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辰八字相同的人,其命运并不完全相同,所以通过面相和八字的组合,可以更准确、直观地预测一个人的财运、寿运、妻子、财运、子嗣、运势、吉凶等。

相面学是古代圣贤智慧经验精髓的总结与传承,在实践中有着很高的应验率与准确率。除了五官、身段、气色吉凶等因素外,还要注意面部十二宫的吉凶判断,这样才能更细致、准确地探讨一个人六亲的吉凶,以及事业福祸、灾祸伤病、财运财物、婚姻感情、父母子女等等。

相学十二宫是指命宫、福宫、财宫、财物宫、官位宫、迁徙宫、兄弟宫、夫妇宫、子女宫、奴婢宫、父母宫、疾患宫。下面,小编将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为读者详细讲解其中必备的常识。

1. 命宫

位于两眉之间,色泽明亮,宽阔平整,主早年福气满满,学识渊博;若凹陷,有痕突出,主妻子(丈夫)晚生,生活忙碌,忧心忡忡。

2.福德宫

位于额头、太阳穴处,若饱满,则表示祖坟风水好,主人有祖先力量和德行支撑和庇佑;若凹陷,或有纹路、痕迹,则表示祖业破产,家道虚弱,主人要辛苦打拼。

3. 财帛宫

上部为天仓,中部为泉壁,下部为地库。若地库饱满厚重,则一生富足;若三处都有气,则财运亨通;若天仓薄弱,则早年失财;若地库萎缩,则晚年失财。

4. 土地及房产

上部在山林,中部在眼睛,下部在下巴。山林旺盛,祖业丰厚,双目明亮,眉毛不遮眼,白手起家,自创天地,中年田产富足;下巴若向元,晚年田产充足。

5. 仕途宫

位于额头中央,应饱满宽阔,有五官和鼻唇纹支撑,寓意官位高禄厚,事业有成。若有疤痕纹,额头狭窄凹陷,则寓意早年多灾多难,事业上要费心劳神,三十岁前事业无成。尤其忌讳进入军界、政界,否则会有官灾祸祸。

6. 移民之家

位于出入境之地义马山林,主海外出差、旅游、搬迁。宜明亮、开阔、富贵、厚重,利于长途移民、出差或生意兴隆。最忌缺损、低矮、窄线,不利于长途移民、旅游、搬迁,路上也容易发生车祸。

7. 兄弟宫

兄弟姐妹宫位于眉毛处,眉毛要长而美丽,弯曲有光泽,则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感到自豪。不宜有直发或发尾倒生,或眉毛断断续续,则眉毛稀疏或兄弟之间冷淡无助。

眉毛又是长寿之宫,所以不可随意剪、剃,否则阴盛阳衰,影响健康长寿,霸气天性。

8. 婚姻宫

夫宫位于眼尾,若明亮饱满,无疤痕或痣,则表示夫好妻贤,妻子能得到配偶的帮助。若眼尾下垂,有痣,且多有凹陷疤痕,则表示婚姻多次。女性的夫宫还要看鼻子,若鼻子如悬垂胆囊,面容如满月,则表示夫旺,丈夫容易发财。若鼻子弯,或额头高颧骨高,声音粗如公鸭破锣,则表示丈夫会再婚,丈夫多。

男人的鼻子也是妻财星,宜有端庄挺拔的鼻子,眼尾有眼窝,能得到贤惠的妻子帮助,或娶到有钱漂亮的妻子。

9. 儿童宫

幼稚宫位于眼睛下方的泪沟处,若有断痕或凹陷的痣纹,一般表示子女会受罚,子嗣不佳;若光亮滋润,丰满美丽,则表示儿女双全,事业有成。还需靠人中、唇部、下巴的支撑。

10. 仆人宫

掌管下属雇员和协助运势的仆人,位于地格两边的挂壁上。地格丰满,面向元,嘴唇大,纹路红润,纹路清晰,可得忠心能干的下属。地格矮小,嘴巴桀骜不驯,口中有腾蛇,下属会篡夺主子之位,怨天尤人,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下属会自取其辱。

11. 父母宫

左右太阳穴为父母之宫,若发际线齐整,太阳穴无断,光泽饱满,则父母必能健康长寿,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直到老。

头发低冷,额角窄凹,有疤痕痣者,主父母业障,或父母离别,多病多灾。男孩子左边是父,右边是母,女孩子则相反。

12. 疾病宫

掌管健康与灾祸,位于鼻梁正中,饱满光滑,无斑点、无疤痕,身心健康,无病无灾。

如果线纹凹陷、断裂,或有疤痕、粉刺、结节、面色不好,则表示此人正在遭受疾病的折磨;如果线纹呈对角线或水平线,则表示曾受过手术创伤,或遭遇过车祸等流血事件。

据《尚书·吕行》记载,周穆王在叙述刑法的起源时说:“蚩尤起乱,连累百姓,为贼犯义,劫掠虔敬之人。苗族人不用神灵,以法治刑罚,只制定五种残酷的刑罚为法,滥杀无辜,始制鼻刑、斩刑、杖刑、刺刑,刑罚越制越华丽,毫无借口。百姓奋起,渐渐地,百姓全都腐败了……”这段话的意思是:蚩尤从起乱之初就祸害百姓。他的种种行为不但没有制止和打击那些贪婪如鹰的百姓的嚣张气焰,反而使他们假装虔诚,听从上级命令,更加疯狂地掠夺百姓的财物。因此,九黎人不听从蚩尤的命令。 在这样的情况下,蚩尤制定了各种严酷的刑罚来迫使九黎人服从,并称之为“此即是法”。于是,割鼻、割耳、毁人生殖器、文人面等各种严酷的刑罚开始被滥用,成为一种制度。从此,那些贪婪之人有了杀戮掠夺的漂亮借口,说自己是依法行事。就这样,九黎人就跟着他,乱作一团,干坏事。这段记载给后世的读者留下了一个印象:蚩尤是九黎人的暴君,是一个在太平盛世鼓吹造反的狠毒顽劣之人。 如果你有兴趣读其他史书,或者有兴趣读《龙鱼河图》、《遁山开甲》等五行、谶语或《奇闻异事记》等奇异故事的古书,就会发现蚩尤的形象几乎是固定的:暴君、盗贼、贪婪凶恶之人。总之,这是绝对的负面形象。或许和“暴君、叛徒、贪婪凶恶”有关,在上述经典中,蚩尤的形象是如此的奇怪:“铜头铁额”、“八臂八趾”、“人身牛蹄、四眼六手”、“食沙石”。不仅如此,连“蚩尤”这个名字都很奇怪:《广雅诗古》:“蚩尤,乱也。”《方言》:“蚩尤,乖谬也。” 还有人说,与“蚩尤”同为人类胃中的一种虫子;“蚩尤”和“鳖”合在一起,就是一种行为乖僻的虫子,这自然是人们看字义的结果。如果说《龙舆河图》、《遁山开甲》、《述异记》等经典著作,是出于自身的怪异,才故意塑造了蚩尤这样一个奇怪的形象,那么,人们根据字义来解读蚩尤这个名字的含义,就带有明显的歧视、贬损、嘲讽等负面含义。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里我要重复说一句,我在《从史记看炎帝、黄帝》中说过:“司马迁接受了《大戴礼记》和《大戴礼记》的记载和观点,把黄帝视为五帝之首。事实上,他很尊崇黄帝,以黄帝为正统。自然,凡是与黄帝的言行思想相违背的,都是非正统、非正义的。用《春秋》的体裁来记载和叙述非正统、非正义的人物的历史,自然要把炎帝征服子氏部落斥为‘侵略’。” 《大戴礼·用兵》中对蚩尤的描述是“贪婪的庶民,至于利无义,不惜杀亲以炫耀,蚩尤是贪得无厌之人。”这是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推而广之,蚩尤与黄帝之间就有敌对行为,很可能在蚩尤的一生中,他与黄帝之间只有敌对,没有合作。因此,人们在评论蚩尤的种种行为以及由此而来的功过时,也受这种观点的支配,而且与评论其他与黄帝有敌对关系的人相比,其主观批评、斥责的态度更加明显。司马迁等古代史家亦是如此。

《五帝本纪》云:“蚩尤作乱,不听帝命,黄帝召集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原,擒杀蚩尤。”这段话含蓄地贴合了蚩尤暴君、叛逆、贪婪、恶毒的形象,似乎印证了《尚书·吕姓》的记载。然而,它留下了太多的悬念。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黄帝为建立统一国家而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点讲述了三场战争:平定炎帝部落的阪泉之战、平定蚩尤的涿鹿之战、稳定北方的北渚浑州之战。人们不禁要问:司马迁为何只记述这三场战争?

阪泉之战促成了黄帝、炎帝氏族部落联盟的形成,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基础和民族的雏形,为人类社会迎来了文明的曙光,意义深远,值得铭记。炎黄氏族部落联盟以北方少数民族为目标,发动了北驱浑州的战争,在稳定北方的同时,展示了新兴氏族部落联盟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除了坚决打击敌对势力外,还震慑了其他潜在的敌对和分裂势力,其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是炎黄氏族部落联盟为维护和巩固统一民族国家雏形而联合进行的一场宣传战,意义非凡,值得铭记。那么,涿鹿之战为何也值得铭记呢?我们先在史料以外的经典中寻找相关线索: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起兵攻打黄帝,黄帝便命应龙攻打蓟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便叫风伯、雨师发雷霆,黄帝便派神女日巴降下雨来,雨停了,蚩尤被杀。”《龙鱼河图》说,在涿鹿之战初期,黄帝“败于”蚩尤之手,“仰天长叹,天便派玄女下山赐下军令神符”,在神灵的帮助下才将蚩尤制服。《黄帝玄女战法》说:在涿鹿之战中,“黄帝与蚩尤九战,九战皆败”,最后,蚩尤在仙女的帮助下被击败。 《玄女兵法》云:“黄帝攻蚩尤,三年不攻城。”注意这里说的是“九战九败”、“三年不攻城”,也就是说,要么是战争双方比拼神力,要么是黄帝一方的神明暗中帮助他取胜。这简单来说就是蚩尤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战斗力不亚于黄帝,甚至比黄帝还要强。所以战斗非常激烈,胜利也非常艰难。这也是涿鹿之战值得铭记的原因之一。

史书《逸周书•长麦节》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初,天生二王后,遂立法。命赤帝分二臣,命蚩尤于少昊看管四方,管理天上尚未办完的庆典。蚩尤追帝,战于涿鹿,九角无人。赤帝大惊,便劝黄帝捉蚩尤,杀于中夷。以甲兵以泄愤,以大义以顺天命,记于大帝,名绝培之也。”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古之初,天地尚未安定,天上诞生了炎帝、黄帝两位圣人,他们诞生之后,便开始定制制度,建立规章制度,按照制度、规矩治理天下。 在这个过程中,黄帝命令炎帝派了两个官员管理地方事务,炎帝让蚩尤到少昊的家乡山东去任职。然而蚩尤却在那里发动叛乱,赶走了炎帝。炎帝被打败了,逃走了。蚩尤一路追到涿鹿,战斗更加激烈。炎帝非常害怕,不得不向黄帝求助。黄帝派兵与蚩尤作战。最后,蚩尤在冀州一个叫“绝北荒”的地方被打败并被杀死。

这段记载可以补充司马迁上述记载的疏漏,说明涿鹿之战的起因和大致经过:蚩尤氏族部落属于炎黄氏族部落联盟,在官职上,蚩尤是炎帝的直属部下。炎帝奉命任命两位官员管理地方事务时,炎帝安排蚩尤到山东就任,炎帝本人也在山东。这说明炎帝与蚩尤之间除了上下级关系外,可能还有其他特殊的关系。这为蚩尤到山东后积蓄力量、整顿军队,最后起兵赶走炎帝创造了机会。蚩尤追杀炎帝,将其打得落花流水,说明他有一个强大而有力的集体,即氏族部落,而蚩尤是这个氏族部落的首领;黄帝让炎帝派蚩尤到山东就任,也就是让蚩尤氏族部落迁徙到山东。 对于蚩尤氏族部落来说,这是被迫离开家园,这应该是蚩尤起兵驱逐炎帝的主要原因;涿鹿之战分为两个阶段,之一阶段是蚩尤驱逐炎帝,第二阶段是炎帝和黄帝联手打败蚩尤。形式上是氏族部落联盟平息次氏族部落的叛乱,是平息内乱的战争。

涿鹿之战是一场平定内乱的战争,它发生的时代背景非常特殊,因此意义也非同寻常:涿鹿之战发生在炎黄氏族部落联盟成立之初,也是统一国家和民族形成的初期,平定这样的叛乱,直接关系到这个统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这是涿鹿之战值得铭记的主要原因。

《益州书·长卖节》的记载或许可信,后世很多史家都采纳了这一记载。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罗泌,他在《履史后记》中这样叙述:

“炎帝颛顼,号禹王,居空桑。他治政严明,借人之利,与他争权。于是诸侯分封,分为两大臣。他命蚩尤居小壕,看管西方,管理诸工匠。他的德行不足以制衡他,于是蚩尤作乱,驱逐帝王,居涿鹿。他怒,吞食已死的亲族。黄帝当时有熊,真是圣人,诸侯乐于做他的客人。颛顼大惊,设伏守熊。黄帝于是合兵,牧马黄凤侯、邓伯温随从、蚩尤族转战,擒获蚩尤,杀之。于是四方诸侯争执,祭祀熊。于是他代替炎回,是为黄帝。他封颛顼于鲁,祭祀炎帝于陈。”

罗泌的复述比《逸周书·长卖解》的记载更为详细。之一,他告诉我们,炎帝氏族部落的首领也就是炎帝名叫蚕鲁,又名禹王,禹王和他的氏族部落原居住在空桑。空桑是地名,大致在今山东西部、河南东部一带。第二,到了炎帝禹王时期,炎帝氏族部落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面临解体,说明此时炎帝氏族部落已经没落了。第三,在炎帝氏族部落如此艰难的时期,炎帝派蚩尤镇守山东西部,管理工匠事务。 第四,蚩尤到山东之后,接受炎帝的统治,但炎帝无力控制蚩尤,于是蚩尤便趁机起兵驱逐炎帝,说明炎帝与蚩尤同属一个氏族部落,彼此之间是上下级关系;蚩尤起兵驱逐炎帝,是为了争夺氏族部落的领导权。第五,炎帝在连败之后,向黄帝求助,黄帝便派邓伯温等人率军打败蚩尤。说明此时炎帝氏族部落已经归属黄帝氏族部落,并由此形成了炎黄氏族部落联盟。第六,打败蚩尤对于巩固和加强以黄帝为首的氏族部落联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黄帝作为天下共同主宰的地位也由此确定。

罗秘的复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炎帝为了打败蚩尤而投降了黄帝,并与黄帝结成了炎黄氏族部落联盟。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断,炎帝与黄帝合作后又分道扬镳?这种关联至少可以引出两个问题:之一,涿鹿之战是否导致了炎黄氏族部落联盟的联合?第二,炎帝与黄帝是否先发生了涿鹿之战,即炎帝与黄帝平定蚩尤,然后才发生了阪泉之战?

这两个问题的支撑点是之一个问题,我们不妨通过文本解读来探究这个问题。罗弼复述中有三处主语缺失:“分官为二臣”、“令蚩尤居小壕观西,治理诸匠”、“以德不能治时,蚩尤作乱”。从文言省略句成分的一般特点来看,这应该是上句主语的省略,省略的主语是“炎帝残虏”。“政有义务乘人之危,与之争战,故诸侯分二臣”,意思是炎帝禹王时期,炎帝氏族部落联盟的领导层矛盾重重,以致疏于对小氏部落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导致小氏部落分裂,从而引起氏族部落联盟内部的动荡。 在这样的特殊背景条件下,炎帝“分官二臣”,调整氏族部落联盟的更高领导权,确定自己和蚩尤分别担任氏族部落联盟的两个更高领导职务,一主一副,与蚩尤共同管理氏族部落联盟。“使蚩尤居小壕,看管西部,统管各类工匠。”这意味着在具体工作分配上,蚩尤被任命管理少昊故里山东地区,也就是炎帝氏族部落联盟的西部边境。至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印象是,炎帝禹王与蚩尤的争斗是炎帝氏族部落联盟,甚至是炎帝氏族部落内部的事情,我们不妨称之为“内讧”。 “当时黄帝是有熊氏一族,真是圣人,诸侯们都乐意接待他。阙鲁大惊,便在熊身上设下护卫。黄帝于是合兵一处,与牧人黄风侯、邓伯温等人、蚩尤氏族交战,擒获蚩尤,将其斩杀。”这意味着,作为新的天下共同主宰,黄帝的权势达到了顶峰。他不仅赢得了其他氏族部落的支持,而且,天下共同主宰炎帝禹王在绝境之下,也不得不屈尊求助。这导致了炎黄氏族部落的联合,炎黄氏族部落联手打败了蚩尤。这样一来,问题的答案似乎就是:涿鹿之战导致了炎黄氏族部落的联合。 先有涿鹿之战,后有坂泉之战。

《说文》对“父”的解释是:“大,一家之主,领导教导之人。”这是说,父就是大的意思,指拥有指挥、训诫之权的人,也就是领袖。后来,“父”的这个意思被“皇后”、“皇帝”所取代。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以解文的方式来看《逸周书•常麦节》。“天之初,生二皇后。”这“二皇后”是谁呢?从“命赤帝分二臣”的描述来看,“赤帝”是“二皇后”之一,而从“赤帝大惊,劝黄帝”来看,另一位皇后应该就是黄帝。 “命赤帝分二臣,命蚩尤统领少昊”,这里比上句省略了两个主语,之一个主语是黄帝,第二个主语是赤帝,也就是炎帝。“命赤帝任二臣”,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黄帝命令赤帝分派、任命两个行政监察官,管理地方事务,说明在涿鹿之战之前,炎黄氏族部落联盟已经存在。“命蚩尤统领少昊”,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赤帝任命蚩尤到少昊的家乡山东就任,说明赤帝和蚩尤是上下级关系。联系到下面蚩尤起兵驱逐炎帝的故事,赤帝和蚩尤可能属于同一个氏族部落,是这个氏族部落的两个重要首领。因此,蚩尤驱逐赤帝,应该是炎帝氏族部落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阅读《吕史•后记》四附《蚩尤传》,我们更容易了解赤帝与蚩尤斗争的性质:

“禹王帝立,诸侯联合,攻打弱暴,遂分二官。令蚩尤居小壕,看守西方,统管诸工匠。德行不能制约,蚩尤作乱,出阳水,攀九淖,伐空桑,赶走帝王,居于涿鹿,始封山,号炎帝。”

这段话的意思是:禹王继承炎帝之位时,氏族部落联盟内各氏族部落各自为政,欺压弱小,氏族部落联盟面临瓦解。于是,炎帝禹王挑选了两位能干的官员,负责管理当地的氏族部落。他任命蚩尤到少昊的家乡山东,派蚩尤管理西方的氏族部落和各类工匠。但蚩尤的实力和势力太大,炎帝禹王根本无力管束蚩尤诛天神途,于是蚩尤便趁机起兵作乱。蚩尤从阳水、九淖起兵造反,直指炎帝禹王的大本营空桑,把炎帝禹王赶到了涿鹿。随后,蚩尤代替炎帝禹王自称炎帝,举行封山大典,祭祀天地。

这段话讲得很清楚:蚩尤驱逐炎帝禹王,是为了取而代之,树立自己作为氏族部落的更高领袖炎帝。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益州书·长卖解》与《吕氏》对这一史实的描述差异呢?我们认为,三者可以相辅相成。《益州书·长卖解》着重阐述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即涿鹿之战发生在炎黄氏族部落联盟形成之后。因此,作者在描述之后特意做了注释:“以甲兵以息怒,以大义以顺天意而思秩序。”作者认为,蚩尤起兵驱逐炎帝,就是“以甲兵以息怒”,用战争来发声,表达内心的不满。联系上下文,蚩尤多半是对炎帝分配给他的职责和工作感到不满。 笔者还认为,黄帝辅佐炎帝平息蚩尤之乱,是顺应天意,有利于稳定炎黄氏族部落联盟内部的稳定和有序运转,所以平息蚩尤之乱是“以大义顺天意,思秩序”。我想这样的评论与涿鹿之战的盛世背景息息相关。《吕史》复述重在“显细节之真”,补充了《逸周书•长麦节》叙事细节上的不足。

《蚩尤传》中的上述描述,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案例:蚩尤是不是炎帝?吕思勉等前人经过考证,认为阪泉与涿鹿是同一地方,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是两次发生在同一地点的战争,很可能是同一场战争两个阶段的两次大战。基于此,吕思勉等前人认为炎帝与蚩尤可能是同一个人。我认为,不同的人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在同一地点打不同的战争,在同一地点打不同战争的人,也未必是同一个人。现代学者刘俊南在其《炎帝即蚩尤》一文中,首先论述了炎帝不是神农氏,然后从十一个方面给出证据,解释炎帝为什么是蚩尤。我也同意炎帝不是神农氏,但不代表炎帝与神农氏没有关系。 我认为,单纯从名字上看,神农氏与炎帝是不同时期同一氏族部落的首领,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从《逸周书·长卖节》和《吕氏》的描述来看,蚩尤与炎帝之间应该存在着特殊的关系:炎帝禹王与蚩尤很可能是同一时期同一氏族部落的两个主要首领。所以《遁甲开山图》说:“蚩尤是炎帝的后裔,与少昊共治西金。”《吕氏后纪事》说:“蚩尤姓姜,是炎帝的后裔。”一般认为禹王是神农氏和炎帝家族的最后一位首领,蚩尤与禹王是同时代的人,这与《遁甲开山图》和《吕氏》中蚩尤是炎帝后裔的说法并不矛盾。 从《蚩尤传》来看,蚩尤有驱逐炎帝禹王、自立为炎帝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蚩尤是众多炎帝中的一个,说蚩尤墓为炎帝陵墓也无可厚非,但断定蚩尤就是与黄帝同时代炎帝,直接说炎帝就是蚩尤,则不妥。

蚩尤与炎帝同属一个氏族部落,蚩尤是炎帝氏族部落的后裔,他们的氏族渊源、出生地、早期活动、活动范围、“人身牛头”形象相同甚至重叠,都是很正常的。炎帝氏族部落归顺黄帝氏族部落,组成炎黄氏族部落联盟后,蚩尤作为炎帝氏族部落后裔,炎黄氏族部落联盟的一员,无论从职业还是地位上讲,都和炎帝从事着同样的工作,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当蚩尤与黄帝闹翻时,蚩尤按照氏族部落的传统,用火烧黄帝,黄帝也以自己曾经谴责炎帝氏族部落的罪名谴责蚩尤,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蚩尤不是炎帝氏族部落的人吗?这些都是蚩尤和炎帝的共同之处。 在古书中,蚩尤是战神、法神、刑神,其德行与火星相合,因此与火星相对应的炎帝也体现了蚩尤的特点。但当我们把目光集中到古代人间帝王陪伴天帝、人间帝王的臣佐陪伴人间帝王的祭祀制度上时,就会发现,在古人的描述中,炎帝与蚩尤作为神祇还是有区别的。《淮南子·天问训》说:“南方为火,其帝炎帝,辅佐诸明,执天下而治夏,其神为火星。” 这段描述告诉我们:炎帝是天上的帝王,在星宿中以太阳为代表,人间炎帝与他配对祭祀,祝明是人间炎帝的辅政大臣(一说祝明是夏的另一种说法),与人间炎帝配对祭祀,在星宿中以火星为代表,即火星。这样的说法隐晦地将炎帝与蚩尤的关系对应起来:在南天的星宿中,太阳与火星一主一辅,如同炎帝与蚩尤的关系。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司马迁在描述炎帝、黄帝、蚩尤的关系时,政治倾向十分明显:他以黄帝为正统,在叙述中始终以黄帝为依据和中心,因此不惜借用春秋的体裁。 你看,讲到炎帝就说他“侵扰诸侯”,讲到蚩尤就说他“作乱不听帝命”,而且“暴戾至极”,尤其是司马迁前面说“炎帝欲侵扰诸侯,诸侯皆归轩辕”,然后又说在如此敏感的时期“轩辕修德强兵”,暗指炎帝不道德,炎帝失德。司马迁并没有根据炎帝来记事。既然已经做了这样的铺垫,为什么司马迁还避而不提黄帝和蚩尤呢?没必要。其实司马迁并没有隐瞒黄帝杀死蚩尤的事实,他不是说黄帝“擒杀蚩尤”吗?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司马迁为了避免轩辕黄帝“犯有弑君罪”的嫌疑,而有意将本来是同一个人的炎帝与蚩尤分割成两个人的说法,未免有些不合理。

那么,如何形容炎帝与蚩尤之间的关系更为贴切呢?我觉得答案可以这样写:炎帝与蚩尤是同一时期同一氏族、同一部落的两个主要首领。蚩尤曾驱逐炎帝禹王,自立为炎帝,这是涿鹿之战的直接原因之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诛天神途 详细探讨十二生肖的五官特征、吉凶祸福,一定要收藏!》发布于:2024-07-03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