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军获得了一些苏-76等自行火炮型号,这些装备是我军当时急需的装甲武器,但与国际环境相比,这些数量较少的苏-76相差甚远。

70式自行火炮

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些工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装甲武器生产和研发能力,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筹划研制自己的履带式自行火炮,以满足我国日益壮大的坦克部队对于该类武器装备的需求。

而在自行火炮方面,我国当时只有使用苏式装备的经验,缺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交流,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简易型号做起。

SU-76自行火炮

当时我军已经装备了63式履带式装甲运输车和54-1式122毫米榴弹炮。63式是我国之一种自主设计制造的履带式装甲运输车,具备两栖浮空能力,各种衍生型总产量近8000辆,是一款可靠的装甲运输底盘。至于54-1式火炮,是由苏联M1938牵引榴弹炮改进而来,在20世纪60年代还能用,所以不算过时。

国产自行榴弹炮计划使用63式底盘直接搭载54-1式火炮,之一辆样车于1969年完成。样车结构非常简单,弹头设置在63式底盘后部的乘员舱内,为无炮塔的开放式结构,122毫米火炮直接放置在那里。为了提高对炮员的防护,该炮安装了后弯式炮盾,弹头位置的身板装甲也向上延伸了10厘米。

70式自行火炮

样车很快被送往部队进行野外试验,在完成1000公里长距离越野行驶、386发实弹射击后,样车各项指标基本合格。

1970年,国产自行火炮定型并准备量产,其正式名称为“70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同年年底,20门自行火炮开始服役。然而在蒙古训练期间,这批火炮表现不佳,出现一系列故障,被迫紧急召回。

70式自行火炮

原本计划继续对70式进行技术研究,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70式的研制被迫暂停,直到新底盘研制成功后才恢复。

70式的问题在于,原本为步兵战车设计的底盘无法可靠承受122毫米榴弹炮的后坐力,加之该炮重达2.45吨,70式底盘的行走部分故障率很高,且不具备浮动能力。

54式榴弹炮

新的装甲底盘并非仅为70式研制70-1自行火炮,也用于63式装甲车,主要改进是负重轮由4个增加到5个,适当加长车体,并在每侧安装3筒式减震器。

1975年,新型样车下线,经过严寒、酷热、高原等一系列测试,被认为达到了设计指标。70式自行火炮产量不高,总共只有126辆。

70式自行火炮

70式自行火炮全重15.4吨,车长5.654米、车宽3.07米、车高2.792米,更大时速56公里,更大射程450公里,乘员7人。主武器为一门122毫米榴弹炮,射程左右22.5°,仰角-2.5°至63°,备弹40发,更大射程11.8公里。车上还携带一挺67式机枪,用于自卫。

其实不难看出70式本身就是简易武器装备,只解决了火炮运动问题,就像二战时期的M7“牧师”一样,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性能已经过时,反应速度也太慢了。

具有浮动能力的70式自行火炮

其主要问题是火炮型号太过陈旧,射程太短、威力太小、火控系统陈旧。当时世界主流自行火炮大多采用155毫米口径,常规炮弹的射程也大多提升到20公里左右,70式与之相比毫无优势,虽然在80年代初研制了浮动型号,但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废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新中国之一代自行火炮,敞篷70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发布于:2024-06-03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