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道场有哪些,济世祈福长寿之人!
道教知识
2020-04-10 16:48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道观以“济世救人”为目的举行道教宗教活动,俗称道场。 道场是由一系列的仪式组成的。 不同的科学仪器有不同的内容。 做道场的目的是通过念经、仪式、忏悔、唱诵偈子、走步走动等方式,邀请神灵来到祭坛,从而从而达到延年益寿、延长死亡的目的。
斋戒法会和忏悔法会是比较常见的宗教活动。 念诵是为了增长道的知识,更多地与神沟通,因为神在经文中记录了一切愿望和道家思想。 念经的第二部分是之一个好处是可以防止烦恼,造口业,因为我们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会发生争吵,但是如果我们整天念诵经文,就可以避免更多的烦恼,增加我们的福报。还有智慧,一石二鸟!
1. 念诵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念经是道场中最常见、最常见的一种道场,简单来说就是诵经。 根据信徒的不同目的,道士可以诵读不同的经文,如:《三官经》、《北斗经》、《玉皇高尚经集》、《太上老君说五斗经》、 ETC。 。
道经云:“斋戒念经,有大功德,上除天灾,护帝;下除毒,救民。生死靠之,其福难难。”赢。” 清净可以用来救祖,也可以用来祈福。 灵宝宗认为,人活着的时候,口中就有很多业力,念经的方法可以减少意、意、口三业,同时达到祈福的目的。祝福并拯救死亡。
2. 悔改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拜忏悔也是道场中最常见、最常见的一种道场,就是单纯的念忏悔。 清禅与清净的区别只是念诵的内容而已。
清代念诵的忏悔文一般都包含向神明忏悔所犯错误罪孽的内容。 因此,拜忏一般多用于救亡灵、驱邪的道教场所。 常用的忏悔文有:《九清除罪忏》、《北斗忏》、《南斗忏》、《升天忏》等。
3. 护身符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符”本指古代用来调动士兵、将军的兵符。 道教以“福”作为送神召将的信物。 发符是道士根据信徒的要求,用符召唤将军、功臣、符使等神灵,将符传给三界帝王的仪式。
在发符仪式中,道士通过奏启师、修法化神、化符召将、并通过疏浚送符。 发符仪式始于东汉,历经数次演变,不断丰富。 法福仪式大约形成于北宋时期,传承历史悠久。 音乐充满激情,内容多样。
四、进表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表》是古代大臣向皇帝写的散文。 在道教中,它是道士根据其所追求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格式写给信徒的“书信”。
每当选定的日子开坛,坛道士需要通过持香跪拜、顶头、洒水、换神、思考等系统流程来请神立功。 随后,高功大师布冈塔斗以自己的灵魂飞到天上,默念碑文,祈求上天保佑。 将表格交给功臣,然后送到仙府门口。
5. 地狱灯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正确的名字应该是“灯一”。 《道藏》中有“诸神灯器”、“九幽灯器”、“血湖灯器”等等。
最常用的是“血湖灯”,主要用于请神,根据灯的不同,如“三官”或“太乙仙人”。 它放出大光,潜入地狱,拯救罪人的灵魂。 因此,“灯”具有“照天、照地、四方九夜见光明”的能力。
从灯法中不难看出,道教是一个对溺水灵魂抱有怜悯和怜悯的政党。 希望通过这个道场来解脱鬼魂,这实在是《救人经》中所说的“异骨同亲”最典型的体现。
六、细化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炼”是一个“双关之意”,指的是法师通过“内炼”来“炼化”死者的灵魂。 因为谁能生活得没有问题呢?
这种疾病在死后也会继续存在。 信徒们希望通过召唤、报死,用咒语加持,再经过主人灵魂的炼化,使死者的灵魂脱离疾病。
它反映了人们对疾病的厌恶和对死者的思念。 最终,死者的灵魂都会飞到南宫去享受幸福和幸福。
七、起诉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斗”的意思是“紫光夫人对抗母亲元君”。 在很多死亡道场中,都会专门使用这种仪式。
希望通过符咒、疏通、空书、念咒、金铃玉磬的磕头顶礼,希望元君普照地狱,拯救溺水的灵魂。
然后登上大梵宫,逍遥自在。 《成功》只需要三个法师,但依然很热闹。
8. 给予食物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布施食物,就是佛教所说的“火口”。 “岩口”原是印度饿鬼的名字。 阿难尊者在修行时遇到一个喉咙细、肚子大、胃口大的鬼。 、师尊辩口传《瑜伽延口》。 佛教传入中国后,岩口食扁被道教改造为“灵宝赐食礼”。 米粒食物化作亡灵的法食甘露,也滋润、充实了“六道灭亡、三道五苦、十类四生”的游魂。 ,从而达到亡灵超阴共享仙境的目的。 施食历史悠久,是道教常用的救死扶伤的仪式之一。 喂食时还设“翰林坛”,祭祀鬼王。 道教收藏中有一种《灵宝十式法》。
《灵宝十符法》成书时间不详,但其仪式方法和内容结构与“待夜静时,望天默念”相似。 咒、甘露喉咒、食化咒、五灶咒(《五灶经》)、除怨咒,一一宣扬三皈依、九真戒、四大愿,最后结束以散食咒,名施食功德,令“亲师家人,普化一切众生,皆成无上道”。
《灵宝师法》中的咒语大多模仿梵文,但与佛教蒙山师氏的梵文咒语也有所不同。 至于施食仪式,集中在南宋道教仪式中,大多具有道教本身的特点。
9. 奉献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开光”是为雕像(或卷轴、雕像)请光的科学仪式。 因为,在开光之前,佛像和法器都只是雕塑或者普通的水墨画。
开光仪式中,修行方法的高层次修行,是通过焚香、十供花、疏浚焚化、请光分神、墨笔启明、明镜开光等方式请神。 ,从而达到神通金光、神通、生命加持。 人民的目的。 已开光的神像按规定必须留在寺庙内,第二天才能请回当地或家中供奉。 礼乐高低起伏,锣鼓喧天,尤其是当高拱上交海关的文书升上天空时,更是让众人眼花缭乱、欣喜不已。
开光仪式表现了道教信徒对神灵的崇敬之情,他们希望将师父开光的神灵供奉于家中或店里,以求心愿成真、幸福安康、辟邪消灾。恶灵。
10. 拜窦安太岁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太岁”是凶神,与地面上的木星相对。 但当年出生的人和相隔六年出生的人都会受到牵连,这就是所谓的“太岁煞”。 但道士念经、画符、祭神、祈福,可以消除“邪气”。
11、安龙铺土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仪式与古代风水、风水有关。 主要是安贞龙神和土地。 土府之恶我不可承受。 确保我们的安全。 先由道士请水读章,然后按灶神点八方、五方。 放下五方,五位地龙神。
十二岁,还没出生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出生也是一种正礼。 指道士诵读《五斗金章首圣经》、《禄库首圣经》的道场。 正一派道士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塑像与希望之日)在大雄宝殿举行重生仪式,以拯救初死者。
十三、桥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所谓的“桥”是“盛天拓华桥”而不是所谓的“奈何桥”。 道士通过念咒变符、金铃玉磬等步骤将不死者送过桥,让他踏上天国之路。
十四、朝鲜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的大夫都是在毛氏宫中报告,然后上朝。 道教中的“朝”解释为礼神、祭祀神灵,主要有“三朝”、“五朝”等。
十五、花坛卷帘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化坛是指道士将举行斋戒供养的坛城改造为瑶坛仙境、仙人世界; 卷帘是指请仙人来到坛城,如人间国王听政,卷帘听高工演奏。 坛幔可以作为仪式元素纳入其他仪式体中,也可以作为独立的科学仪式使用。
《灵宝灵教济都金术?开都黄鹿斋五日纲》描述建斋之一天“入夜,请点灯分灯,二度灭金灯,二夜宣坛”以及“闭幕式,上表内容进入论坛”。 这里的“卷帘礼”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礼体,而江南地区目前所实行的金标礼,则将金标礼中的坛卷帘作为仪式元素包含在内。
十六、副灯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分灯是斋戒祭祀中点燃曼陀罗灯和蜡烛的常见仪式元素。 起初是一个独立的礼体,后来作为某种斋戒仪式的内容并入其他礼体。
据《上清灵宝大法》记载:“若欲拔鬼,点破黑暗之灯,必须得智慧光明之法,才能施展三光明智慧,接受凡火之光,即可追求、接受程度。
如果没有这样的方法,只是普通的火光无法逃逸而已。 “它认为坛城中的灯烛之火与一般的火不同,必须获得日月星辰的‘智慧火’,才能使灯烛具有照亮诸天的功能,可以穿透地狱,提升死者的灵魂。
十七、申诉申诉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科学仪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所谓恩怨,主要是指人间各种人际恩怨,引起阴诉讼、人鬼纠葛、阴鬼受苦、阳界报应等,认为必须用科学的仪式和符文。化解恩怨心结,以促阴鬼。 仙女追龙神途,世界安全了。 宋代王其真所著的《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三记载:
“人活在世上,常因心急而害物,或欠命赔钱,累积种种恩怨,以致受到官司牵连,无理信任。遭遇可能会导致乱,所以按照斋法使用符文,根据情况给他们讲解,让你们转心归道,解开心结,解开恩怨,一起去天堂。” 道教科学仪式中,对冤屈有着独立的解释,斋仪式中还包括一些科学仪式中化解冤屈、解结解结的内容,岳化身扶冤保命、玄梵咒以及妙经等。后者如炼丹法器、食法器,无论是独立的斋戒仪式,还是纳入一些科学仪式,化解恩怨、解结解结,都属于黄鹿的内容。
早期道教的《太平经》认为,有道德准则指导的社会,是一个没有恩怨的社会。 认为“君为父,天臣为母,地民为子,地民为子,太平同。天之法,所有的纷扰,都应该相辅相成,齐心协力,成就一件事,共同成就。一家人,一体,需要齐心协力的天使,缺一不可。如果有的话一事一怨,若不能处理,则三毁三祸。”
而神仙界亦是“诸神相爱,以学问相授。有奇文谋略相会,有空位相荐护,有小异言”。互相谏,难得留下”。 以这样一个和平无怨的社会理想为追求目标,体现了汉族社会绝大多数人寻求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冤屈的美好愿望。 但根据现有的史料来看,早期的道教仪式似乎并没有化解恩怨、解心结的内容。
第十八、三礼师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它是科学仪器中的重要内容。 所谓三师,即督师、济师、经师,又有天师、人师两种。 “天上三师,太上老君为师,虚皇道君为本师,元始天尊为经师。” 世界上有三位老师,“为师者名为师,为师者名为师,为师者名为师”。
在仪式中,道士首先要记人间三师,然后再记天上三师。 五脏、五山、五星、五皇,皆在官兵马麾下,守护着肉身。 四灵列队伺候,五彩云彩直接从周身射出。
故唐代道士张万夫在《洞玄灵宝三师忌形判》中说:“先有三师,而后修道。凡读经者,诵经者。” 、行道、烧香、入室、登坛,诸礼师应先发愿,以悟九祖及自身身,若不遵此法,真灵就会坠落。 ” 也就是说,“礼三主”将被置于礼制的最前列。 尊师重道是道教的传统。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有云:“不贵师,不爱资,智虽大,谓之聪明”。 意思是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参考,但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更大的错误。
十九、散花
打开网易 *** 查看精彩图片
它是斋戒仪式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素。 陆秀晶《东轩灵宝斋说光烛戒刑灯许愿大典》中说,天上诸神临坛时,“皆驾飞云青船,玉八景。出自真玉”。少女手持花旗,引凤歌,随后天君白鹤狮子,歌咏咏唱,焚香散花,飘浮在空中。”
因此,散花原本是想象中的鸾仙驱车仪式的一部分。 道教仪式常常把祭坛改造成神灵居住的瑶坛,并认为自己就是神灵来祭坛弘道。 因此,散花被作为祭祀内容之一,以颂扬神灵、改造祭坛。 中国古代仪式中没有“撒花”的形式。 道教的“散花”起源于佛教,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佛教的《大般若波罗蜜经》和《华严经》中,都有“散花”的范畴,称为“散花在佛身上,是供养佛陀的珍宝”。
人们相信,在佛前散花是对佛陀的供养。 相传,魏世祖曾在四月初八浴佛节亲临门楼,撒花瞻仰。 如今在南亚,民间仍保留着撒花瓣迎贵人的习俗,这是古代撒花习俗的遗风。 佛教中的花多用鲜花制成,后来也用纸花。 道教的“撒花”实际上并不是扔花,只是念诵而已。 卢秀晶的《台上洞玄灵宝封礼》中有许多游览时所唱的补虚诗,如“天散香,忽灵风起”、“灵扇奇特,香散人体”等, “香花随风散,玉声化紫天”、“真人携芙蓉,散花是我心愿”等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常见的道场有哪些,济世祈福长寿之人!》发布于:2023-07-1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