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志愿军两位一级英雄王继国、曹建立的功绩材料,是八大经典的原始档案。

王继国,河南延津人,1949年1月入伍,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任志愿军之一军第七师二十团三排六连排长。曹建立,陕西泾阳人,1951年入伍,现任志愿军之一军第七师二十团六连副班长。

王继国一等功证书

王继国转行后,在内蒙古科右中旗布屯花牧场工作,1995年去世。他有七个孩子,最小的儿子去世时才20多岁出头。他只知道父亲是志愿军战士,但调动证上写着预备役第3师,所以一直不知道是哪个部队。直到2020年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才在电视上看到父亲的名字。他多方查找,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档案馆找到了父亲的立功材料和一等功证书遗失证明,才知道父亲竟然是志愿军一等功人物。父亲去世,已经25年了。

以下为功勋材料原文,当时人们文化水平有限,文笔一般,特此注明。最后,介绍一下战役背景,介绍一下志愿军中歼敌最多的战斗英雄,他是谁?整体战役的具体过程,请参考上一篇文章。美军司令:我昨天的命令是错误的,他们根本不是中国人的对手。这篇文章也是对上一篇文章的一个补充。

王继国功勋材料及奖章领取

1953年6月28日,抗美援朝战争最危急的时刻,英雄八连经过一夜激战,在“198.6”阵地上共歼敌500余人,上级命令把坚守“198.6”高地的重任交给六连三排,排长王继国带领战士16名(包括后来该连增援的伤员),用一个半径只有三米的碉堡,顶上铺上两米厚的木料和沙袋,硬生生地与敌人拼死一搏。激战2昼夜(45小时),击溃敌师预备队两个营组织的50余次大大小小的冲锋,以8人伤亡的代价,歼敌近400人,为总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排长王继国、战士曹建立在这次战斗中荣获一等功。

守住“198.6”高地对战斗的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敌人的炮弹疯狂地向“198.6”高地射击,此时,唯一的作战方法就是灵活作战,自保。为此,排长王继国同志接到任务,最后趁着敌人炮火齐射的机会,冒着浓烟看地形,搜索先前被击溃的敌军碉堡。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有一个碉堡不仅完整坚固,而且有坑道入口正对敌人,与之相连。一条三米长的交通沟,用木头和沙袋盖着。在这个碉堡里,既可以保存实力,又便于观察,同时又可以有效地消灭敌人。于是,他马上就躲进了腐朽的碉堡和交通沟里。战士们被叫了过来,把所有人员编成两个建制班。 在宣布了临时代理班长、副班长之后,决定在这里坚守,与敌人战斗到底。

王继国安排战士们做好战斗准备,他自己去观察敌情,趁着交通沟被炮弹炸开的缺口,观察到大约两个连的敌预备队正聚集在阵地右侧山脚下的交通沟里,他连忙命令经验丰富的老兵王树奎监视敌人的活动,并用对讲机向连长汇报情况,连长请求炮火支援。我方炮弹准确地命中了敌群,敌军还未来得及发起冲锋,就被打乱了阵脚,这时只见一名敌军指挥员站在交通沟边上挥手示意。70余名战士手持手枪,聚集起来,分成四组向我方高地冲锋。王树奎扣动冲锋枪的扳机,站在有遮盖的交通沟里,从缺口处观察敌人的活动,随时向排长王继国汇报。 在距离敌人二十米时两次命中后,他想再这样打下去,就不能再歼灭更多的敌人了,于是带上四枚手榴弹,决定在交通沟外与敌人作战,他跳出交通沟,先发射两枚手榴弹,趁着爆炸的烟尘,向左跑出十多米,躲在一个腐朽的掩体后面准备迎敌。果然,敌人从这里爬上来,王树奎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引到十多米的距离,用侧射击,两次共计消灭敌人三十余人。敌人发现了王树奎的射击位置,用三十多支自动步枪向王树奎和王树奎向排指挥所方向移动的部队发起攻击,道路被封锁,但王树奎同志坚持到弹药用完,在回程途中光荣牺牲。 由于排长的正确指挥和王树奎同志的英勇顽强斗争,我们才牢牢地站稳了阵地。

王继国对掩体里的同志们说:“王叔奎同志连续几次挫败敌人的反扑,两个连的敌人都被击溃了,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的英雄事迹,祖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代表支部(王继国当时是支部组织委员)按照王叔奎同志战前的请求,把他介绍给党,请他做功劳,大家要向他学习,特别是我们党员,现在是考验大家的时候了,要记住 *** 员是头可以打碎,血可以流,意志可以坚不可摧的强人。”他话音刚落,守在掩体门口的曹建立又接着说:“排长放心!我们来这里,是要全力守卫阵地,为王叔奎同志报仇。” 躺在地上伤势严重的肖生荣咬着牙一字一顿地说:“排长,我们不能就这样躺着,请给我们一个任务,我们也能扛子弹。”里面只有三个人没有受伤。经过深思熟虑,王继国断定自己已经没有力气和敌人打了。要坚守阵地、歼灭敌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主力撤进碉堡附近的坑道里。于是,他一方面向连长请求炮火,摧毁敌人的机枪阵地英雄连2怎么美军,另一方面命令曹建立利用有掩蔽的交通沟监视、打击敌人的反击,他除了指挥战斗外,还和吴元顺一起守卫大门,给冲锋枪、绞手榴弹擦上盖子,一一抹油,用抹布盖住,把七支冲锋枪擦亮,打开两箱手榴弹,为继续取胜做好准备。

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着,敌军炮弹猛烈地轰击我军阵地,王继国命令曹建立进入隐蔽射击位置,利用炮火空隙迅速向前延伸,炮火轰击之后,敌军照例分成三组开始冲锋,这次是以一个连的兵力为主。曹建立同志按照战前训练学到的知识和王叔奎同志歼敌的经验,当敌军进入30米处时,他先用冲锋枪向一线之敌射击。其中一敌开始猛烈射击,然后分头向左右射击,在连射了七发子弹后,敌军终于退却。仅过了5分钟,敌军又一个排开始反攻,配合一个排的步兵火器向我军射击。

这时,曹建利迅速转移至另一个射击口,从侧面瞄准敌人。这一次,由于敌军兵力较少,他将敌人放置得更近了20米,先将敌军指挥官击毙。除少数逃回的敌人外,其余全部被歼灭。随后,又有两个排的敌人在十支自动步枪的掩护下冲锋。子弹和炮声响起,火焰喷射器和 *** 的火光照亮了现场。山顶上,曹建利从容不迫地注视着敌人,当敌人前进30米时,他先击溃正面的敌人,然后用火力反击冲锋的敌人。就这样,曹建利轮流用7挺冲锋枪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进行了18次反击,直到冲锋的敌人尸体铺满山坡。敌人无法从地面进攻,便派出轰炸机,企图完成步兵未完成的任务。 由于我方防空火力封锁严密,敌机不敢低飞,投下的十枚炸弹全部扔进了掩体右侧的山沟里。随后,敌人用两门榴弹炮和一门坦克炮对掩体进行了毁灭性的轰炸,炮弹在掩体右侧挖了一个大洞。掩体内部的一条坑道也塌陷,掩体被炸得向右移动。这时,王继国向战士们提出在掩体外面构筑工事,并鼓励大家坚持到底,占得了阵地就胜利。经过大家齐心协力,利用炮火空隙,在掩体周围构筑了一条长五米的交通沟。

(此图为6连接管阵地前的战斗示意图,王继国等人位于图中1连阵地处。)

战友们苦战了一天,没有吃饭,没有喝水,大家的喉咙都干得说不出话来,特别是伤员,这时就解开扣子,把机枪放在胸前,以解渴。排长王继国想总结一天的战斗情况,可他只说了几句话,干涸的舌头和嘴唇都转不过来。于是他努力在掩体里找点水,终于从一堆泥土里找出一个小壶。抬起来很沉,可打开一看,里面装的不是水,而是枪油。没有水很难受,他却意外找到了,解决了擦枪油的问题。口渴了怎么办?战士们都往水壶里撒尿,然后喝了一些,润润喉咙。喝完尿,王继国总结了一天的情况,开始继续抢修工事,为明天的战斗做准备。 战士吴元顺一边修筑工事,一边唱着“行军号角响起来,朝鲜战斗这么光荣,只怕我们今天吃点苦头,就能让祖国强大起来。”随后,排长王继国和其他战士也一起唱了起来。唱完行军号角,他们又唱起了《东方红》,他们用这样的歌声表达着自己的喜悦,他们觉得越是吃苦,越是光荣,只有战胜困难,才能取得胜利。

第二天拂晓,敌人的进攻开始了。这一天,敌人改变了分头进攻的队形,以排、连为单位反复进行集体冲锋。此时敌人比较集中,充分发挥了手榴弹的威力,曹建立同志用手榴弹打掉了敌人一个排的三次反扑和一个连的七次反扑。这时,山坡脚下又聚集了两个敌连,王继国就用对讲机联系连长,请求炮火支援。在炮火的配合下,同志们又把敌人打退了。炮火停止后,敌人又进行偷袭,用树枝、草叶盖住头盔,从正面摸过去。然而,这一招又被大家发现了,曹建立同志正要开火的时候,吴元顺大喊:“敌人从侧面来了。” 原来,敌人利用枪孔盲区,从碉堡侧面上来。这时,曹建利迅速拿起枪,冲出了碉堡。但就在这时,曹建利的枪出现了问题,无法连续射击。王继国见情况紧急,便用枪绕过曹建利,迎面打了一轮齐射,还扔出了两枚手榴弹。即将冲上来的两排敌人又被击落。

战斗到了中午之后,传来连长牺牲的消息,弹药只剩下很少的一点,坚持已经非常困难了,但是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于是,王继国立即对大家说:“我们现在困难很大,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胜利,哪怕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一颗子弹,只要坚持到最后,我们就是胜利的,祖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大家以高昂的战斗情绪一起高呼:“没问题,人民在,我们要为祖国争光”志愿军的战歌再次响起。

下午,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排长王继国和战士曹建立冲出掩体,从敌人尸体中找出十几枚手榴弹和几支冲锋枪,就这样用上所有武器,打掉了二十多个敌人。反攻持续进行,直到敌人的预备兵力全部消耗殆尽,同志们才被命令移交阵地。

背景介绍:

桂湖洞东北198.6高地之战和地音里西北无名高地之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第1军规模更大的攻防战。作为韩军三大精锐师之一的第1师,为争夺这两座高地,几乎倾尽了全部兵力与志愿军第7师争夺。最终,美军第1集团军司令克拉克中将认为韩军根本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取消了此次战斗。

1953年6月25日,志愿军第1军20团8连在连长王虎元的率领下猛攻桂湖洞东北198.6高地并取得成功。当晚,朝鲜军15团10连、3连、1连发起反攻。王虎元率领8连与朝鲜军激战整整一夜半天,打退朝鲜军23次反扑,全连只剩下8个人,作为武器的只有1颗手榴弹。然而战斗的结果太过戏剧性,率先反攻的朝鲜军10连、15团3连一度重新夺回198.6高地。然而在随后王虎元组织的反攻中,占据兵力优势的朝鲜军却落后了。 10连连长带领下进坑道躲了起来。很希望朝鲜军吴荣焕上尉或者他的子女能看到这篇文章,让他知道他面对的志愿军已经弹尽粮绝,吓得躲了起来。因为连长回来后报告说他被志愿军一个营反击,获得了朝鲜军乙支武术第二等功勋章。

随后韩军第15团1连再次发起反攻,韩军战史写得如此英勇:“连长大怒,立于阵前,连续投掷两枚手榴弹并撞破交通壕口的铁丝网,大喊‘跟我来,跳进敌阵’。随即,全连众人手拿刺刀,冲进敌阵。”

但随后韩国人的声音一变:“我们在山顶上与敌人肉搏了30分钟,胜负难分,所以我们撤退到了山腰。”

两个连的200多人和中国人民 *** 8连剩下的几十人拼着刺刀,被打回山腰。这就叫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学过朝鲜语的修辞技巧吗?我一直说,要是 *** 军队有朝鲜人那样的语言组织水平,早就天下无敌了。

需要指出的是,此战韩1师所得到的炮火支援,已和几个月前在高阳代北山、东北山与39志愿军交战时不可同日而语(见:此战让美军中将看不下去了:别打了,打不过中国人)。韩军1师得到了韩军第17、58、59、91炮兵营和美军第57、187炮兵营(105mm)、936、999、204炮兵营(155mm)、15炮兵营(203mm)、159炮兵营(240mm)的火力支援。 直观的说,韩军第1师获得的炮火支援,远远超过了美军第1海军陆战师。

随后,朝鲜人调来十二团三连再次组织反攻,王虎元依然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朝鲜军不断投入生力军,八连已经支撑不住。中午时分,朝鲜军攻上山顶,但王虎元依然率领所在部队十二名士兵与敌人对峙。

6月26日下午1点,2、6连各两个排和警侦连一个排赶到接替阵地,经过激烈战斗,将韩军赶下山。但王虎元不肯下山,把8连剩余的12名士兵组织成一个班,自己担任班长,继续战斗。

此时,6连3排排长王继国奉命率6名战士坚守2号阵地右侧(桂湖洞东北198.6高地,由3个高地组成,主峰198.6;右侧无名高地为1号阵地,朝军自称1号高地;左侧无名高地为2号阵地,朝军称3号高地)。朝军26日下午投入12团1营,以整营兵力发起反攻,结果再次被志愿军击溃。

27日,韩军再次投入生力,第12团2营整整一个营投入战斗。激战中,韩军再次冲击山顶,我6连连长壮烈牺牲。随后,志愿军第20团4连、5连、警侦连各一个排投入战斗。韩军战史有言:“一个营寡不敌众,陷入困境”,不得不再次撤退。

这两天的战斗中,王继国坚守的2号阵地右翼始终在志愿军的掌握之中,打退了朝鲜军队50多次的进攻,功勋材料已经详述,我就不再赘述了。

这是敌军在桂湖洞东北198.6高地之一阶段反攻的情形。督战的美军之一集团军司令克拉克中将,最初命令韩军收复阵地。然而战斗进程让这位美军将领看不下去了,直接命令韩军之一师撤出战斗。

从6月25日晚至6月27日黄昏,志愿军出动十九个排,朝军出动九个步兵连。朝军伤亡866人,其中阵亡315人,被俘40人,负伤511人。至27日,志愿军伤亡人数不详。至7月2日战斗结束,志愿军已伤亡702人。截至27日,志愿军第7师桂湖洞东北198.6高地战斗和第1师水峪城北山战斗,共计伤亡293人。可见敌我伤亡比至少为4:1。

26日,朝鲜军队伤亡661人,其中大部分是8连的功劳。王虎元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而王虎元也是志愿军所有战斗英雄中,歼敌最多的人。在志愿军中,要获得功勋奖励,除了成绩,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此外,还要考虑各军政治部的作战能力。一般来说,对主力部队的要求会更严格一些,而对非主力部队的要求会低一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白云山团”,虽然表现并不比同时作战的38军其他团好,但相对于其原有的战斗力,这样的战绩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了。因此,给予志愿军唯一的团级荣誉称号,更多的是对第50军这个相对特殊的部队的鼓励。

战斗英雄们歼敌数量,除了个别一人歼敌外,大部分是指挥部队歼敌数量。8连在这次战斗中至少歼敌500人,在志愿军中排名之一,实际上在战斗英雄中也排名之一。而且我要强调的是,我在本文中指出的王虎元歼敌数量是实际歼敌数量,也就是敌人报告的损失数量。一般我军资料中列出的歼敌数量基本都是估算,比敌人实际损失要大得多。以王虎元的战功,他不是主力,而是被其他政治部比较强的军所取代,至少是一级战斗英雄,特别功勋卓著。

此次战斗中取得一级中立的,除王虎元外,还有二十团2连代理排长郭怀俊、3连战士黄胜富、9连9连班长刘玉堂、9连战士孙俊民、6连排长兼副班长王继国、曹建立。其中,王继国、曹建立的功绩更为突出。26日战斗,进攻左侧无名高地的是朝军12团2连;27日战斗,是朝军12团5连的王继国、曹建立等7人(另加16名增援伤员)与近300名朝军激战两天。 韩国人进攻无力,被打得没有脾气,尤其是在27日的战斗中,进攻主峰的韩军12团6连、7连再次占领了主峰,志愿军调集了3个排进行反攻。如果王继国这一边没有顶住韩军5连,志愿军反攻时面对的就是韩军整整一个营的兵力,战局就不一样了。按照王继国的战绩,评价他为二级战斗英雄一点也不过分,很多一级战斗英雄的战绩都没有王继国好。

现在我们常说“以一当十”,如果王继国、曹建立等十六个人去对付三百个朝鲜军,那就是以一当二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志愿军再次痛击敌人精锐部队,督战的美军中将看不下去了。》发布于:2024-05-23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