中这三位明星
一个中科院古生物学家的童年梦想,给了他太多意想不到…
中科院古人类学家:科学家,无非是保持了好奇心并以此为业的人
中科院科学家打造的科学启蒙书,构建孩子受益一生的世界观
文艺范的科学家, 这个时代还有吗?
茅膏菜为什么能“吃肉”?一个达尔文没搞懂的进化谜题
达尔文的可怕专注力 | 从一个藤壶标本到《物种起源》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尼安德特人”研究获诺奖!他们到底是谁?》发布于:2024-01-0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