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现状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动物群的典型代表。经过长时间的自然演替和发展,该物种种群已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数量庞大。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该物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盗猎,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1. 藏羚羊种群分布及生态学习特征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 *** 和四川等地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荒漠草原地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均为高原草本植物。加之这些地区气温较低,很多地方一年有6个月以上被白雪覆盖。在青藏高原独特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为了寻找足够的食物和抵御严寒,经过长期的适应,藏羚羊养成了群居迁徙的习性,身上长出了一层保暖性极好的绒毛。虽然藏羚羊每年夏季都会自然换毛一次,但由于自然换下的绒毛是零星脱落并随风吹走的,所以至今还没有人去采集这些自然换下的绒毛。

2.中国藏羚羊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虽然藏羚羊分布区属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的高寒高寒地区,但近10年来,偷猎者不断涌入藏羚羊栖息地或守候在藏羚羊迁徙路线上屠杀藏羚羊。根据近年来中国有关部门查获的藏羚羊皮毛数量和有关单位在藏羚羊分布区发现的藏羚羊尸体分析,平均每年被盗猎的藏羚羊数量在2万只左右。加之偷猎活动的严重干扰,打乱了藏羚羊原有的活动规律,给种群繁衍造成严重影响。

盗猎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藏羚羊数量的急剧下降。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调查资料显示,1986年冬季,青海西南部藏羚羊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至0.3只;1991年,羌塘自然保护区东部藏羚羊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只,可见到2000多只藏羚羊群。1994年在新疆昆仑山的调查估计该地区藏羚羊数量约为4.37万只。 据一位在青藏高原从事多年野生动物研究的资深专家介绍,1995年,我国藏羚羊总数已锐减至约5万—7.5万只,且数量还在不断减少。近年来,已无人见过2000只以上的藏羚羊群。在很多曾经有藏羚羊聚集的地方,现在只能看到零星的藏羚羊。这一古老的物种正濒临灭绝。

3. 中国为保护藏羚羊做出了巨大努力

藏羚羊作为青藏高原动物群的典型代表,具有不可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羊种群也是青藏高原自然生态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 *** 高度重视对藏羚羊的保护,1981年中国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鉴于藏羚羊为附录I物种,中国 *** 严禁一切出口藏羚羊及其制品进行贸易的活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中国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随即把藏羚羊确定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非法猎捕。 此外,中国 *** 在藏羚羊重要分布区相继建立了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羌塘自然保护区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并设立了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定期巡山和监测藏羚羊种群活动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来,中国森林警察共破获偷猎藏羚羊案件100多起,收缴被猎捕的藏羚羊皮1.7万多张、藏羚羊毛1100多公斤、各类枪支300多支、子弹15万发、各类车辆153辆,抓获偷猎藏羚羊犯罪嫌疑人近3000名,击毙偷猎者3名。

4、中国藏羚羊保护仍面临诸多困难,根本原因是境外存在着巨大的藏羚羊羊毛及纺织品暴利贸易。

遗憾的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藏羚羊羊毛及其纺织品的贸易并未得到有效的打击和制止,这也恰恰是盗猎者疯狂猎杀藏羚羊的根本原因。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明显看出:

1、盗猎者猎捕藏羚羊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藏羚羊羊毛。迄今为止,我国境内抓获的所有盗猎者的供述都证实了这一点。另一方面,由于藏羚羊肉中寄生虫较多,藏羚羊皮制革性能差,藏羚羊肉、皮、头骨、角等尚无商业性开发利用,我国对藏羚羊及其制品没有需求。在各藏羚羊盗猎点均可见到大量藏羚羊尸体、头骨、角,在其他许多地方还发现了大量取毛后丢弃的藏羚羊皮,充分证明获取藏羚羊羊毛是大规模猎捕藏羚羊的根本目的。

2、藏羚羊羊毛贸易给偷猎者带来巨额利润。藏羚羊大量被捕杀以获取羊毛后,一部分羊毛被走私者藏在被子、羽绒服、汽油桶、车辆、羊绒等物品中,通过 *** 樟木、普兰等口岸偷运出境;另一部分走私者则把羊毛背在身上或放在牲畜背上,运到边境的秘密交易点进行交易。在境外,1公斤生藏羚羊羊毛的价格可达1000-2000美元,一条用300-400克藏羚羊羊毛制成的围巾售价高达5000-3万美元。如此高的利润进一步刺激了偷猎者的欲望,使他们能够获得更有效的武器装备,大规模屠杀藏羚羊。 无疑,这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打击的难度。

3、中国历来没有利用藏羚羊毛的传统习俗,藏羚羊毛及其制品也没有消费市场。偷猎者获得的藏羚羊毛最终都转化成他们所需的资金或物资流向中国境外。综合分析上述实际情况,许多关心藏羚羊保护的国际组织和个人都得出了与我们相同的结论:正是由于藏羚羊毛加工贸易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一直存在,给偷猎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刺激偷猎活动愈演愈烈,甚至威胁到藏羚羊的生存。

5. 保护藏羚羊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共同行动

当今社会普遍认识到,不受控制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必然会严重破坏某些野生动植物物种的自然发展,甚至危及物种的生存;而仅依靠单一国家的力量难以控制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保护某些物种。

当前,一批批藏羚羊在痛苦 *** 中死去,而偷猎者、加工者和贩子仍在通过走私和非法国际贸易,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赚取浸透着藏羚羊鲜血的暴利;一些消费者为了追求时尚,仍在麻木地充当帮凶,加剧对藏羚羊的屠杀。这不仅是对许多国家相关法律的对抗,也是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蔑视,是对全人类保护野生动物意志的践踏。

让藏羚羊继续讲述“生命禁区”的神奇

可可西里,中国更大的“无人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因疯狂的滥杀,震惊全国、震惊世界。在一声声惊心动魄的枪声中,成千上万张血淋淋的藏羚羊皮,让“无人区”几乎成了“无羊之地”,藏羚羊种群数量也从二十多万只锐减到数万只,成为世界濒危物种。经过可可西里反盗猎勇士们的不懈努力,六年来,可可西里盗猎现象得到遏制,藏羚羊重新获得了安宁、宁静的生存环境……

9月的青藏高原,寒风凛冽,记者驾车翻越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后,跟随“和藏羚羊一起奔向2008——亚信心灵之旅”团队,进入了我国更大的“无人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雄伟的山峰、皑皑白雪和碧绿的草地,心灵在“生命禁区”里得到了洗涤。

高原精灵

可可西里,蒙古语意为“美丽的姑娘”,位于青海省西部,地处青海、新疆、 *** 三省交界处,是世界上仅存的古老、原始、生态完整的地区之一。这片人烟稀少的蓝色山脉,是藏羚羊的天堂。每年六月,成群的藏羚羊越过昆仑山和冰川,历经艰辛,在积雪散去后出现在天际。它们身手敏捷,奔跑迅速,被称为“高原精灵”。

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是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据有关专家介绍,大群的藏羚羊为贫瘠的高原土壤提供了有机肥料藏羚羊为什么要迁徙,它们对草场的适度践踏起到了分蘖作用,使草场生长旺盛。产后留下的大量胎盘和老弱病残,为狼、秃鹫等众多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因此,藏羚羊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了藏羚羊,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将急剧恶化,许多野生动植物将面临灭顶之灾。

藏羚羊从头到脚都是宝,其细软的羊毛纤维被称为“软黄金”。用藏羚羊毛制成的“沙图什”披肩在国际非法贸易中十分抢手,“高地精灵”遭到疯狂屠杀。2003年“5·9”重大武装盗猎藏羚羊事件的血腥场面,让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至今难忘。在盗猎团伙的老巢里,藏羚羊尸体散落一地,雌性藏羚羊已被剥皮,肚子里的羊羔被遗弃在雪地上,藏羚羊鲜血流过的小河被染成了鲜红色……算上母羊肚子里的胎儿,被盗猎的藏羚羊多达1000多只。

1998年,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成立。从此,可可西里有了忠诚的守护者。在4.5万平方公​​里的雪原上,“高原精灵”藏羚羊在这些守护者的悉心照料下,以独特的速度与顽强,不断讲述着“生命禁区”的神奇与壮丽。

可可西里守护者

从1998年初率队在“无人区”打响之一枪以来,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的名字就和可可西里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今,年过50岁的才嘎依然坚守在​​保护区的土地上,岁月的皱纹在这位藏族老巡山员黝黑的脸上留下了痕迹。才嘎告诉记者:“只要可可西里的枪声不停,我就不会休息。”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可可西里管理局坚持在保护区开展反盗猎行动,严防严打武装盗猎藏羚羊行为,共出动人员2100人次,行程近60万公里,组织巡山240次,破获盗猎藏羚羊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和非法捕获、贩卖、运输野生动物制品案件10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名,缴获藏羚羊皮近4000张。

管理局成立之初,没有办公室、没有车辆,20多名反盗猎队员挤在两栋租来的房子里。简陋的条件并没有阻碍队员们打击盗猎的决心。每年,他们要巡查可可西里4.5万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十几次,每次少则一周,多则半个月。

由于装备不足,巡护队员在“生命禁区”中不断面临威胁和死亡。2001年6月,在一次专项追捕行动中,可可西里主力行动队的7名队员只带了一把枪,而盗猎分子却有三把枪。行动队连续跟踪了5天5夜,终于在可可西里腹地藏羚羊产仔的必经之路上,将武装​​盗猎团伙截获。疯狂的盗猎分子向队员开枪,反盗猎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与盗猎分子搏斗,终于将盗猎分子制服。

在“无人区”巡逻,不仅要克服高原、缺氧的艰苦条件,还要学会忍受难以忍受的孤独。防护队员露天睡觉,在严寒保护区冰雪上攀爬,有时甚至一天不吃饭。由于长期暴露在冰雪中,不少队员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和肺部疾病。

生命禁区的绿色梦想

如今,历经六年风雨的可可西里已从枪炮声中恢复平静,驱车行驶在青藏公路上,随处可见蓝天白云下跳跃奔跑的藏羚羊。

自2003年5月9日武装盗猎藏羚羊事件发生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可可西里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保护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保护区内再也没有听到过枪声。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藏羚羊羔的成活率保持在50%左右,藏羚羊的数量也在缓慢增加。

在可可西里,管理局不仅是一支纯粹的反盗猎力量,更是环保倡导者。他们救助受伤的藏羚羊、收留走失的乌鸦、用有限的口粮喂养饥饿的动物、制止盗挖采砂、向青藏公路上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宣传环保……藏羚羊迁徙期间,在青藏公路上总能看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拦下高速行驶的车辆,为藏羚羊让路。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护羊队伍中。

不过,蔡嘎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由于藏羚羊皮毛及羊绒的走私渠道尚未堵住,加上我国刑法对偷猎者的处罚过于宽大,国际上藏羚羊羊绒制品非法贸易依然存在,偷猎者的偷猎手段也不断变化。加之保护区内放牧面积不断扩大,藏羚羊天敌相对增多,藏羚羊保护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仍面临危机。

“我们可以克服恶劣的环境,但物资的匮乏让我担心!”才嘎也坦言,每年不到20万元的国家财政拨款,远远达不到保护区每年70多万元的基本成本。为了筹集资金,才嘎经常到西宁、北京等城市,展示藏羚羊濒临灭绝的困境,以换取社会的援助。令人欣慰的是,藏羚羊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不久前,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向管理局捐赠了5辆全新越野车。

目前可可西里人民更大的心愿就是让藏羚羊成为奥运会吉祥物,借力绿色奥运的理念,拉近藏羚羊与世界人民的距离,让人们远离屠杀,热爱自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藏羚羊被盗猎的原因》发布于:2024-06-26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