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刚刚过去,这一年古生物学领域又有哪些重要的新发现呢?近日,From( )评选出了过去一年中十大最重要的化石发现。

我们来看看 News评选出的2019年度十大古生物化石发现:

十大发现 地层

努鲁龙 + 伊萨西龙

科学名称: ,

发现地点:阿根廷,南美洲

生存时期:晚白垩世,7000万年前

体型数据:努鲁龙体长

组位于阿根廷南部,代表了 7000 万年前晚白垩世的生物群。地层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化石,为了解白垩纪提供了一个神奇的窗口。恐龙是 组的主角。到目前为止,除了恐龙蛋壳碎片外,还发现了大型蜥脚类恐龙、大型食肉恐龙和小型食肉恐龙的化石。

乔里洛组已命名的恐龙包括大型蜥脚类恐龙努鲁龙和小型鸟脚类恐龙伊萨西帕龙。乔里洛组为了解白垩纪末期灭绝事件前南美洲的生态和动物群组成提供了重要信息。

TOP 9

阿斯法托伐他汀

科学名称:

发现地点:阿根廷,南美洲

存在时代:中侏罗纪,1.68亿年前

尺寸:长7至8米,重1.5吨

阿斯法托龙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生存于侏罗纪,属于剑龙类的基干类型。该化石保存完好,包括一个长达80厘米的头骨化石。阿斯法托龙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剑龙类的早期辐射提供了重要材料。

对阿斯法托龙的研究表明,异特龙与巨齿龙(巨龙)有共同的祖先,但与腔骨龙没有共同的祖先。在普林斯帕伊-托里安灭绝事件(-)之后,生态位空缺为坚尾龙的进化提供了驱动力。

TOP8 颚骨龙

卡里奥尼

科学名称:

发现地点:巴西、南美洲

生存时期:晚三叠世,2.23亿年前

体型:约。

颚龙化石于2014年在巴西南部小镇圣若昂杜波莱奇尼附近被发现。化石非常完整,包含许多重要部分。

食颌龙是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食肉恐龙化石之一,属于埃雷拉龙科,由于其颌骨强健,可以吞咽食物,因此这种动物被命名为“食颌龙”。

化石研究表明,埃雷拉龙科和早期的基干原始蜥脚类都是肉食性的,其中埃雷拉龙科占据大型捕食者的地位,小型的原始基干蜥脚类则占据中小型捕食者的地位。直到卡尼阶灭绝事件之后,兽脚类才发展成为多样化的食肉动物,而蜥脚类则开始体型增大,成为纯粹的草食性动物。

TOP 7 越龙

布拉法尤龙

科学名称:

发现地点:摩洛哥,非洲

存在时代:中侏罗纪,1.65亿年前

体型:?

跃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剑龙类恐龙,其化石包括颈椎、背椎、左肱骨等部分。

此前的化石显示,剑龙在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劳亚大陆很常见,种类数量也十分丰富,但在冈瓦纳大陆却极为罕见。虽然在澳大利亚、印度、马达加斯加、摩洛哥、巴西等地都曾发现疑似剑龙的化石,但均未得到证实。

跃龙的发现证明剑龙很早就在冈瓦纳大陆上生活,它被归类为喙龙亚科(),此前古生物学家认为喙龙亚科只在侏罗纪时期生活在欧洲。

TOP6 铁翼龙

铁翼龙

科学名称:

发现地:昆士兰州、澳大利亚、大洋洲

生存时期:晚白垩世,9000万年前

身体数据:翼展

该铁锈翼龙化石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温顿组(),是迄今为止澳大利亚境内发现的最完整的翼龙化石,编号为:AODF 876。

翼龙的头骨可以长达

铁翼龙属于鸟足类翼龙科,该科的近亲在白垩纪时期也在中国、巴西、欧洲等地被发现。铁翼龙的发现表明,一些生活在大陆内部的鸟足类翼龙科动物存活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要长。

前5

弗里克三角龙

科学名称:

发现地点:瑞士,欧洲

生存时期:晚三叠世,2.09亿年前

体型:体长超过

胚胎盗龙化石发现于瑞士,2006年在格伦哈德粘土中收集,化石呈连体状态保存,有趣的是,胚胎盗龙化石融合了腔骨龙和双脊龙科的特征,这也是其学名的由来。

从化石来看,胚胎盗龙的模式标本属于未成熟个体,体长在2.6至3米之间。胚胎盗龙是一种凶猛而敏捷的食肉恐龙,生活于三叠纪的欧洲。

TOP4 土狼暴龙

土狼暴龙

科学名称:

发现地点:新墨西哥州,美国,北美洲

生存时期:晚白垩世,9200万年前

身体数据:身体长度

土狼暴龙化石发现于美国新墨西哥州西部的祖尼盆地,那里发现了大量包括恐龙在内的古化石。土狼暴龙化石分为两个标本,化石编号分别为:M *** P4754 和 M *** P6178

继土狼暴龙之后,大型暴龙在约8000万年前出现,并迅速占据了食物链的顶端,但在此之前,尤其是1亿至8000万年前之间,暴龙化石已经失踪。

土狼暴龙的发现,正好填补了暴龙超家族演化链上的空白,其体型和身体结构刚好介于原始小型的暴龙超家族与体型巨大先进的暴龙科之间,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暴龙家族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TOP 3 伊比利亚翼龙

伊比利亚龙

科学名称:

发现地点:西班牙,欧洲

生存时期:早白垩世,1.25亿年前

身体数据:翼展

伊比利亚翼龙化石是由业余古生物学家哈维尔·安德烈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发现的。化石位于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奥本市以西。

翼展

古生物学家发现伊比利亚翼龙与中国新疆哈密翼龙有很多相似之处,于是将两者合并为一个演化分支——哈密翼龙家族。进一步研究表明巨龙大陆,早白垩世伊比利亚半岛生物群与亚洲有着密切的关系。

TOP 2 巴加达龙

前棘龙

科学名称:

发现地点:阿根廷,南美洲

生存时期:早白垩世,1.4亿至1.34亿年前

体型:约。

巴加达龙化石于2013年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北部的早白垩世地层中被发现。化石来自巴加达-科罗拉多组( )。正模编号为:MMCh-PV 75。

巴格达斯龙属于梁龙科(),体型较小的梁龙科。巴格达斯龙更大的特征之一,就是颈部的分叉神经棘。巴格达斯龙的颈神经棘依然形成两根分叉棘,很长,向前弯曲。我们不知道巴格达斯龙那奇怪的神经棘到底有什么用途,但它独特的造型在恐龙家族中独树一帜,相当“沙马特”!

TOP 1 凶龙

无畏预兆龙

学名:Moros

发现地点:美国犹他州,北美洲

生存时期:晚白垩世,9600万年前

身体数据:身体长度

是来自北美西部森诺曼阶陆地沉积物的小型暴龙。其化石保留了几乎完整的右后肢。化石编号为:NC *** 33392。

古生物学家根据组织学分析认为,欧米茄的生长速度属于中等,与侏罗纪时期的原始暴龙(如中国的关龙)的生长速度相似。晚白垩世的大型暴龙(如蛇发女怪龙)在相同年龄时体型是欧米茄的三倍。

暴龙的发现表明,在约1500万年前,生活在北美洲的暴龙体型被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直到土伦阶(9390万至8980万年前)的某个时期,它们的体型才突然增大,并最终成为白垩纪的顶级捕食者!

原文链接:

图片/网络(侵权删除)

文/蒋氏小盗龙(蒋洪)

布局/江小盗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巨龙大陆 《科学》杂志评选出 2019 年十大古生物化石发现》发布于:2024-05-26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