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从1955年到1972年18年间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风靡五十年。金庸的小说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百科全书”。金庸的小说也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医学,尤其是在《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等中,涉及到中医理论、药理、针灸经络等,有的描写非常细致。同时,金庸将医学知识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描述,读起来颇具趣味性,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天龙八部八卦掌,对中医有一个感性而肤浅的了解。
武术与中医的联系
武侠小说中描绘的江湖世界其实或多或少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江湖中人的生存方式多种多样,有土豪、渔樵、书生、僧尼、道士等等。但不管是谁,大部分人都会武功,否则无法在江湖立足。
除了武术,还有一门技能是武术家的必修课,那就是医术。《射雕英雄传》中指出“初习武,必有师傅传授如何挨打而不致受重伤。练就一身武艺,须研究自保救命、解穴救伤、治骨解毒等各种方法。”与金庸齐名的武侠小说家梁羽生也认为“古时习武之人,皆通晓中医。”我国古代医学与武术并不割裂,有“医武一家”之说。如世界正宗武术圣地少林寺,藏有大量药方秘籍,以骨伤、针灸、针灸、推拿为主,形成著名的少林伤科流派; 近代,广东佛山武术大师黄飞鸿不仅武艺高超,医术也高超,尤其擅长治疗骨伤,在广州开设宝芝林医馆,义诊治病,送药治病。
一些现代名医,为了养生练功,也精通武术和功夫。如著名骨伤专家郑怀先,不仅医术造诣深厚,而且精通太极、形意、八卦、擒拿、飞叉等功夫,被誉为“骨伤专家”、“武医宗师”。
为了满足剧情的需要,武侠小说中经常会重点描写中医。武侠小说与中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①武术、气功的很多理论与医学理论相似,如太极拳、两意剑、四象掌与阴阳理论、形意拳与五行理论、八卦掌与八卦理论、全真派内功与精气神理论、六脉神剑与经络理论等等。
②掌握一定的医学理论对练习武术有极大的帮助,比如练习点穴时,要先熟悉经络穴位的位置,才能做到准确等;
③江湖人户外活动较多,若被鸟兽虫蛇所伤,可以依靠药物自救;
④ 要想战胜对手,除了要练好功夫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毒药来攻击、伤害对手,以弥补拳脚功夫的不足;
⑤很多功夫技巧都需要药物的辅助,比如“千蛛万毒手”;
⑥ 武侠世界的人生活在刀尖上,难保有一天不会遭遇天灾人祸。外伤是常有的事,所以一定要跟医生搞好关系,千万不要轻易得罪他们。所以在武侠小说中,医生是一个比较独立有威望的人物,而武侠世界里的普通人一般都懂一些医学知识。这部分对于写好武侠小说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读者如果想从武侠小说中读出玄机,更好了解一些中医常识。
2 金庸小说中的中医理论
1. 气论
《黄帝内经》中,“气”的含义多达25种之多,如自然界中有“四时之气”、“正气”、“邪气”、“猛气”、“毒气”等;人体中有“元气”、“真气”、“精气”、“祖气”、“营气”、“卫气”、“正气”、“阳气”、“水谷之气”、“脏腑之气”等。
其中,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最重要的基本物质。在历史上,气学说已从哲学理论转变为应用基础理论,不仅被医学借用,也为许多武术门派、道教养生学派所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门类,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等,都以气学说作为重要的理论范畴和推理工具。在金庸小说中,气学说不仅是许多武术家习武的理论依据,在医疗活动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中毒后,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真气”的运行来排除毒气。
2. 阴阳理论
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阴阳学说与气学说一样,也是中医、养生、武术、气功的重要基础理论。中医的四诊八纲,都围绕阴阳,其脏腑经络、病机、辨证论治,无不以阴阳为主宰。在武术和气功方面,太极拳是阴阳学说的更佳体现,太极拳的创立和阐释,都是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
纵观太极拳法、拳势,每一招每一式都体现着阴阳、动静、虚实的奇妙变化。正如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所说:“太极生于无极,动静之机,阴阳之母。”拳法中的刚柔、虚实、动静,无不符合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道理,与太极形象相呼应。《射雕英雄传》三部曲中,有两部功夫最为精深,即《九阴真经》和《九阳真经》,分别以人体阴阳二气为基础,可练成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武功。因此,两部秘传成为武林中人们争相争夺的对象,纷争不断。
3. 经络腧穴理论
“胡一刀、曲池、天枢!”“苗人凤、地仓、合谷!”《射雕英雄传》一开篇,四个穴位的出现,立刻把读者带到了杀气腾腾的武术练功场。用指力或器械按压穴位,或用利器暗器刺穴,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武术手法之一,其理论基础就是经络腧穴学说。
《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侠客行》等书中都有大篇幅的篇幅,对经络腧穴的基本知识作了详尽精彩的介绍。经络腧穴学说是中医学中富有神秘文化特色的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是由十二经络、十五络、奇经八脉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体系,构成人体的气血等细微物质在其中不断循环,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上分布着数百个穴位,这些穴位是气血在循环过程中输注、停留、集中的场所。经络腧穴学说与气学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其相对应的单一实体结构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尽管如此,以其为指导的针刺、 *** 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金庸小说中,经络腧穴理论运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些武术的理论、训练和运作都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的,如大理段氏的“六经神剑”、全真派的内功“行气说”;
②以穴位理论为基础的点穴方法,作为武术中的重要技术方法,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黄药师的“指法”、“兰花指”,段大理的“一阳指”,武当派的“神门十三剑”等等。
③对于骨折、筋伤、出血损伤、内伤脏腑、中毒等,指压有止痛、止血、疏通经络、运化毒的作用。
但由于作者并非医学专业人士,对一些经络、穴位的数目、功能、位置等描述往往比较随意。如《射雕英雄传》中,一灯大师为黄蓉治“铁砂掌”伤,用“一阳指”按压她身上奇经八脉的穴位,提到“督脉三十大穴”、“任脉二十五大穴”、“阴卫脉十四穴”、“阳卫脉三十二穴”、“带脉八穴”等,但大多不准确。 据《奇经八脉考》记载,督脉有31个穴位,任脉有27个穴位,冲脉有24个穴位,带脉有3个穴位(两侧各6个穴位),阳跷脉有23个穴位,阴跷脉有8个穴位,阳维脉有22个穴位,阴维脉有14个穴位。它们还存在与十二正经相通的交点。《天龙八部》中,段誉与乔峰一起喝酒时,段誉用“六脉神剑”功力,将酒顺着经脉逼出体外,更是不可思议。
3 金庸小说中的中医诊断
中医的学科体系,素有“理、法、方、药”和“四诊八纲”之说。“四诊”即望、闻、问、切,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望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容貌、体形来诊断疾病。如《倚天屠龙记》中,胡青牛给常遇春看病,先把脉,再解开衣服一看,便知道伤势的轻重。
金庸小说中多处运用脉诊,如《天龙八部》中薛医为阿朱把脉,便知其病征、病因。最著名的例子是《笑傲江湖》中的“ *** 名医”平一枝,他只用一根手指把脉,诊断准确,无误。传统中医只能给2-3岁以下的小孩把脉,因为小孩手腕短,平一枝用一根手指把脉,可视为传统脉诊的发展。
4 金庸小说中的药理
药物是金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治疗药物,也有毒性药物,包括草药、动物药、矿物药,以及各种剂型的成品药,如丸、散、膏、丸、散等。同时,对药物的药性、配伍、炮制、应用等方面也有很多分析说明,有一定的科学性。根据其功效,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治疗伤病的治疗药物,如金创药、茯苓首乌丸、雪莲、曼陀罗花、九华玉露丸、五肠丸、通天草、九转雄蛇丸、黑玉断续膏、白云熊胆丸、虚明霸丸等;
②一些辅助练功的药物,如:蛇血、赤眼冰蟾蜍等;
③毒药类,能对敌人造成伤害,在战斗中使用,克敌制胜,如情缘花、十香柔肠散、金蚕毒、一心一意、七星海棠、三尸脑丹、生死符、悲风柔肠、豹胎强肌丹、溶尸散、烂骨穿心膏等;
④有些修炼特殊功法的人,必须不断往手掌或身体其他部位涂毒。一方面这样可以提高功力,另一方面新毒可以克制旧毒,避免对自己造成伤害,如千蛛、万毒手等。小说中出现的药物大多是虚构的,但都能用看似合情合理的方式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让读者默默接受。
5 金庸小说中的针灸
或许是因为大多数学武的人都要学点穴,武林中的人似乎与经络、穴位、针灸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武林中,各种针已经超越了治病工具的范畴,成为众多武林高手的武器。比如《书剑恩仇录》中“棉毛针”陆飞青用“芙蓉金针”打死苍蝇,《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用绣花针大战三位高手,《倚天屠龙记》中天鹰派人用“蚊须针”刺杀俞大英,《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用“冰魄银针”、小龙女用“玉蜂针”,《天龙八部》中桑土公用“牛毛针”。
倚天屠龙记里的胡青牛是真正用针灸治病的极品医家。他给张无忌治玄掌所致的寒毒,先用十二个小铜片调动内力插在中极、天突、肩井等十二个交会穴位,再用陈艾依次灸十二经脉上百个穴位。估计他用的是直接灸和疤痕灸,所以把张无忌全身都烧黑了。张无忌给常遇春治截心掌所致的伤,也用的是紫宫、中庭、关元、天池四个穴位。因他没受过训练,不会用金针,所以就用竹签削成竹签代替金针。 他意外治好了伤,却因为进针的手力和方法不对,用错了药,给常遇春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中年就去世了。
金庸小说中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1. 骨折及肌腱损伤
武林中人所患疾病,主要是筋伤、骨折、脱臼等急性外伤和外袭所致的内伤。外伤的治疗以止痛、止血、正骨、推拿骨节为主,所用药物以活血化瘀为主。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左臂断,痛不堪言,又找不到草药接骨止痛,只好先将断骨接起来,采些消肿的草药,折断两根树枝,用树皮将树枝绑在手臂上。”虽然工具原始简陋,但却是正宗的正骨小夹板固定复位法。余大燕、尹梨亭先后被人用少林偏枝和西域外武术“金刚指”打断四肢骨头,于是用接骨药“黑玉断骨膏”治疗。
2.内脏损伤
书中治疗内伤,多以内功行气之法为主。如《射雕英雄传》中的《九阴真经》有专门的“医治篇”,讲的是如果师傅用气功打伤你,如何用气功调理真气,治疗内伤。除了内功,还要用药物来活血、理气、养精。用药多为活血、理气、补虚。如王处义被藏传高僧灵芝的毒砂掌所伤,立即全身浸泡在清水中,用内功将体内的毒素逼出。然后王处义开了药方,里面有地榆、三七、没药、熊胆四种药材。治法要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
在这四味药中,血竭是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止血补血的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为“活血圣药”。常用于骨伤科、外科、妇科等。在跌打损伤治疗中,血竭常与乳香、没药、当归等配伍使用,如杞李散、跌打丸、跌打活血散等;与三七配伍,有血竭膏,用于外科治疗坏疽。至于熊胆,多用于眼科、儿科,伤科用得较少。因此,王处一的处方很可能融入了全真道医的独特经验。
3.中毒
毒是冥界人攻击敌人和自卫的重要工具。被毒攻击之后,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常规解毒,也就是一般的毒都有相应的解药。比如十香软金散、北苏清风等。中毒之后,只要及时使用解药,就能立刻起到解毒的效果。二是以毒攻毒,即使有些毒没有解药,也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应的药物来解毒。
比如《神雕侠侣》中:“洪七公老夫子曾说:凡是有毒蛇的地方,七步之内必有解药,其他有毒生物亦然,此乃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印度僧人在情花树下寻找解药,“他知道一物克一物,凡是有毒蛇的地方,必有能中和蛇毒的药草。而配制情花解药所需的主药,极有可能就生长在情花下。”后来,杨过果然用毒草断肠草解开了情花毒。
4. 指压
按穴是武术家重要的格斗方法。金庸小说中,按穴轻则让人动弹不得、哑口无言,重则损伤五脏六腑,危及生命。既然有按穴之术,就有解穴之法,与解毒原理相同。普通解穴之法多为 *** 之法,如《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等书中记载的“推宫通血”、“推血通宫”之法。 *** 部位可以是被按穴,也可以是穴位所在经络内的其他穴位。如《鹿鼎记》中,阿柯的大宝穴就被封住了。 大宝属足太阴脾经,可点蓟门、血海穴开窍。如果内功高强,则无需查看哪些穴位被堵,也无需触碰身体,而是以点空、弹袖角、甚至拍手的方式开窍,如《天龙八部》中为灵鹫宫女子开窍的虚竹,因内功深厚,便不在意手法。此外,也可以运行真气开窍,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被班淑贤点穴,便是以谢逊传授的行气法开窍,令何太冲对他大为敬佩。
5.失明
眼睛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之一,极易受到攻击。金庸小说中就有几例因眼中毒而失明的案例。如《射雕英雄传》中,苗人凤被人袭击,因中毒而失明。程灵素给他治病,用金针刺阳白、镜明、承气,再用刀割开承气下的皮肉,放出黑血,再将七星海棠数片捣烂敷于眼上。《灵枢·热病》云:“目赤痛,从内眦起,取银翘。”主张局部针刺与远端针刺相结合。程灵素以《内经》一书而得名,对《内经》应该不陌生。但只在局部针刺,有悖古人之教诲。
据《银海经纬》、《神医大成》等古医书记载,眼科放血疗法多在耳尖、太阳、大椎等穴位施治,而刺络则多在背俞穴施治。承气穴位于眼周,不宜放血。《天龙八部》中,阿紫也因中毒失明。为她治病的徐竹子可谓“后现代”眼科医生,为了让阿紫恢复视力,竟然施行“换眼术”,把游坦之的两只眼球(眼珠子)移植到她身上。 据考证,宋元以前较先进的眼科手术方法有金针去障法、铍镰、洗镰、钩割、熨烫、火针、烧灼及装义眼等,而小说中的眼球移植即使在现代也是无法实现的,这显然是小说家的虚构。
金庸小说的养生思想
从金庸小说中对中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作家,金庸对中医文化有着相当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其特点和精神。但金庸毕竟是小说家,不是医学专业人士,其作品中对医学的描述有很多不真实、夸张的地方。比如江湖名医的医德与现实中的中医相差甚远;一些毒药、解药纯属虚构,其原料、制备方法和功效离奇、不可思议;某些疾病的治疗超越了时代的局限等等。可以说,金庸小说以“武侠世界”为核心,构建了一套独特的与中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江湖医学”体系。读者应该辨别这一点,千万不要把小说当成学习医学的教科书。为此,我们大可不必对金庸吹毛求疵,否定他的作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天龙八部八卦掌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医理论》发布于:2024-06-1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