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狐传说的详细记载,文世君推荐了两本书作为参考。在中国,宋初李昉等编撰的《太平广记》共九卷;邻国日本的《今昔物语》也分三部分讲述了狐传说。
1.《太平广记》中的狐狸
《太平广记》卷一之一回《论狐》中,唐代的狐狸具有化人之能,且多为女性,常以妖娆的狐妖形象出现。文世俊总结了《太平广记》中狐狸的特点:
之一是用狐狸来代表 *** 。《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记载,唐代河东人薛炯在东都与 *** 嬉闹。一天夜里半夜, *** 几次要求离开。薛炯告诉守门人不要开锁, *** 便化作野狐逃出水窖。 *** 认为,中国狐文化认为
“这是之一部狐狸妓故事,标志着宋代以来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狐狸 *** 原型的确立。”
认为这是
“它开创性地以狐狸来比喻 *** ,为卖淫文化注入了新的理念。”
妲己大概是“色狐”最经典的形象之一了。
后来,狐狸的诱惑形象从性诱惑转变为正常的婚姻爱情,甚至成为贤妻良母。《太平广记》卷454中,雌狐一改以往妖娆男子与其交合,吸取其 *** 的形象。李氏为姬珍生下七子二女,毫无怨言地跟随丈夫左右。《贺兰金铭》卷451亦是如此。这些故事中的雌狐不再是风流狐狸的形象,而更多地展现了其善良的一面。
此外,还有狐男的形象。卷449《李元功事》中的狐男风流儒雅,才华横溢,不凡博学,具有非常明显的儒生特征。与唐代推行士大夫制和科举制的背景有关。故事中,狐男通过夺取平民女子而达到嫁入高官的目的,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门第的渴望。狐男最终被道士杀死,反映了士人地位低下和心愿未了的结局。具有一定的当代色彩,是时代的体现。
现实世界中的狐狸
2.《今昔物语》中的狐狸
《今昔物语》分为《天竺》、《震旦》、《本朝》三部,分别讲述来自印度、中国、日本的奇异故事。有关狐狸的故事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之一类是被佛法救赎或驱逐的狐狸。第十四卷第五回《一个中国人为一只死野狗写法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子通过诵读《妙法莲华经》拯救了一只死狐狸的故事。文章实际上宣扬的是“无边佛法”。作为救赎对象的“狐狸”复活了,男子诵读《妙法莲华经》使狐狸复活。男子从梦中醒来后,深受感动,信仰更加坚定。其实,故事对于教育信徒的功利意义更大。这也符合《今昔物语集》作为佛教故事集的特点。
伏见稻荷大社,位于日本京都
第二种是“狐化”,也就是所谓的狐妖。在第27卷第39回《狐化为 *** 归来记》的故事中,狐狸的化身之术已经达到了能和真人一模一样的程度。
神社狐狸雕像
第三类主要讲的是狐狸的善恶两面性。第23卷第17回《尾张女降伏美浓狐的故事》中,狐狸是“
娶狐狸为妻的第四代孙
”即指前文《狐狸执事》传说中的那对夫妇。本文中的狐狸并非只是作恶而已,芈月狐懂得报恩,信守诺言,这是狐狸形象的一种“人性化”,狐狸不再是单纯的制造恶灵的动物产物,而是具有了人性。
葛饰北斋的狐狸精画
3. 两部作品中狐狸形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两书中的狐狸形象相似,主要都是狐狸姑娘;狐妖的形态也类似,都是化作人形火影传说,勾引男人、骗取钱财等。而且两书中的狐妖形象都被人性化了,狐妖形象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
狐狸面具
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今昔物语集》更多地体现了佛教教义的作用。例如,有些狐狸通过佛教得救,而有些则被僧侣通过仪式驱逐。狐狸的结局与《太平广记》不同。当狐狸的恶行被揭发时,它们大多会逃跑,而不是像《太平广记》中那样被抓起来杀掉。
4. 两部作品中狐形象的异同原因
1. 同:中国古典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古代吸收、学习过中国文化,中国古典文化的渊源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的狐文化以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为蓝本,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日本狐狸形象。中日狐形象的相似性,说明了中国古典文学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中的九尾狐
如前所述,中国的九尾狐形象演变为日本最为人熟知的“玉藻前”形象,而在传说的叙述中,从中国逃到日本存在着时间逻辑上的联系。中国狐狸形象所蕴含的五行学说观念影响了日本民间对稻荷神的信仰,日本稻荷信仰根据狐狸作为地德的代表,将稻荷神尊为土地之神,祈求丰收,相互生长、相互制约的观念无疑受到了中国狐妖形象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中国早期吉祥狐狸形象的一种传承。中日两国的古典文化作品对狐狸的评价都是双面的,以日本为例,日本一方面有狐妖化为人形欺骗人类的狡猾形象,另一方面又有稻荷神的吉祥形象。 同样,中国也有吉利与不祥的双重形象。
游戏中的玉藻前
《今昔物语》中的狐形象虽然比较本土化和单一,但书中狐文化形象的内核与中国狐文化还是有相通之处的,也就是说,日本狐文化是脱胎于中国狐文化,经过本土化发展和再创造的文学文化。
2. 差异:日本本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日本的狐文化与中国的狐文化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多差异,这是文化传播的本土化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然观的差异体现在双方狐故事的差异上。中国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人定胜天、以人为中心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认为人在自然界中处于更高地位,可以主宰世间万物。这在狐文化中体现为狐狸大多以死亡告终。生活在恶劣自然环境中、对自然充满敬畏的日本人的自然观认为,万物皆有灵,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佛教故事集《今昔物语集》中,由于佛教思想的加入,日本人的自然观更加明显。狐狸受到惩罚后大多自行逃走,并不存在狐狸被轻易杀死的情况。
今昔物语集封面
其次,对狐的情感色彩不同。汉唐以后,中国玄幻小说对狐的态度多为排斥、贬低,极少数表现出其“善”的一面。这是中国“物老成精”对外来物种的一种排斥。而日本稻荷神社的祭祀,已将对吉祥狐狸的崇拜上升为民间信仰。
温世钧说道:
中日文化虽然存在着民族差异,但在具体考量下又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日本的狐文化源于中国,在本土价值观、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日本的狐狸形象衍生自中国狐狸形象并不断本土化,形成了如今日本文学作品中极具特色的日本狐狸形象与文化,并在衍生的文学、动漫和影视作品中均有体现。
参考:
1.金炜译:《今天和过去的故事》,万卷出版社,2006年
2.(宋)李昉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
3. *** :《中国狐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4.许莉莉:《中日古典文学中的狐形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5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同样的狐狸,不同的传说:从恶魔到神灵,中日狐狸的比较》发布于:2024-05-2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