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空闲的时候,我翻阅了三代温病大师赵少钦先生的医学著作,阅读了治疗湿热病的常用方法《上焦法》,提到“太乙玉蜀丹1克,先研细末”。 “太乙玉术丹”这个名字让接触道教文化多年的我眼前一亮。
我查了资料,发现太乙御术丹的原型就是南宋叶大连《叶氏录方》中的“圣灭命丹”。 由五倍子、山子谷、红芽大戟、千金子霜、麝香等组成。后来王秋《石斋白衣方》中记载的神仙解毒万病丸的成分也是如此。 而南宋末陈子明的《外科要义》中记载了同样药物成分的神仙追毒丸,并提到“一者圣侯丹,一者愈术丹,又名解毒丸,又名万病丸,又名“紫金锭”。 明代称“紫金丸”、“太乙紫金丸”、“太乙玉树丸”。 清代名医王孟英将其收入《霍乱论》,名太乙玉树丹,并记载其制备方法。 “不听话,疯狂,各种不好的症状……”寻神方也”,太医医院大规模生产太乙御舒丹片剂,用于抗疫(片剂制成块状,如银)片或墨片)片状相同,使用时加水磨汁)。
综上所述,历代对此方的记载诛天神途,带有浓郁的道家味道,尤其是“太一”和“御术”两个字。 笔者认为,此方既然是丹药,必然与道家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炼丹术是基于道教崇拜神灵、追求长寿的实践探索。 当我们提到炼金术时,我们首先不能想到“汞中毒”等片面认知。 其实它也和火药、酿酒、医药等的发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不要自己去尝试。
那么太乙御术丹与道教还有什么联系呢? 笔者认为这与道教神仙文化有关。
太一,道教中也称太一,我一直认为太一是天地元气的总称。 正如《太上元宝金庭五味妙经》中所说:“太一为始祖,滋养用之不竭,能生万物,为气之祖,创世之本。” 因此,我常常把“太一”理解为“道”的同义词。
道教中有一位神仙,名叫太乙,救了苦天尊。 太乙救苦神住东极妙严宫。 他是道教中更高贵、更高贵的救活人痛苦、拯救死人灵魂的神。 又名太乙救苦神、寻生救苦神、青玄高神。 是六禁禁卫军之一。 据道家经典记载,救苦天君太乙化为元始天君的九阳道气。 他有一个广大而长久的大愿,要救度一切众生。 若众生受苦,只要念“太一救苦天主”圣名,天主就能寻音应应,救度一切罪恶,克服一切不幸。 个人认为,太乙玉树丸以“太乙”命名,寓意太乙以“寻其声,表其情”来拯救受苦天尊的慈悲和敏捷。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抱朴观里看到了一张《内经》图,无意间在微麓关看到了一只九孔,又名九头狮子。 微禄关内有一口金鼎。 玉炉共有内肾、夹积、夹积三个内外相连的玉炉。 从人体角度来看,尾禄位于人体尾骨、骶骨的末端,长强穴所在。 是任脉之阴与督脉之阳交汇处。 尾禄之上是命门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 ,这与太乙(元气)的含义相当吻合,似乎很符合太乙骑九头狮子救苦救难的形象。 但由于知识有限,缺乏内丹修炼的经验证据,我们还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玉树,之一次接触这个名词,是在学习经络学的时候。 足少阳胆经上有一个武术穴,也叫玉俞穴。 五是从地球一词衍生出来的数字,天上的数字五是从地球衍生出来的。 蜀,即枢纽,少阳为枢纽。 由于此穴位于人体中部的关键点,故称为五枢穴。 但为什么又被称为“玉树点”
?
说来也巧,有一年,温州白云寺的信徒们正在修雷斋月(从农历六月初一到六月二十四,即嫘祖圣诞节期间斋戒修行)。 我之一次接触、了解九重影源雷。 圣普华天尊和《玉树经》对“玉树”二字很是困惑,于是请教一位道士:“道士,玉树的解释是什么?” 他回答说:“玉,天、地、日。月的本质,是阴阳、水、火的美丽结合,滋润而珍贵,千年不朽。而且,玉是没有杂质,没有任何污染。枢轴,枢轴,就像门的铰链,是生死的开始。” 。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和武术穴位是同一个意思吗? 阴阳水火之结为美,武术穴是气血水火物质出入脉络的要穴。 不宜被瘀血所堵塞,或被污秽所污染。 因此,武术穴常用于治疗下焦浊病(如白带赤白)。 ),以还原进出的基数,使其清润(如玉,洁净无染)。 好吧,毕竟这不是一篇中医科普文章,而是一篇道教神仙文化的科普文章。 九天应元雷通用化天尊,是道教雷系的更高神。 他掌管九天瀛元府,掌管五雷部。 他观察诸天,飘浮于三界,掌管雷系鬼神记录,掌握人间善恶之力。 赏罚无私,无一失。 积累了很多荣誉的人,就会被列入平庸之列; 心恶不孝的人,神魂都会被杀掉。 九重天响应雷霆之声,普化天尊。 一次到了玉清天,他在玉虚九光宫、玉小樨罗阁、紫极曲米阁会见十方帝君,宣讲《玉书》《宝经》中的内容。一卷数篇,述道,指九灵、三灵以示人。 《玉树经》全称是《九天应元雷霆普化天尊玉树经》。 虽然我没有机会修行这部经,但是我已经读过很多遍了。 此经篇幅长,内容丰富,内容众多,是九天响应元雷,普化天主,劝世人离苦受难,修行开悟,行善积德等。这部经也启发了我行医、实践临床诊断。 现苦练功力,简述两段,以敬天尊教诲:
”天尊曰:道人以诚入,以静守,以柔用,以诚则似愚,以静则似冷漠,以柔则似拙。能忘其形,能忘其己,能用之,忘而忘之,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慎,用道者知微妙。能知微妙,则智慧来;能知谨慎,则具足圣智;能知止,则安宁;安宁,则具足圣智。圣人的智慧,一切都是在智慧光生起的时候,智慧光生起的时候,就与道合一了,这就是所谓的真忘,但是如果忘记而不忘记,那么不能忘记的人就是至高无上的。涛。”
我始终相信,学习医学、临床实践也是修行大道的选择。 但医学之道是如此难以学习和理解。 正如孙思邈所言:“医方占卜是很难掌握的,若非神授,怎会如此精妙呢?” 所以,自古学医,必须诚心求医,求师指点,才能获得医道。 行医必须深知药源,勤奋不懈。 不能只听道听途说,说医学方法就够了。 在见证的过程中,需要静下心来,心平气和,无欲无求,有一颗大悲大悲之心,发愿普救受苦的灵魂。 至于行医所获得的名利,你应该激励自己,然后忘记它,不要执着它。 只有这样,你才能长久地珍惜它,增加对医学的尊重。
”天尊曰:重病卧枕,久病重身,久病积聚,求医徒劳。五神无主,四行不成。或五帝三官前,泰山五道前,日月星辰前,山木前,灵坛碑前,城隍庙前,巷子井灶,庙宇楼阁前,或地府三十六狱,或地府七十二所,都有许多不法之徒,他们都被纠缠在这里,或者被诅咒。结盟,誓言的后果可能是欠债所造成的,我三代人都在争吵中,受过无数磨难和恩怨,罪魁祸首是我,坚持反对的也是我。我应该先感谢你,然后念诵这部经。”
现实中,有一个人,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但并非绝症,只是病久不愈,长期治疗无效,连祈求神灵也无济于事。 久而久之,五脏不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体内的气、血、津液就分散,无法发挥作用。 约束。 这或许真的就是天尊所说的,前世各种恩怨纠葛,与仇人债主的纠葛,导致气血津液乃至五脏精气的耗竭。 这个时候就应该真诚忏悔、止恶行善、养生等等,甚至修道修行。 也许这个病可以慢慢痊愈。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我对道教更加依赖了。 另外,从太乙御术丹的成分来看,都是强效的泻欲丹药,确实能雷霆万钧。
从太乙玉树丹谈道教仙文化,再次从道教仙文化中领悟中医的魅力,可能有点晦涩难懂,或者牵强附会,但可能会引起共鸣,但我可以尝试记录下我个人的感悟文笔不好。 如果你从大道上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为什么不去做呢? 这辈子注定我要一边学医,一边接触道教。 我徜徉在医经道家的书海里,走在林正木玄的路上,眺望杏林洞天的美景,品尝药草仙饵的美味盛宴,渐渐地走得越来越远。 往往是艰难险阻,但收获却是满满的。 你学得越多,失去的就越多。 “道无心度众生,一切方便皆修行”。 我愿意用我所学到的和所理解的来服务大众来成就自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从太乙玉树丹谈道教仙文化》发布于:2023-11-04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