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大门悄然打开,中国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是百年大计之基”。早在1977年9月,刚刚重新掌权的 *** 就高瞻远瞩地把教育问题提出全党全国人民的重视,并语重心长地说:“没有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无望”。1985年5月,他又提出:“现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创造二十一世纪伟大事业的生力军”。2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政治、明天的经济。可以说,教育是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从而实现国家的富强。 在被誉为信息知识时代的21世纪,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只能等待被淘汰的命运。然而在如今的中国,高考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社会仪式,每年的高考 *** 总是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创造出新的舆论场。家长在夫子庙烧香祈求子女考高分,高中女生高喊“请睡”缓解压力,衡水二中“高考誓师大会”激情上演,一位母亲甘愿下跪让迟到的女儿走进考场……在现实环境下,这些 *** 迫使人们反思一些事情,但似乎也有合理的地方,因为高考才是最重要的,一切逻辑都为高考让路。“要尽一切可能,在其他方面多一点耐心,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来解决教育问题。” 3 “各级党委、 *** 不仅要抓教育工作,而且要抓快抓好,严格要求,少说话多做实事。”4 高考改变命运,依然是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高考营造出耐人寻味、特殊的场面,因为里面有难以抹去的故事和细节,凝聚了“中国式奋斗”的全部精髓和灵魂。
十年耕耘,只为六月“一考定胜负”。在“竞争”二字所诠释的逻辑体系中,高考是担负人生重任的更佳途径,“黑色六月”成为常态、固若金汤的社会现象。竞争不仅是高三学生血债血偿的规律,更被推向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高考所发起的竞争,注定是深远的、彻底的、社会的。它悄无声息地接管了整个应试教育的逻辑,一切素质教育的美好愿景都被狠狠打入冷宫,无法撼动。
与西方国家不同,在中国文化中,从科举开始中国人才选拔,读书更像是一种精心策划的政治安排,考试是一个人改变命运必须经历的仪式性“程序”。“官本位主义”、“知识贵族”、“努力读书做官”隐晦地揭示了知识与政治的微妙关系。这种文化心理一直延续至今,高考也被有意无意地赋予了类似的社会功能。
1999年以来,扩招政策圆了更多学子的大学梦,但在教育振兴、拉动内需、维稳、阶层流动等复杂逻辑中,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人们对高考的美好想象,让人无法接受“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事实,知识与命运被迫脱离彼此的解释逻辑。
“艰苦创业是我们的传统,今后要高度重视艰苦创业教育,今后六七十年也要继续坚持下去。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注重艰苦创业。弘扬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利于战胜腐败。”5曾经充满希望的汗水,埋葬了世人的期待和信心。如果说“高考门”是相对公平的话,那么“阶级世袭制”、“寒门难出贵子”、“父辈就业时代”等现象,则是针对“打工门”的对与错。
高考,这一曾经承载着教育良知的选拔方式,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一种纠结的符号表征,终于失去了原有的强大的符号交换功能。面对备受诟病的“求职门”,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让富裕家庭的孩子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轻松通过高考,再凭借发达的人脉关系挤占原本属于优秀孩子的工作岗位。“高考门”在支持“中国式斗争”的集体期待下蹒跚而行。
面对极度失意的“就业门”,“高考门”并未被历史性地掏空,这条路依然“人满为患”。这不能不提我们这个时代普遍浮躁的“唯教育”就业机制。如今,保姆、服务员等职业几乎都转向了大学教育。当“人才贬值”成为事实,学历把能力推向了死胡同,这进一步激活了大学文凭的“市场需求”。于是,一些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公然兜售文凭,艺术招生遍地开花。艺术热,无非是因为艺术专业“好考”。这样的“泡沫教育”泛滥,间接稀释了大学文凭的“含金量”。“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或教育,还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无法达到现代科技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6 我现在在读大学。 说实话,亲身体验过大学之后,真的离我心中神圣的象牙塔还很远。我只是个学生,没有资格批评中国的大学教育。这里我想引用耶鲁大学前校长本努瓦·施密特的几句话来谈谈中国的大学教育:他们认为社会对优秀的要求不过是更多:更多的课程、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学生、更多的校舍。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谋生的讲台。除非能赚钱,很少有人还对他们的职业感兴趣。他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他们规划技术,甚至把教师和研究人员当成鞋匠。难怪他们喜欢称自己为园丁。我们尊重真正的园丁,却鄙视没有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的教师。很多人还以为他们是真正从事教育的,他们参加我们的一些会议,我们基本上是出于礼节,他们并没有受到礼遇。
校长对中国大学教育的评价还有很多,当然这些只是个人观点,但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中国能在国际数学竞赛上夺金,而亿万中国人中却没有几个人获得过诺贝尔这一更高学术荣誉?这就是中国教育吗?
另外,中国教育现状不仅有这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值得人们反思。小学阶段强制学习英语,扼杀创造性思维。反思为什么我们学的是所谓的国际语言,韩国却申请了中国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所谓的崇洋 *** 。当然,中国教育的问题还更多,但就我的水平,能想到的也就这些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高考真的没用吧?不然国家为什么坚持实行高考制度三十多年呢?我觉得高考还是有好处的:首先方便统一实行考试、招生、录取,省去了管理教育、学校、大学的麻烦,至少大学不用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选拔学生,全国统一标准,不管跟国外比怎么样,在中国大家都是一样的。另外高考还有一个好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可以说公平很难做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争议都是因为不公平造成的,但是高考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不管那些作弊、暗箱操作,至少大家都是同一个起点,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机会。我觉得这也是高考能实行到今天的主要原因。
高考虽然存在诸多弊端,但是在新的选拔制度出现之前,高考大概还会在中国教育史上长期存在,因为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国情,它比其他制度更合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论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发布于:2024-05-24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