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妈妈在后台留言说自己工作太忙,每天回家很晚,除了睡前陪孩子读几本书,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我理解职场妈妈的无力感,感觉就算把时间分成八份也不够用。

大家都在讲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但是不管多高质量,都要以“时间”为依据!

孩子还小的时候还好,吃饭、喝水、大小便、睡觉、玩耍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如果家里的老人或者保姆要多干活,他们也可以多帮我们分担一些。

但随着孩子长大,各种启蒙学习都被赶上来了,这些都交给老人了?老人真的能分分钟离家出走吗,连自己的亲妈都做不到

我的同事陈晨,曾经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而出现间歇性焦虑症和周期性自责。

主要原因是公司离家太远,她每天晚上八点左右才回家,中间不停歇、不间断地陪伴孩子的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

眼看儿子就要5岁了,我得做一些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准备,看英文绘本、做10以内的加减法都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不仅时间不够,我们还会经常为了算术吵架。

第二天上班,看到陈晨满脸的“焦虑蛋白”,我就知道,前一天晚上这位妈妈肯定是不厚道,让儿子不开心了。

作为一个“爱管闲事的人”+“解决问题的人”,我不会放过这块难啃的骨头。

确定你的目标

在制定计划之前,你必须首先确定你的目标。

首先,我问了辰辰的诉求,就是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她希望至少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能做些什么。

结论如下——

古诗:背诵60—80首诗;

如果能理解一些诗歌的含义就更好了,但不是必须的;

识字:认识800个左右汉字;

小孩子对汉字本来就不那么敏感,他们看书主要是看图画,对文字没有兴趣,所以对他们的识字能力不宜抱有太高的期望。

(一年级,之一学期,字数:300▲)

历史、地理、传统文化:尽量多了解这些内容,熟悉它们,培养兴趣;

语言表达:能复述一个短篇故事。

数字:20 以内的加减法

形状:各种形状的组合与拆分

保持兴趣,增加听力词汇量,学习语音。

跳绳、跳球等。

事实上,为了梳理上述目标,我和陈晨反复商量了好几次,陈晨之前那些“冠冕堂皇”的要求,都被我“打回原形”。

因为我们要考虑孩子的认知,各方面的基础和兴趣,以及实施的难度。

目标是拿来达到的,不是拿来崇拜的。另外,米粒妈妈一直认为,对于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

如果目标定得太高,无法实现,不但伤害大人,也会影响孩子。何必呢?小步前进,让学习成为习惯,这样才能积蓄力量,跑得更远。

拆分目标,细化任务

制定了学习目标之后,马米莉和陈晨一起分析了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做哪些具体任务。

我建议她给孩子背小学课本上的古诗,还给陈晨发了一个电子版让她打印出来。

但她懒得打印,我就让她买一本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本,十几块钱,有拼音,有翻译,方便携带。

背诵古诗最重要的就是多听,小孩子的记忆力惊人,一首不熟悉的诗,小孩子背诵的速度比我们快很多,甚至不需要知道诗的意思,就能完整地记住,并流畅地背诵。

这样,聆听时间有了保证,孩子背诵诗歌也不是什么难事。

之前在《教育部有99%的人不知道的重大举措》一文中向大家推荐过“人民教育点读”这款APP,里面收录了小学、初中语文课本的诗歌朗诵,发音特别清晰准确,语速也刚刚好,用来练耳朵完全足够了。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理解诗歌的含义,就应该向孩子解释。我认为这很难。

因此我会建议多让孩子看诗歌动画(比如《爱上古诗词》)或者诗歌节目(比如《中华诗歌大赛》、《中国诗歌书法》)。

你不必每天都读,只要在闲暇时读一点,就能了解更多。如果你的孩子对某位诗人特别感兴趣,家长可以查找更多信息并加以拓展。

陈晨家的小男孩已经5岁多了,看过不少绘本,但还没到学习阅读的敏感期。之前用过识字APP,但基本没什么用。15分钟的课,他玩得不亦乐乎,但学的5个单词一个都记不住。

在看绘本的时候,陈晨很不愿意边看边指点,所以就静静地等待花儿绽放。

她最近有些着急,怕小家伙还没到达识字敏感期,只认识“一二三四五,大嘴巴和小手”,上学之后很难赶上。

陈晨在孩子识字方面一直比较被动,实际上她从来没有主动教过孩子识字。我的建议是,孩子上小学前,每天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四五速读》复习两三遍。

如果你在路上碰到商店、招牌、说明书、公交车站等时经常指出的话,认识600个以上的单词肯定不成问题。

只要等待孩子爆发性成长期,他认识事物的速度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快。

所以这个阶段不用着急,不用看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能自己看绘本,认识那么多单词,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重要的是跟上自己孩子的步伐。

其实就相当于汉语的知识积累,这部分内容非常庞大跳床 英文,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听、看、吸收、产生兴趣,所以还是以听、看动画、纪录片的形式输入比较省时。

【大汉语动画】B站的这个大汉语动画信息量好大,原来学习中国文化也可以这么有趣!

【中国大纪录片】我熬夜到凌晨三点才完成这个系列!想了解中国大人物的历史,就看这20部传奇纪录片吧!

【历史纪录片】太棒了!这6部历史纪录片值得带孩子看!

语言表达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复述绘本故事来进行训练,在日常的亲子阅读中也可以时不时地练习一下。

至于数学,我其实建议孩子们边玩边学。上学前最重要的是数字感、理解数字的概念以及形状之间的关系。我建议通过玩扑克、棋盘游戏和日常游戏来练习。

当然,英语还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听力和口语的,语音也要以此为基础。

不过,你真的不必等到你拥有大量的听力词汇量,比如三五千个词汇量的时候才去学习语音,因为语音除了学习之外,主要还是靠练习,而更好的方法就是边读边学、边练习。

学英语的方法有很多,看英文动画片、听熟悉的绘本有声读物、用点读笔、还有ABC这种妈妈省力的阅读模式,都可以用!

关于,米粒妈也写过《一篇讲解的文章:实用方法、漫画、绘本、APP、学习资源全 *** !》。

家庭成员有自己的角色

学习任务分解之后,孩子的父亲、母亲、家庭中的老人以及孩子自己就能各自履行各自的责任。

由于陈晨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陪伴宝宝,所以在这一个小时里要尽量安排亲子互动强、游玩多的活动,毕竟亲子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个母亲每天只能花一个小时陪伴孩子,而这一小时都用来做数学、学习单词、背诵诗歌……那么母亲在孩子眼中会变成什么样?

所以,在给家庭成员分配任务的时候,要考虑老人的能力和感受,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父母的时间。

陈陈家里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们不能给他们增加太多的带孩子负担。所以放学后,我们主要做三件事:

17:00-18:20——玩:户外活动。放学后不要回家。在社区玩一个小时以上。老人接孩子的时候,可以带上球、跳绳,和社区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练习。这样孩子们的动力会更大。

18:30-19:00——吃饭:幼儿园吃饭时间比较早,所以这段时间可以吃一些简单的零食,比如馄饨、水果、牛奶、水煮虾(鱼虾在幼儿园比较少见)等。

18:30——听力:到家后,可以用音频,古诗词、历史故事、科普音频、英文绘本或者分级读物……孩子喜欢什么就听什么。

19:00-20:00之间,看15分钟英文动画片,其余时间小朋友可以自由活动,拿着点读笔读英文故事,或者和“读书牛”一起看绘本、画画、玩乐高、玩玩具等。播放时音频可以一直打开,不用担心听不清楚。

如果爸爸回家早的话,可以带孩子运动一会儿,比如在家里的蹦床上玩,铺上垫子,玩一会儿“天天跳绳”。

20:00-21:00,妈妈回家后一小时,重点进行10-15分钟的“四五快读”,30分钟亲子阅读,包括中英文,15-20分钟陪孩子打扑克、棋盘游戏等,也能提高数学能力。(当然,如果你能把这些留给队友,就不用看这篇文章了~)

最后,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宝宝洗澡的时间,在宝宝刷牙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讲诗歌,在宝宝洗脚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给我们讲故事。

睡觉后可以关灯,听三四本英文绘本故事,然后睡觉。

这里就不写拼音了,因为拼音确实很费时间,我给陈陈的建议是周末学,亲子阅读的时候多练习,另外每天可以给孩子看一两集自学拼音的动画片《字母积木》。

其实陈晨也想和小豆丁一起做《莫比爱数学》,我也建议他们推迟到周末再做。

每天只陪孩子一个小时,就能真正帮助孩子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吗?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这取决于你想“帮助”孩子到什么程度。

妈妈不是万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每个家庭成员做好自己的本分:把后勤保障托付给老人;让队友尽量不落后,发挥所长;妈妈要提供高效的陪伴;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今天米粒妈写下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直接列出一份时间表让大家照搬,而是分享一些我认为比较有用的时间管理与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我想说,不管你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只要你尽力的陪伴孩子,孩子不需要一个充满愧疚和自责的妈妈,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有自我,积极向上,快乐的妈妈。

关于作者:@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榜单之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育儿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宝的科学育儿与学习启蒙,以及全球新鲜有趣的事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宝的妈妈们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每天只陪孩子一小时,还能帮助孩子学语文、数学、英语吗?这个时间计划值得拥有》发布于:2024-06-24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