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节日很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鬼节、那达慕等。

1、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达慕”大会于每年七、八月牲畜育肥季节举行。 这是人们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化、体育、娱乐大会。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游戏。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心动魄的赛马、摔跤,有令人赞叹的射箭,有竞技的棋艺,还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开始前,男女老少骑着车马,身着节日盛装,不分远近前来参加比赛、参观。 会议的之一个项目通常是摔跤比赛。 摔跤手身着高筒马靴,下身着宽缎摔跤裤,上身着“照/德/格”(一种皮马甲),脖子上围着彩色围巾。 装饰物“江/格”模仿了古代骑士在竞技场上迈步的样子。 赛马也是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都系着彩色腰带,头上戴着彩色围巾,充满了青春活力。 赛马的起点和终点都悬挂着各种色彩鲜艳的旗帜。 号角一吹,骑手们纷纷飞上马鞍,鞭打马匹,红巾如箭飞舞。 之一个到达终点的人将成为草原上最受赞誉的运动员。 射箭比赛也吸引了很多牧民。 技术高超的人可以打出数百枪,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那达慕”大会也是农牧业物资交易会。 除工农副产品外,还有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粉、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2. 马奶节

这个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以喝马奶酒为主,因而得名。 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及鄂尔多斯部分牧区。 一般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持续一天。 为了庆祝丰收、互相祝福,他们除了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用“手烤肉”招待客人,举办赛马活动,邀请民谣歌手唱贺词,并向客人赠送礼物。蒙古老医生。 据说那达慕节就是源于此。

3. 燃烧/灯/节日

每年农历10月25日,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都会点起油灯来庆祝。 如今,布克赛额尔蒙古自治县和鄂闽县大部分蒙古族在元宵节不再烧灯笼; 乌苏市的蒙古族在元宵节期间多日不烧/燃/灯笼,以各种娱乐活动代替。 形式。 娱乐活动 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歌、民间舞蹈等。 图尔古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双人舞、伴歌舞等。 舞蹈优雅大胆,展现了草原人民的独特特色。

4. 中国新年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新年称为“夕/恩/吉/尔”,即过年。 又称“白节”或“白月”,与奶制品的洁白密切相关。 关于蒙古族春节的起源,说法不一。 一是据五世 *** 喇嘛的《黑白账目与问题》记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攻占西夏都城,举行盛宴庆祝其功业,并以此为开国之始。蒙古历,星座月称为正月。” 星座月是指农历12月16日至1月15日,与农历相差一个月。 鄂尔多斯地区沿用的蒙古历以白月、五月、六月等连续数字记录月份。 由此看来,蒙古历年的正月应该是农历的四月。 据史料记载,自元代起,蒙古族就接受了汉历,因此蒙古白月恰逢汉族春节正月。 这就是蒙古族庆祝“春节”的由来。 到了年底,无论农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灯杆。 除夕夜,要打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 佛前应设小坛,坛上放置大块煮熟的羊肉,并供奉乳制品、面粉和水果。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 过去,在祭祀祖先的仪式上,还进行打铁活动。 蒙古族有一个古老的“山里打铁”的传说,人们将其视为本民族起源的传说。 这一夜,灯火通明。 有的甚至邀请蒙古族民间艺人演唱《U/LI/G/ER》(蒙古书)。 年轻人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不参加歌舞的女孩们聚集在一起玩“莎/哈”(ga/la/ha)。 他们一般都有熬夜到半夜的习惯。

近年来,蒙古族的春节虽然大体与汉族一致,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了许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如吃“手工肉”等。除夕之夜,以示合家团圆。 。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穿着喜庆的衣服,欢聚一堂,庆祝新年。 首先,最年轻的一代向长辈拜年,过程按顺序进行; 晚辈磕头,长辈行礼。 他们还带香烟、吐司、献哈达。 受完仪式后,长辈要向弟弟、侄子、子孙表达祝福。 祝福完毕后,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压岁钱”。 天一亮,家人、朋友就开始互相拜年。 凡是长途旅行的人都必须骑马或开车。 磕头节和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前结束。

在偏远的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经常一起玩耍的人们还有“哈/巴/德”(打/黑/墨水)。 就是趁对方睡觉的时候,偷偷地玩弄对方。 他额头上涂满了黑色,大部分是锅底的灰。

5.火太阳

火节,又称火崇拜/火节。 它主要来源于古代蒙古族对火的崇拜。 燃火仪式在农历12月23日晚上举行。 可能是受到汉族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影响。 但蒙古族自古就有火祭的习俗。 这是农历新年的前奏。 祭火开始前,全家到院子里(有时到火塘或火炉前),由主祭者(家里的长辈)先摆祭、烧香。 然后拿一捆柴火点燃,将酥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中。 在长辈的带领下,全家向火磕头。 主礼者还祈祷: - 感谢火神的祝福,新的一年里一些不洁的东西被扔进火里。 请原谅火神,保佑您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万事如意。

6、祭敖包

这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 每到这一天,牧民都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 他们在敖包上供奉佛像,竖起经幡,并在敖包前供奉牛、羊肉、奶制品等。 随后,喇嘛们烧香点灯,念经咒语燃火神途,祈求神灵保佑,群众则从左到右绕敖包三圈,希望迎来畜牧业丰收的一年。

7. 舞/德/耳/节

麦德珥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 这个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节日当天,各皇庙都悬挂弥勒佛像,附近牧民纷纷到庙里进贡、烧香、礼拜。 如果寺庙里有活佛,则由活佛主持; 若无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 拜完佛后,大家在古兹达(旗主)的带领下进行射箭、赛马、摔跤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8. 灯光节

元宵节被蒙古族称为“祖勒”。 该节日为农历10月25日,是一个小型的宗教节日。 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 这天黄昏,家家户户在高坡上搭起木架,点上自制的灯,灯芯是芨芨草做的。 迎迎草的数量是根据每个人的年龄来确定的。 用涂有黄油或羊油的棉布或羊毛包裹芨芨草的头部。 人们点灯后,从左向右转三圈(如果有喇嘛,喇嘛就做),然后洒酒敬天,向佛磕头,祈求佛祖长寿平安。 每个蒙古包里都有一盏用面团做成的小油灯,整夜点亮,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寿。

9. 塔/克/勒/茎/截面

塔、克、勒、干、节等蒙古族每年都要举行以部落为中心的大型祭敖包活动,活动时间在夏季。 敖包一般建在高山丘陵、水草丰沛的地方。 祭敖包可能起源于古代的山祭,是蒙古族人民崇拜自然的表现。 祭祀敖包时,本部牧民骑着马、骆驼,将酒、肉等带到本部敖包所在的山上。 届时,人们首先献上哈达,然后由活佛或大喇嘛带领大家围敖包念经(此时妇女不得参加)。 愿上帝保佑世界,赐予人们平安; 如果发生干旱,就祈求上帝下雨,使土地水草丰沛,牲畜兴旺。 祭祀敖包后,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传统民间娱乐活动就开始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燃火神途 蒙古族的重大节日》发布于:2023-10-08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