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上一篇我们讲到曹操不战而胜荆州,占据了地形优势。刘备一路逃到夏口,狼狈不堪。此时曹操大军推进到江陵,准备从这里出发,沿江东去。这里有一个小插曲。

起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就对孙权说:“……愿奉命吊唁刘表两个儿子,又慰问军中当权者,劝谏备平定刘表的人,团结一心,共克曹操。备必定欢喜听从您的命令。如能成功,天下便可平定。”孙权立即派鲁肃前去。

到夏口,闻曹操已往荆州,便日夜兼程,到南郡,丛已投降,备逃南下,肃直奔备赤壁之战下,与备在当阳长坂相遇。

——在刘表刚死,曹操还未取得荆州的时候,孙权已经有了和刘备议和,共同抗曹操的意思。孙权使者鲁肃半路的时候,刘聪投降了曹操。之后孙权犹豫不决,诸葛亮又去东吴当说客。这就是这个故事完整的时间线。在上一篇中,我已经讲过东吴的劣势以及投降的原因。这里就讲一下东吴的底气来源,以及最后取得胜利的原因。这在《三国志》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诸葛亮):曹操兵马远来,疲乏散乱,听说追到豫州,便带着一百轻骑,一夜走了三百多里路。这就是所谓的“强弩之末,不能射穿鲁国薄绸”。所以兵法避而不谈,说“必败将”。而且北方人不习惯水上作战,再说荆州人跟随曹军,也只是迫于压力,并不是真心实意。现在将军若真能下令一个勇将率领数万大军,与豫州共进,曹军必败无疑。

(周瑜):如今北地未平,马超、韩遂还在关西,对曹军来说是个后患。但曹军却抛弃了鞍马,只靠船桨与吴越争战。如今天寒地冻,马匹没有饲料,驱使中国士兵远渡江湖,水土不适应,肯定会生病。这些都是用兵的烦恼,但曹军却把这些烦恼都承担了。

大家只是被曹操信上说有八十万水兵和步兵吓坏了,没有考虑到部队的实际兵力,然后就提出这个建议,这很没意义。现在按照实际情况,他所率领的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已经疲惫不堪了。他所得到的军队也不过七八万,而且还很可疑。如果用疲惫生病的士兵去对付可疑的人群,即使人数众多,也不足以令人畏惧。

对手总结曹军的劣势如下:

1.北方人不习惯海战。

2.曹操大军​​远道而来,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疲劳多病。

3、荆州军刚刚投降,百姓不安。

4、后方还有马超、韩遂等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结合周宇说的,“现在很冷。”

曹操所有的缺点都集中在一点上:太急躁了。

如果曹军能在江陵或者襄阳停留一个冬天,训练北方士兵进行水战,适应当地的环境,并制服已经适应环境、更擅长水战的荆州军队,历史的进程就会截然不同。

那么他为什么这么焦虑呢?

这里很难下结论,因为至今为止,“赤壁到底在哪儿”的问题还没有完全确定,赤壁之战的过程在魏蜀吴三国的原始记载中都有不同。

这里我就以最主流的《三国志》蒲丘赤壁说为依据(也有说赤壁在黄州、汉阳、汉川之说,但无论哪种说,赤壁都在夏口以西),谈谈自己的想法。由于证据不足,只是合理推测,并非结论。

《三国志·曹操传》中对赤壁之战有如下描述:

公前往江陵攻打北国。

楚国公到达赤壁,准备战斗,但战况并不顺利。

我们再看一下地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地图上的历史】赤壁之战(下)》发布于:2024-05-25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