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皮克斯?
文|星辉
陈美熙 编辑
“迪士尼文化将摧毁皮克斯。”
发表这番严厉言论的人不是我,而是史蒂夫·乔布斯。
2005年底,当迪士尼CEO罗伯特·艾格之一次与史蒂夫讨论“收购皮克斯”这个疯狂想法时,后者试图在白板上列出这一想法的利弊。
相比于稀稀落落的优点栏,缺点栏很快就被填满了。一开始的悲观预测,是史蒂夫当时写下的之一个缺点。
当然,作为偷看了剧情梗概的观众,你我都知道大结局是怎样的——尽管有诸多顾虑,皮克斯最终还是接受了迪士尼的收购。
乔布斯与艾格是密友,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这被视为动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之一,深刻影响了全球创意产业的格局,成为迪士尼动画复兴的核心一步。
十多年后,曾经辉煌的商业传奇却露出了其阴暗的一面。人们在大银幕上见证了皮克斯动画的没落,反复回想起史蒂夫那句久违的预言,不禁想象着一条从未被收购的皮克斯的平行宇宙之路。
尤其是在品牌号召力受到质疑、其新片《元素之城》在多国遭遇惨淡评价、受到迪士尼裁员疑云影响的今天,皮克斯的命运越来越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命题。
是谁把无冕的动画之王从祭坛上拉了下来?
的新作品
2023年夏天,《元素之城》将在全球上映。
这部新片以风、火、水、土四大元素居民共存的城市为背景,讲述水火主角之间超越隔阂的爱情故事。对于皮克斯来说,《疯狂元素城》几乎避开了过去几年所有的舆论负面因素。
比如,它是一个全新的原创故事,而不是续集、前传或衍生作品,因此不属于评论家对皮克斯续集潮流的批评范围。
比如《元素城》上映时,已经不再受到新冠疫情的限制,全球各地的电影院经济都已经恢复了相当的程度。
与之相对应的是,迪士尼并未坚持在流媒体上映影片,而是给影院留下了足够的窗口期,避免重演“为了+而+映”的闹剧。
《Only In》,来源网络
然而尽管如此,《元素城》还是没能如预期般东山再起,甚至还未上映,影片就因略显仓促的决定而提前丢掉了口碑。
决定去戛纳。
能抵挡住戛纳电影节展映诱惑的电影并不多,但电影产品的商业性决定了它总是有两面性的。
对于那些瞄准大众娱乐市场的电影,戛纳不一定会给它们镀金,甚至可能会给它们一击,因为在电影节上,大众的商业气质才是真正的风险。
正如戛纳导演蒂埃里·弗雷莫在日记中写道:“媒体会更青睐那些在美学实验上更突出的电影。与外观和反馈的观点相反,‘商业’电影更难被接受——除非贴上作者的标签。”
弗雷莫承认:“戛纳电影节的标签削弱了它们(好莱坞大片)在公众面前的商业形象,这可能会导致票房损失……更不用说戛纳电影节后被撕成碎片的风险了。”
总之,电影节是一把双刃剑,质量高的人有机会成名,不够优秀的人则要付出自信心的代价。
不幸的是,从结果来看,《 City of 》属于后者。
《元素之城》戛纳首映,图源网络
用“碎尸万段”来形容或许有些夸张,但确实评价不佳。5月的第76届戛纳电影节,《元素城》作为全球闭幕影片首映,随后媒体评分便被吊打,烂番茄评分57%,MTC综合评分56,收录7篇影评。
要知道,皮克斯上一次动画电影片头配乐过关,已经是十几年前的《赛车总动员2》了。对了,今年迪士尼派到戛纳的另一部电影是《夺宝奇兵5》,评价更差,充分展现了戛纳“残酷无情”的一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戛纳不欢迎热门影片,事实上在皮克斯的历史上,《飞屋环游记》《头脑特工队》《心灵奇旅》等优秀作品都曾造访过戛纳。
《魂》海报,来源网络
《疯狂元素城》也迈出了激进的一步,但却未能像前作一样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导致舆论基调十分不利。
戛纳的低分犹如一盆冷水,通过媒体和网络传开,彻底浇灭了皮克斯粉丝们的心,此后涟漪不断扩大。
《大破天幕危机》的口碑直接影响了预售成绩的疲软,而这随后也反映在了预售票房上,据统计,《元素城》的北美预售票房收240万美元,这一成绩甚至不如去年《滑铁卢光年》520万美元的表现。
据此,分析师预测《元素城市》在周末上映三天的票房收入将达到约 3200 万美元,这一估计将是皮克斯历史上更低的首映票房收入。
连锁反应还在继续。
影片于6月16日正式上映,首日北美票房约1180万美元。
这意味着什么?这一水平与 2020 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严重打击的“1/2 魔法”大致相同。
接下来又是一个毫无惊喜的周末。《元素之城》在北美上映三天就获得了 2950 万美元的票房,低于原本较低的预期。
这意味着什么?自1995年的《玩具总动员》以来,皮克斯在北美的首映票房从未比这更糟糕。
金字的重量
那么,《疯狂元素城》真的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吗?
如果不单看戛纳首映后的媒体分布,《元素城》的口碑其实并没有那么绝望。
正式上映后,购票评论显示,观众对《元素城》的评价为A级,与今年的两部热门动画《超级马里奥兄弟电影》和《蜘蛛侠:平行宇宙》同属一级,且优于皮克斯上一部《光年》。
《疯狂元素城》评分,来源网络
截至定档,《疯狂元素城》IMDB评分7.2,豆瓣评分7.4,在这两个网站上,用户评分最多的区间为7到8分。
纵观网友的好评,影片的精湛视效屡屡被提及,批评之时,仍旧强调爱情戏份平淡,创意与深度的缺失。
“大不如前”是笼罩在《元素之城》上空的魔咒,也是如今每一部皮克斯作品面临的通病。
回顾媒体影评,我们也能注意到这些关键词的强烈存在,以及附加在其上的评价标准。
比如给出较高评分的《The Wrap》和《》则更侧重对影片本身的评价,指出《元素之城》是一部视觉工艺的杰作,肯定了影片的人物设计、技术进步和足够多的迷人瞬间。
而那些评分较低的媒体几乎都提到了皮克斯的过去。
比如《完整电影》认为《元素城》不具备皮克斯以往作品的深度,《综艺》谈到皮克斯动画的基本诚意,指出目前的影片稀释了人们对主要看点的关注。《好莱坞报道》和只打出50分的《每日荧幕》则表示,《元素城》缺乏皮克斯以往作品的新颖性和大胆的主题。
奥斯卡团队宣传图,来源:微博@皮克斯官方微博
平心而论,《元素城》的制作质量还是有保证的,依然是整个动画界的标杆,说皮克斯懈怠未免有些太过苛刻。而且影片正式上映后的普遍反馈还不错,至少没有落到所谓“皮克斯史上最差”的地步。
《元素城》在口碑和票房上的双双失败,不能完全归咎于主创团队缺乏创新,真正的问题是皮克斯的品牌价值在下降,但人们对它的期待却从未减少。
那么,我们对皮克斯黄金时代的回忆是否反映了过去和现在?皮克斯今天失去了什么?
一方面,从外部因素来看,皮克斯所处的时代显然有很大不同。
20世纪末,皮克斯之所以能在充满随机性的文创领域突围,本质在于它曾经握有坚实的确定性——CGI先锋时期的技术红利。
皮克斯的前身是特效先驱工业光魔公司的计算机图形部门,团队的“铁三角”中技术人员与创意人员的比例是2:1,其中还包括一个叫史蒂夫·乔布斯的硬汉。
皮克斯三角,来源网络
特定的团队背景和历史机遇使得皮克斯创造出了之一部全CG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并登上了CGI动画的巅峰。
时至今日,皮克斯依然能拿出令人惊艳的技术表现,比如《元素之城》中基于全新解决方案的火元素形象。但你得承认,这样的技术先发优势总会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被淘汰。
放眼真人电影领域,卡梅隆时隔多年后带来了《阿凡达:水之轨迹》,但其3D化的反响却远不及之一代《阿凡达》引发的震撼共识。
《阿凡达:水之道》宣传图,来源:网络
同样,皮克斯也必须应对动画观众不断提高的刺激阈值,单纯的奇观已经不足以带来票房收入。
另一方面,正是在科技光环逐渐褪去的背景下,全球观众对于创新精神的需求愈发凸显。
以中国国内市场为例,作为长篇动画的领军者,追光动画、彩色屋等品牌都面临着粉丝们的期待。如果我们翻看这些品牌作品上映后的评论区,就会发现画质精准度与文字质量的不平衡通常是其作品中更大的争议点。
对于皮克斯这家出过不少代表作的老牌玩家来说,要求只会更高,但现实总是与期待不符。
如今,这家已有近40年历史的工作室正遭受着来自各方面的磨损,其中一些磨损来自历史循环的模糊必然性,另一些磨损则可以追溯到更具体的时间点——比如它被迪士尼收购的那一刻。
逝去的黄金一代
回过头来看,从融入迪士尼的之一天起,皮克斯就注定要承担起振兴迪士尼动画部门的使命,因为这是收购的初衷。
扭转迪士尼动画颓势的具体策略是从皮克斯引进创新人才。
当罗伯特·艾格之一次试图说服董事会时,这一点就非常明确:“收购皮克斯将使我们能够将约翰·拉塞特和艾德·卡特莫尔带入迪士尼......他们可以继续管理皮克斯,同时帮助迪士尼动画复兴。”
皮克斯资深人士约翰·拉塞特,来源网络
因此可以想象,收购完成后,皮克斯与迪士尼进入了一段漫长的“输血”期,前者分享了创新经验、技术和特定的高管人才,后者则在随后的十年迎来了新的辉煌。
《冰雪奇缘》《无敌破坏王》《疯狂动物城》等一系列热门IP横空出世,成功终结了21世纪初迪士尼动画的低迷趋势。然而随着米老鼠的风头渐起,小爆灯的魔力也渐渐褪去。
最直接的下滑就是人才方面,皮克斯不仅要将资源转移给迪士尼,还到了更换的尴尬阶段。
曾经被迪士尼董事会“觊觎”的创始人——约翰·拉塞特和艾德·卡特穆尔,已逐渐离开皮克斯的创意前线,选择主动或非自愿地退休。
早期的模范员工,比如《寻梦环游记》的导演李·昂克里奇、制片人达拉·K·安德森等,都在皮克斯工作了几十年后选择离开,他们过去的履历几乎就是皮克斯神话的缩影:《汽车总动员》、《怪物公司》、《虫虫危机》……
Lee 荣获金球奖,来源:网络
2023年6月3日,《元素城》上映前两周,路透社爆料皮克斯启动十年来首次大规模裁员。
据了解,此次裁员比例约占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员工总数的6.25%,即在约1200名员工中,将有75人被裁掉。
这当然不是孤立事件,早在今年2月,迪士尼就宣布将分批裁员7000人,以实现削减55亿美元成本的目标。连续三轮裁员,旗下的皮克斯自然也未能幸免。
相比于裁员消息本身,真正让外界感到意外的是,迪士尼此次对皮克斯核心创作团队采取的行动。
此前,迪士尼的多轮裁员很少影响到创作人员,但皮克斯的裁员名单却直指核心,甚至包括多名高管:皮克斯全球宣传副总裁迈克尔·阿古内克、《光年》导演安格斯·麦克莱恩和制片人加林·苏斯曼……
他们当中有传奇,也有行业资深人士,有的人凭一己之力化解了公司危机,用自己的备份文件拯救了电影《玩具总动员2》;有的人辛勤工作近30年,名字出现在不止一部奥斯卡获奖动画长片的片尾字幕中。
但这些都没能放过他们。裁员之后,离开皮克斯的老将名单越来越长,黄金一代的余晖也越来越遥远。
在谈及裁员原因时,业内普遍猜测,2022年《光年》的巨额亏损引发了这一情况。
《光年》海报,来源:网络
作为一部万众期待的IP大作,《光年》全球票房最终定格在2.26亿美元。据外媒报道三个字的电影电视迪士尼疯狂猜图,有图的,其制作成本高达2亿美元,总亏损高达1.06亿美元。这场史诗级的失败,总得有人承担责任。
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目前上映的《元素城》的成本真的与《光年》一样高的话,那么从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该项目很有可能会重蹈《光年》的覆辙。
如今的皮克斯还能经受住另一次挫折吗?
艰难的转折点
《光年》和《元素城》的接连失败对于皮克斯来说是全方位的打击,不仅老IP没能赢得系列粉丝的喝彩,新IP也未能引起观众的关注。
皮克斯的品牌从什么时候起不再发挥作用了?
如果我们以更广阔的时间维度去观察这两部作品,可以发现两条有迹可循的创作线索。换言之,《光年》与《元素城》并非是突然冒出来的空洞,而更像是最后被推倒的两张多米诺骨牌。
首先,口碑平平的《光年》是皮克斯续集热潮的一个暂时体现。
评论家们很早就意识到,随着皮克斯与迪士尼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这个以想象力著称的工作室在续集开发方面逐渐陷入了恶性循环。
2010年之前,皮克斯一共推出了11部动画电影,续集与非续集的比例为1:10,凭借如此多的优秀作品,皮克斯在奥斯卡更佳动画长片奖设立的10年间,曾斩获多达6项奥斯卡奖。
2010年的《玩具总动员3》是分水岭,此后皮克斯陆续推出了两部《赛车总动员》续集、一部《怪物公司》前传,再加上《海底总动员》和《超人总动员》第二部,续集占比一度远超非续集。
皮克斯开始受到质疑,外界认为它越来越“迪士尼化”和“保守化”,指责该工作室丧失了创造力。这种自我重复和平庸的倾向,是一直关注漫威新阶段的粉丝们一定能感同身受的。
《玩具总动员4》在全球票房大卖,如火如荼地成为皮克斯续集热潮的巅峰,而深挖“玩具”IP的光年则惨遭陨落,最终为这个传奇系列画上了不圆满的句号。
《玩具总动员》IP,来源网络
这场巨大的闹剧,揭露了皮克斯失去的品牌力,它不再是罗伯特·艾格做用户研究时羡慕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最讽刺的是,“别人家的孩子”祛魅的开始,正是它被迪士尼自己“领养”的那一天。
2019年之后,皮克斯终于决定做出改变,领导层转而将重点重新放在非续集电影上。
这期间的尝试好坏参半,《1/2的魔法》和《夏日友谊日》评价比较平庸,而《心灵奇旅》和《青春蜕变》则收获了不少好评。
可惜的是,皮克斯的反省不仅恰逢疫情,也恰逢迪士尼探索流媒体的冒险阶段,一系列新片接连发片,发行待遇远不如迪士尼直营的动画长片。
《青春蜕变》口碑不佳却依然在流媒体上可看。图片来源:网络
种种客观限制的存在,让皮克斯的自救显得格外无效,直到院线恢复元气,等到《光年》和《元素城》上映,院线才重新迎来复苏,然后,又惨败。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元素城市》商业反响并不乐观,但创新项目始终是皮克斯重返王座的关键。
更具体地说,本作至少揭示了皮克斯在后疫情时代加大对新IP投入的决心,也进一步延续了2019年之后工作室的人才战略。
为了应对会员结构的变化,皮克斯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新一代创作者,并鼓励他们探索新想法,而不是制作续集。
于是我们看到,首次执导动画长片的新锐导演纷纷登场,一位是《夏日好朋友》的导演埃里克·卡萨罗萨,另一位则是《青春蜕变》的导演石志宇。《1/2的魔法》和《元素城》分别只是导演丹·斯坎隆和彼得·孙的第二部长片。
青年导演石志宇(右),图片来源:网络
观众对于“新人”总会有所顾虑,但皮克斯的筛选机制也没缺席——埃里克·卡萨罗萨拍摄的《露娜》豆瓣评分9.0,彼得·索恩执导的《云与鹤》豆瓣评分9.1,石之宇执导的《包公》斩获当年奥斯卡更佳动画短片,丹·斯坎隆执导的《怪兽大学》不失皮克斯巅峰时期的风采……
所以公平地说,虽然都是损失,但《元素城》的“损失”和《光年》的“损失”绝对不是一回事。
前者对于日益“迪士尼化”的皮克斯来说是一场灾难,后者对于正在磨练新生代、寻找自己节奏的皮克斯来说则是一个挫折。
如果皮克斯真的能够通过不断尝试,重拾原创故事的创新传统,那么近年来的低谷就有望被克服。
首席分析师肖恩·罗宾斯近日指出,《元素城》日渐稳固的口碑有望提振票房销量,而“皮克斯的新领导层似乎决心纠正过去的一些错误,如果皮克斯多年的创意基础能够维持下去,那么工作室仍然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明年,皮克斯还有不少好牌可以打,除了早早官宣的《头脑特工队2》,还有最近曝光的以宇宙为背景的全新创意《地球记者》。在《地球记者》首支预告片的评论区,全球影迷们再一次期待皮克斯的美好想象。
《地球特派员》海报,来源:皮克斯官方微博
回到《元素市》,去电影院观看的观众很难忘记主角小焰和阿波曾经吟诵过同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感伤地讲述着青春、过往的爱情以及一个再也回不来的夏天。
银幕外的世界,皮克斯这位中年王者依然想拼搏,重新夺回属于它的夏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元素之城》惨败,皮克斯是否患上“迪士尼综合症”?》发布于:2024-06-09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