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包公,今人便会想到他为开封府百姓 *** 冤屈,想到他三把铡刀一统天下,破案如神,秉公行义。为什么我们都认为生活在一千年前的北宋包公是清正廉明、体恤百姓的呢?原因在于,这种认知往往来自于以下四大方面。正是它们的共同传播,才奠定了包公光辉威严的“清官”形象。
1.民间故事
包公死后,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契约文录》和《包龙图三出判冤》是包公判案最早的故事。当时有些小说、故事虽然没有写包公判案,但故事结尾处必须出现包公的名字,才算是伸张正义,盖上判官的印章。如“及至包龙图先生做了太守,这些贼才害怕,纷纷散去,天下太平……”可见,在宋元故事中,包公可以算作“廉洁”的代名词。
2. 歌剧和戏剧
在中国戏曲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官员像包公这样频繁地登上历代戏剧舞台,而且他的演出至今还脍炙人口,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剧种,被称为包公戏。从南到北,它几乎涉及到了所有剧种。
古代留存的清官破案戏剧完整剧本有十六、十七部,其中包公破官剧约占三分之二,有《陈州卖米》《契约文本》《神奴》《盆儿鬼》;关汉卿《包戴之三查蝴蝶梦》《陆斋郎》;郑廷玉《包戴之巧查后园花》;李行道《灰岚传》;曾瑞卿《落鞋记》;武汉陈《胜金阁》;张骞为他杀妻等。
剧中的包公并非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包公一模一样,而是从文学作品中改编而来的理想化包公形象。包公不仅是一位清正廉明、公正睿智、执法严明的官员,而且是一位半神半凡的超人。
他体现了专制社会人民对清官的期盼和社会公平的向往。
3.公案小说
古代公案小说是评书人的更爱,以情节曲折、人物复杂、涉及面广、悬念离奇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结局是各界人士的心理需要。因此,其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尤为突出,很多情节都为人们所熟知。包公可以说是评书中的一大主角。
《龙土公案》中的包公不仅捍卫皇权,而且刚正不阿、为民讨公道,展现了一个清官的气节和内在魅力。
《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中的包公,无所畏惧,刚直不阿,痛恨邪恶,处事干练。小说增加了包公的身世、三口铜铡的由来、神奇的古今盆、阴阳镜、仙枕的传说、包公的侍卫、法师公孙策等角色,还详细描写了江湖上南方英雄展昭、北方英雄欧阳春、二侠、五鼠等人物,以及大量关于包公判官的故事和侠客抗暴、为国为民的故事。
《替身王爷》《怒杀陈世美》《陶罐》等故事成为人们口口相传、劝善的典型。
四、影视作品
除了以上三种流传至今的艺术形式古今盆,阴阳镜,游仙枕,如今人们接触到包公的形象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的广泛传播。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很多剧本开始夸大其词、虚构故事。比如虚构包公年少时聪慧过人、破案如神;被展昭紧紧跟随、化险为夷;情节曲折夸张、虚构……但经过大量的集中播出,包公善于破案、耿直、明辨是非、公正无私的正面形象确实在人们心中扎根了。
以上都是包公在艺术领域塑造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包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文笔不如苏轼、武艺不如狄青、政绩不如寇准、位高权重的包公,为何在死后却深得人心,并在元代以后一直活跃在文艺界,成为“清官”的代名词呢?
5月,《百家讲坛》将继续播出《大国清官》系列节目,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包正,敬请期待。
讲堂
包公:大国清官
播出时间:5月7日-5月13日 12:01
制片/闫冬 主编/刘明 黄丽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古今盆,阴阳镜,游仙枕 大讲堂 | 开封有个包公》发布于:2024-05-2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