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轶翔:数学是我进入中国科技史研究更先接触的领域,研究得越久,我越感到迷茫。

众所周知,中国最基本的哲学流派是儒家。儒家思想的起源是殷商文化,而殷商文化的核心是占卜。商朝君王总是占卜万物,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有丰富的甲骨文,还有丰富的儒家经典宝库。作为经中之首的《易经》就是这样一本占卜之书。历朝历代,无论哪个占卜流派,总会提到《易经》。除了借儒家自诩之外,《易经》的思想确实影响深远。然而,人们很容易想到“夫子不说奇异、神通、乱象”这句话。孔子作为无神论者,却痴迷于《易经》,读了三遍。这实在是一件难以理解的奇怪事情。

在讲占卜之前,我们先澄清一个广为流传的误解:占卜不等同于算命。

现代人说起占卜,几乎自然而然地就把它和算命、八字联系在一起。这是不对的。占卜是人类的共同文化,没有哪个民族没有过占卜。在西方,有星象学、命理学、塔罗牌等等,它们的起源各不相同。在传统中国,有以周易数学为基础的占卜方法,如龟甲占卜、蓍草占卜等。后来占卜进一步简化,出现了铜钱占卜、梅花占卜、奇门遁甲、六壬占卜、太乙占卜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西方占卜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中国占卜完全依靠概率,没有主观的成分。西方占卜很大程度上受主观性的影响,比如一个人的出生日期,或者算命师对被占之人的了解。在古代中国,至少在宋代以前,是没有“算命”一说的。

的确,我们有许多文人笔记记载了他们对某些名人的评价,也有“三岁知其后,七岁知其老”这样的预言。但这些都远不是算命。对一个人的评价通常是基于道德教诲,而不是基于生辰、姓名等客观因素得出的主观生活经验。

同样,中国古代婚礼也确实有“对日”这个概念。先秦时期婚礼完全依靠《周易》占卜,与夫妻八字无关,不会以“八字不合”等不靠谱的理由拒绝婚事。先秦婚礼历朝历代都简化了,到了宋代,基本没有“对日”这个步骤,最多在老黄历里找个好日子结婚。对日是明清以后从西方传入的,具有典型的西方占卜的特征。所以,我一直反对对日这种东西,这是缺乏文化的表现。

所谓八字、生辰八字,都是西方占卜,特别是星象学的特色。星象学大约在明朝时传入中国,与传统占卜术相结合,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经常看到的所谓“算命”形式的占卜术。所以从本质上说,算命术是从西方传入的东西。读者一定要明白,西方不仅传入了现代科技,而且迷信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古代中国人。

中国占卜的本质是利用概率,这一点从占卜方法就可以看出来。商代最早的占卜是烧龟甲牛骨,根据产生的裂纹来判断吉凶。这种方法首先是完全客观的,产生的裂纹无法人为操控,完全是随机形成的。其次,判断的结果只有“吉凶”和“凶凶”,不会再有人为的主观判断。本质上,这就好比抛硬币。而抛硬币也存在人为操控的可能,比如特制的硬币或者特殊的手法,让一面出现的概率总是高于另一面。烧龟甲牛骨显然很难造假,至少在那个时代是如此。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实需要的深入,单纯的“吉凶”和“凶凶”的占卜方法就显得太过古老了。 此时,《周易》体系中最重要的占卜方法应运而生,这种方法与整个《周易》体系一起构成了中国占卜术的核心内容。

蓍草算命法的起源是《易经》中占卜的记载,也就是“大衍之数五十”开头的章节。不过这部分内容并没有准确记载蓍草算命法的详细过程,这也引起了后世广泛的研究和讨论。蓍草算命法就是取蓍草(艾草)的茎,它本质上就是一束小木棒。算命时取多少根木棒,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汉代扬雄取36根,宋代以后,基本上取49根(50-1)根。我们现在用的是宋代的方法。

占卜前洗澡更衣的事就不说了,占卜时用双手将那堆木棍随意分配,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取分配的木棍数,取余数。如此反复三次,就能得到一组四个数字,24、28、32、36。这四个数字构成了易经中的老少阴阳,也能生成原卦和变卦。

关于蓍草法的具体细节,宋代有过激烈的争论,尤其是在郭镛和朱熹之间。郭镛给出的方法被称为“郭砂法”,朱熹给出的方法被称为“卦角法”。两者大同小异,只是在操作细节上有一个“挂一”的程序,郭镛法省略了,但朱熹坚持要加上。这场在今天看来很无趣的争论,其实很有代表性。朱熹之所以反对郭镛法,是因为郭镛法得到的四个数字的概率相差太大。朱熹在他的书中,详细计算了两种方法得到的数字的概率(这很奇怪,因为朱熹不是数学家),并以此来证明他的方法更符合原理(例如,老阴出现的概率恰好是老阳的三分之一)。 因此,无论从科学角度,还是因为朱熹本身的名气,我们今天所用的蓍草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朱熹的方法。

朱熹的方法优点是概率分布比较准确,缺点是操作比较复杂,一次占卜需要半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不利于在民间推广。有人马上会问,为什么不直接抛硬币呢,简单又实用。这个主意不错。其实,钱币占卜法又称六爻法,自唐代开始盛行,至今仍是周易占卜的主要形式。但与蓍草刨片法相比,钱币占卜不仅不够庄严,而且存在技术问题。钱币法操作简单,往往容易受人为控制,因此结果极不客观。更重要的是,一枚钱币出现的概率只能是二分之一,或者是它的幂指数,太过简单。 但蓍草刨片法,只要对占卜的细节稍加调整,就能得到占卜者想要的任意概率组合,比如朱熹想要的1:3,从适用性上来说,蓍草刨片法显然更胜一筹。

除了乾卦法之外,还有一种值得一提的,就是梅花卦。梅花卦以占卜的年月日时为起点,按照它的规律,一年中任何时候的占卜结果都可能以均匀的概率落在相应的数字上。所以,梅花卦基本上就是一个以年月日时为种子的随机数程序。这和我们今天编程中广泛使用的随机数方法是完全一致的,非常科学。

与此相对照的是西方占星术,以星座作为占卜的依据,但每个月的天数并不一致,有的星座占卜的概率大,有的星座占卜的概率小,这是很不科学、不严谨的。

对于占卜,反传统者总认为它是中国历史上更大的伪科学,必须扫进历史的垃圾箱。而支持传统的人则认为现代人不懂传统,特别是传统哲学,所以误认为它是伪科学。但真要解释的话,似乎很难详细解释,即使举出很多亲身经历的案例,也能轻易用主观臆断来反驳。因此,占卜无疑已成为一大悬案。

占卜的科学性,不应只在近代才谈起。荀子早已明确说过“善易者不占”,说明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这种商代遗留下来的占卜术,基本上是骗人的把戏。汉代,即便在谶学鼎盛之时,张衡也上书禁止谶学。魏晋以后,谶学屡遭禁止,直至销声匿迹。不仅如此,历代注《周易》的大师们,也大多极力回避“占卜”的讨论,每每提到谶,总是一句话就一笔带过了。

然而就在大家避而不谈占卜之时,占卜之法却被讨论得最为充分。其中更具代表性的,是开创三元制的汉代扬雄,以及朱熹,他对大衍术的研究是他学术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奠定了他历史地位。而古代数学家中也有不少大师参与其中。典型的例子是义兴和尚,他的《大衍玄图》今天已不复存在,但很可能是宋代人讨论大衍术的基础。还有秦九韶,他把他的大衍求异术运用到占卜中,将系辞占卜法和扬雄占卜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足够数学基础的占卜法。虽然其影响力不大,但今天回头看,还是有一些有趣的东西值得深思的。

总的来说,今天的人们还是很难理解,几根小木棍扔几次就能“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这种伎俩可能一两次管用,但能骗人几千年?怎么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商王真是用五五开的概率来预测吉凶,那么对与错的概率就只有五五开,一个王朝能存续五百多年,就是靠这五五开的成功率吗?再小一点,人们结婚总是选个好日子,要是碰上下雨天,没法出门接新娘怎么办?那不是彻底失败了吗?再比如,如果我们预测一切,用五五开的概率,那我们怎么预测一些自然事件呢?比如我要预测明天早上太阳是不是从东方升起,占卜的结果会不会是否定的?

有时,事情看起来很有趣,因为我们对它们知之甚少。

正是因为我们了解得太少,才使得造化论大行其道,更加深了它的神秘色彩。如今,许多民间爱好者为了给《周易》找到合理的解释,把各种现代数学附加到《周易》上。有的研究《周易》和布尔代数(二进制),有的研究模糊代数,有的研究概率论,有的研究 *** 论乃至群论,甚至还有人引入多维几何的胞腔。他们还给自己起了一个颇具威慑力的名字,叫“科学易”。

这里要指出,虽然中国古代数学确实很发达,但诞生于先秦、成熟于汉代的《周易》不可能包含如此深奥的数学思想。也许有人会说,庄子里的芥子不正是启发了现代人发现介子吗?墨子的思想不也是启发了量子卫星吗?其实,介子的发现、量子卫星的工作,完全得益于高能物理和量子物理的技术进步。庄子和墨子的贡献太不起眼了,就当成娱乐故事吧。

所以,在历史发展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揭开神秘的面纱,详细地讲一讲《易经》和《占卜》到底是什么。

《周易》学大致可分为义学派和象数学派。义学派主要是从《周易》文本本身中汲取有用的哲学思想。而象数显然是用于占卜的。古代的学者大多研究义学,研究象数的不多。基本上以北宋为节点,北宋时期对书学(河图、洛书)的探讨还是比较多的。北宋以后,随着朱熹的最终定型,书学也转向民间,不再是一个显赫的学派。可见占卜已经不再特别关注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其神秘的色彩逐渐淡化。这也解释了之一个道理,占卜是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尚不健全的时代,权宜之计。

在中国历史上,占卜真正发达的时期只有两个,一个是先秦时期,一个是东汉时期。商朝时,凡事都要占卜,周朝基本延续了这种做法。《左传》、《国语》中记载的占卜结果多达16次,很多都直接引领了历史的进程。可见占卜在当时社会确实是重要的礼仪。到了汉代,由于“五行说”的盛行,五行与《周易》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占卜学,这就是东汉的土辰学。土辰学是从西汉的易学发展而来的。西汉翰林院明确规定了五经,易学就是其中之一。最著名的易学大师是赵、宣时期的石、孟、梁丘。 梁丘最为著名,因为梁丘何以学术研究的名义被列为汉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他应是当时学术界最重要的人物。《石夷》和《梁丘夷》均未传世,唯有《孟氏夷》流传了寥寥数语。

继石孟良求之后,西汉其他著名人物还有刘向父子、焦延寿、荆方等人。其中,焦、荆二人均有《易传》残篇流传,即现在所称的《焦氏易林》和《荆氏易传》。但这些残篇中,有多少是他们自己所写,又有多少是后人伪造的,已难考证。总之,西汉易学虽然算得上发达,但流传甚少,差距十分明显。这种差距是致命的,使得我们今天很难推断《周易》之学是如何演变成后来的面貌的。因此,我们若要研究《周易相书》,就不能再走先秦至汉的传统研究路径,而只能着眼于流传至今的各种东汉魏书,才能一窥东 *** 对占卜的看法。

记载谶学的书籍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白虎通义》,被视为谶学的官方认可。《白虎通》是白虎馆会议纪要,由《汉书》作者班固编撰而成。众所周知,班固的《汉书》为后世史记的记载定下了格式,影响很大。史官司马迁写史时,有时也会“随心所欲”地发挥,把历史情节写得生动逼真。但班固写史时,每字每句都经过深思熟虑,从不为了情节生动精彩而随意加添词句。从中也可以看出班固的性格应该是相当严谨的。如此严谨的人,不可能凭着自己的臆断,随意写下《白虎通》和谶学。

除了《白虎通》,还有各种流传更广的纬书,即辅助解释儒家经典的书籍。有“七纬书”之说,但流传下来的纬书并不全面,常见的只有《仪纬》、《述纬》、《春秋纬》三部曲。其中《仪纬》中的《千藻读》最为完整,也最为著名。巧合的是,《千藻读》是一本专门论述占卜的书,这也给我们现代人回望占卜史留下了难得的之一手资料。

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分裂时期,自然会出现在长期战争中成名的英雄。但是,没有哪个时代像三国这样出名。三国时期一个三流将军的名气,相当于其他时期一个五星将军的名气。比如,知道“潘凤”是谁的人,肯定比知道“龙驹”是谁的人多。这其中,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贡献也不小。但是,我想问不作死就不会死,在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精彩的时期中,为什么三国能被写成如此影响深远的巨著呢?当然,答案可以有很多,但我个人的解读是,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江湖骗子大量涌现的时代。

江湖骗子这种生物总是存在的。唐朝的袁天罡和明朝的刘伯温都是半仙级别的江湖骗子。历史上关于他们的传说不胜枚举,小说中也经常出现。即使在“五道兴唐”的传闻中,袁天罡也排在之一位。但即便有这样的赞誉,袁的江湖骗子水平还是达不到三国那些江湖骗子的水平。原因或许与正史是否为他背书有关。

袁天罡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在武则天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预言她会登基。然而新旧唐书只寥寥数语提到了这一点,并没有具体的占卜过程,让人感觉只是一句普通的夸赞。在隋末乱世,谁都可以当皇帝。虽然武则天是在唐朝建立之后出生的,但那时只是一个新朝代,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像隋朝一样短命。也许袁天罡这个江湖骗子遇到谁就说“将来可以当皇帝”,而武则天恰好被他预言了,所以才被记载在史书上。

《二十四史》中,江湖骗子的传记一般都放在《方叔列传》或《方机列传》中。《史记》有《龟卜列传》,但并没有提到很具体的人。《汉书》没有这样的传记。前四史以后,大多以几句话记述其生平事迹,并不详细阐述其卜筮之术。唯有《后汉书》和《三国志》把江湖骗子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也成为现代江湖骗子赖以生存的主要文本材料。

就拿《后汉书》来说吧,其《方术列传》记载了三国时期著名的巫师,包括华佗、左慈、费长房等,当然还有一位没有在传记中的巫师虞姬,在《三国演义》中,他咒死了小霸王。当然这些巫师都没有《三国志》中的关吕厉害,《三国志》中的关吕绝对是神级的,记载在正史中,人们不知道该信不该信?正是因为正史为巫师背书,《三国演义》才有了夸张的依据。将诸葛孔明描述成一个半人半神的超级巫师,也并不显得那么矛盾。

关鲁最神奇的本领就是射盖。所谓射盖,就是有人用布盖住一个随意的物体,江湖骗子们投出卦象,从卦象中就能知道被盖住的是什么。这乍一看就不靠谱。如果这么准,那治国不就是扔棍子就好了?汉朝怎么会灭亡?更何况,只要扔棍子就能确定中国更大的金矿在哪里,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啊。然而,这么不靠谱的事情却被记载在正史中,而且记载得十分肯定和生动。

原文记载,当时有人故意刁难关鲁,给他野鸡、燕子蛋、蜘蛛之类的东西让他猜。结果这家伙总是猜对,每次都能说出一大堆理由。如果换成今天,肯定是“接下来,要见证奇迹了”。可惜的是,关鲁的神奇射盖术,并没有流传到今天。虽然射盖一直是三国以后文人的一种雅玩,但更多的是演变成猜谜游戏。《红楼梦》里收录了射盖游戏的整个过程,基本上就是盖一个字,然后用一首诗作为谜语,让射手用诗来猜。这种形式,演变成我们现在能理解的,和关鲁的射盖完全不一样。

关鲁的射盖之术是秘传,不传不染,但我们也不是完全找不到痕迹。民国时期,有一个接近江湖郎中的人物,名叫尚秉和,在现代江湖中也有很高的地位。他在书中如实地记叙了他射盖的一些过程,有的射中了,有的没射中。

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居然有人能射中目标?世界瞬息万变,如果一个随机的物体,能靠一些随机的数字就猜出来,那简直是无稽之谈。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他记录射击掩体的过程,或许就能一窥一些秘密。比如,有一次,一个小孩给他一个橘子皮,让他射击,他猜了好久,才猜出是一块小木鼓。还有一次,有人给他一个指南针,让他射击,他却猜出是一根铜钉。还有一次,有人藏了一张卷烟纸,他却猜出是一块洋铁。三次他都没有猜对,但都猜得很接近。从他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回答小孩的答案是木鼓,也就是玩具;第二次是指南针,他回答是一根铜钉;第三次是卷烟纸,他回答是一块铁(应该是生火的工具)。 这三件事应该都符合三种掩护的基本特征,说明他在出手掩护的时候,是先根据对方的特征来缩小范围的,而不是完全靠随机数来决定的。

如果这个方案成立,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关鲁射盖的方法。关鲁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那时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或者说动植物只有有限的几种,而这些有限的物体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于射盖,而且还存在容器大小的问题。考虑到这些因素之后,所谓的宇宙就变成了一个有限大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按照概率计算,把正确的部分写进史书,这就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的面貌。

不要因此批评史书上的记载,这就像我们今天总是批评各种民调数据一样。民调数据受多种因素控制,选择有偏差的调查样本可以极大地改变统计结果。但如果我们做政治、做经济,不看民调数据还能看什么?道理是一样的。关鲁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仅限于此,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选择有偏差的调查结果是普通人能想到的好办法。

在后来的时代,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这样的手段自然会淡出历史舞台。所以三国之后,江湖郎中们的光辉事迹不太可能被载入正史,涉福也退居民间、地下。当然,唐朝之后,中国人能接触到的对象种类越来越丰富,玩涉福游戏基本已经脱离了概率论的掌控,这时候玩传统意义上的涉福已经不是游戏,而是玩笑了。

关鲁拍封面的例子似乎在告诉我们,其实算命师并不完全依赖概率,还是要根据被算命的人和被算命的事件做出主观判断。如果是这样,他们为什么对概率分布有如此精确的要求?这两者不是矛盾吗?其实,正是这种矛盾,点出了古代占卜术的核心内容。

《乾造都》以“三义”解释《周易》中的“易”字,即单纯、不变、多变。

简单易懂,就是说《周易》很简单。这就好比做物理研究的人会告诉你,物理学追求简单,你信不信由你。

不变就是不变的。

转型意味着改变。

最后两个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对矛盾,相当于上面说的矛盾。为什么一会儿不变,一会儿变化呢?所谓不变,是指自然界的基本秩序是不变的。比如明天早晨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这是不变的,用概率论的语言来说,这就叫自然事件。所谓变化,是指某些不确定事件(在信息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出现的情况)的发生,比如今年的某个时候可能会发生一场洪水,但是这场洪水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不准确,这就叫偶然事件。偶然事件也叫灾难。做算命的人通常不是说自己什么时候能中五百万,而是如何避免灾难。占卜用的随机过程(变化)就是对灾难的模拟。变化的两端就是自然事件。

自然界的一切事件都是由自然事件与偶然事件所构成的,自然事件与偶然事件交替发生。《周易》包罗万象,所以既包括自然事件,也包括偶然事件。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如果一切都是自然事件,那么无论是国家决策,还是个人生活,它的​​轨迹都可以固定下来。但是由于大量偶然事件的存在,世界的轨迹是不确定的,身处其中的人们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然而人们总是趋利避害,从不愿被随机数所支配,总是希望在随机之间找到一些可能的方式,使事件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无数的路径中寻找一条对自己有利的路径是何其困难。

例如,任何玩股票市场的人都知道,对蓝色芯片库存的股票交易计划简单,但在中国股票市场中,有一个或两个蓝芯片库存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这些库存量都超过了在成千上万的股票中,应该选择哪些股票来猜测?

对于不投资股权的短期投机者来说,算命似乎是一种可能的运营方法。

占领不使用50-50个概率分布来选择明天可能会上升的股票。以及要购买多少,所有这些都取决于对“众神”的分析(擅长阅读烛台图表的人)。

在大多数时间里,解释六边形比启动更为重要。对Yue的攻击主要是一场水战,可以看出,占领只是炼金术士的机会,实际上是六行占卜方法。 除了常见的,更改的六杂志(六杂),原始六格式和更改的之外,还有双重的六边形,内部六边形,六边形,外六边形,图像,图像和tuan等。有很多方法可以解释六边形,基本上可以解释任何可以解释的答复。

这个问题是因为它不依赖于随机数字,为什么要在“变化书”上翻阅“这一方法”,这是相当于偶然的事件,而不是在野外享受,这是许多人都喜欢的。它可能会杀死某个冒险家的才华,一旦发生了什么,伤亡的可能性几乎为100%。

We do not want to , but we not block them. Just like in the of , know that gene can cause , but they h *** e never a to *** oid gene . This is also on gene . such , life from - to . A must be found and .

实际上,如果更快地将他的剑划分了,那将是偶然的事件。令人讨厌。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醉汉的随机速度。能量更低的网格无法再移动。

《变化书》是一项纪律,将概率和顺序统一为一个框架。

在占领的情况下,除了好运和厄运,好运的决心也很含糊。

因此,为了确定好或糟糕的运气,我们必须完全基于概率来绘制六角形的过程。因此,在统计学上,往往是吉祥的,如果我们必须使用占卜,并坚持使用占用来解决疑问,那么我们将在某些个人决定中犯错,那么多个决定的结果肯定会在统计学上是积极的。

最后,这是我以前的问题,这是我们的自然事件,而自然事件只有在有任何疑问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占卜。 ANG由它做出的决定是最客观和最有效的。

我的标题是“不要做愚蠢的事情,你不会死”,我认为占卜的本质非常好,后来记录了许多不倾听巫师的建议的人,我认为那些巫师一定会毫无疑问。肯定会很糟糕。

如果您不会自杀。据《古代中国占领》留下的遗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如果你不自杀,你就不会死——占卜》发布于:2024-06-12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