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育实验 —

海门之行

11.18-11.21

冬意渐浓,时光清浅,撷一束光阴,拂过心间,唯有学习的芳华沉香流年。在最美的初冬,怀揣一份教育梦想,抱着一种学习的谦逊, 跟随局领导一行五十多人集结在美丽的“教育之乡”——海门。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交流活动。此间有幸承担捕捉大家潜心问道的精彩瞬间。

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内容充实而丰富!我们有幸聆听了几位名师专家的教育专题报告,观摩了两位教育专家以及东洲国际学校一线教师的精彩课堂,并参观东洲国际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海门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鲜活灵动的课堂教学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一次次激荡着我的心灵,刷新着我的教育观念。

作为一名曾经的半路出家且不专业语文教师,此次培训学习给我感受最深的两点就是徐杰老师提出的要对课标进行学习、领悟和建设,再融入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将阅读和写作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让阅读和写作成为师生的一种常态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亦如本次我们的远足学习。阅读是心灵的远足,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提倡“让阅读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阅读,能够丰富自身的内涵,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阅读亦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助推力;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增进思考能力;此外,阅读是提升孩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此次培训中,徐杰老师给我们指出了“大单元整合”教学新方向。“大单元整合”是语文课诸多课型之一种,不是万能钥匙,它无法替代单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一线教师也并非一定要把整个单元的所有课文一网打尽,全部拿来“整合”。“大单元整合”中的“单元”,不能机械等同于教材中某个具体的"单元",更适合用在单元复习课上。

“大单元整合”中的“大”,不是越“大”越好,更不是越“大”越有效。一线教师不能囫囵吐枣式的教学,应当努力把单篇上出“大单元”的格局与气象:读一篇,知一类文体的阅读规律。读一篇,欣赏一个作家的行文风格。读一篇,不断拓展一个文本的解读空间。读一篇,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此,在不断摸索前行中找出适合自身的“大单元教学观。”

20日分组听课时段问道,我穿梭在各个在教室记录大家认真听课学习的间隙,随手翻阅了当地学生的习作,无意间的一撇让我惊叹不已!这里的孩子文笔怎么那么优秀,思维那么敏捷?课后在东洲国际学校语文组教师的分享交流中,我顿时豁然开朗。他们扎实的文学功底与当地老师的教育引导密不可分。反思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可见写好作文的重要!的确,写作是语文的综合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文基础知识的扎实。而写好作文不是一蹴而就这么简单,它需要一个长途跋涉的过程。这就需要训练学生写作或进行微写作,在写作内容上说真话,表真情。多引导学生学习感悟教材或经典阅读中的写作方法。

虽已回到工作岗位,但这些专家名师的话语时时回响在耳畔,让我们如沐浴在三月的春风中。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具备专业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需的。深刻领悟了“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内涵。教师的特性告诉我们必须学习,再学习;研究,再研究。“资之深,则左右逢源”。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引进鲜活的水源,连自己也会变得陈旧。这些鲜活的水从哪里来?从各类书籍中来,从“新网师”学习中来。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作为教师始终要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迫感。拥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我们才能更轻松自如的驾驭课堂,真正做到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一路走来,感受着智慧的冲击和知识的助长,记录着心灵的每一次震撼!感怀于海门大地厚重的书香底蕴,钦佩于海门教育同仁付诸新教育的务实精神!点点滴滴,收获满满。如此,庆幸不虚此行,韶华不负!

END

供稿|洪水镇中学 申惠文

编辑|杨松涛

审核|崔珍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问道 【校长风采】求学问道海门行 宏博渐进新教育》发布于:2023-12-30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