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悲惨的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但《水浒传》更大的悲剧在于,数百年来,没有人能够理解其悲剧的意义。 如果你真正读过《水浒传》,你会发现作者是在用赞美来讽刺一个不堪的世界。 朝廷虽有奸臣当道,但天下不过是忠义的假名而已。 “义”无非是为了分大碗酒、吃大肉拉帮结派的工具,而“忠”无非是博取名誉的道具。

作者甚至暗示,“义”只会让你成为土匪,“忠”则是一条不归路。

更深层次上,《水浒传》作者想表现的是一场道德沦丧的悲剧。 在这个堕落的世界里,没有净土。 对于心中真正有正义的人来说,朝廷无处可去,天下无处安身。 最后我只能在水边游泳。 因此,小说被命名为《水浒传》。

与其说作者消极,不如说他清醒! 与其说作者对世界充满了悲观主义,不如说他对封建社会的现实充满了无奈!没有真正从内心遵循道德,只是停留在表面

2. 坠入世间

《水浒传》描绘的是一个颓废的世界吗? 这是我们能否读懂《水浒传》的关键。

从表面上看,作者确实是在用赞美的手法来歌颂天下英雄。

但仔细分析一下,那些赞美之词,其实都包含着慈悲的嘲讽! 比如《水浒传》中的一场著名战役——三打祝家庄,其实就是一部很棒的黑色幽默。

写小说的人都知道,如果作者想表现梁山是一个代表正义的政党,是一个为天伸张正义的英雄,那么他就应该描写祝家庄的兄弟们是多么的恶毒残忍,如何利用各种手段来压迫梁山。人们。 只有这样,梁山好汉的正义才得以彰显。

而且中国自古就讲求师出名。 作者应该不知道这一点,但作者并不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来写的。

在《水浒传》中,作者笔下的祝家庄兄弟只是宋朝的孝顺臣民。 唯一过分的是,他们的行为有点傲慢和不友善。 从这个角度来看,梁山攻打祝家庄,根本就没有体现出多少正义。

即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正义也没关系。 毕竟,他们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派别。 但这场战斗的起因其实是这样描述的:

前来投靠梁山的石谦三人,不仅偷了老百姓的报时鸡,被发现后侠义水浒传 诨名,不仅拖欠钱财,还欺负别人,烧毁了。他们的房子。 在此过程中,朱家兄弟挺身而出,帮助村里的人抓捕他们。 他们并没有什么问题,抓捕这么几个人带到 *** 去也不算过分。

然而梁山并不在意这些,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毅然攻打祝家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搞笑的一幕:一群自称侠义、自称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居然去救一个偷鸡放火的土匪,利用他的权势欺负别人。

当然,除了救人之外,还有其他目的。 宋江其实在书中说得很清楚。 他说,攻占祝家庄有几个好处。 之一,攻克祝家庄可以获得三年的口粮; 二是可以多赢得兄弟,壮大梁山; 三是可以让梁山出名。 这三点都不是为了侠义的目的,但这并不妨碍兄弟们的支持。 这样的世界,能算是侠义世界吗?

攻打朱家庄其实在《水浒传》中并不荒唐,但攻打东平府、东昌府就更狗血了。

战争的起因是这样的。 出于“谦让”的传统美德,宋江和卢俊义都拒绝坐上梁山的头把交椅。 为了平衡德行,解决这个问题,宋江建议他和卢俊义各率一队人马,分别攻打两州都城。 谁先击败他们,谁就能占据榜首。

为了弘扬“德”,结果只能是这两个州都倒霉。 但作为一个为天行道的江湖组织,想要攻击别人,就得有一些正义的理由! 一般来说,这种原因并不难找。 给这两个州府贴上压迫人民、苛捐杂税的标签就够了。

不过,虎豹一中宋公明的哥哥给出的理由实在让人大吃一惊。 他说:我们向这两个州借粮食,但他们拒绝了。 这就好比我们今天向一个有钱人借钱,如果他不肯,那我们就完全有理由打他、抢他!

宋江的理由不是我编的。 宋江原话是:“……目前山寨内缺钱缺粮。梁山泊东有两个郡,却有钱有粮,一是东平郡,二是东平郡。”东昌府,我从来没有打扰过那里的人,现在我去向他借粮,但他不肯,现在我就写两批,我就选之一批破城。”

“我从来没有扰乱过那里的人”,可见宋公明哥哥是多么的仗义。

“我今天去找他借吃的,他却公然拒绝。” 由此可见宋公明哥哥是多么的自信和自信!

部队到城后,宋江说:“……只要在那里送一封战书,如果你愿意投降,就不用调动军队,如果你不服从,那就有进行一场大屠杀,这样就不会有人有任何怨言……”

真是“杀无赦”啊! 这其实是出自宋公明绰号“胡宝义”的哥哥之口。 暗讽是什么? 或者说是赞美?

在接受招募之前,梁山所进行的战争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救兄弟,多少体现了梁山的忠义。 但讽刺的是,不少兄弟因为梁山的陷害而锒铛入狱,典型的例子就是卢俊义。 而且,很多英雄死亡的直接原因并不是朝廷的黑暗,而是兄弟们的“忠诚”。 其中的伏笔值得深思!

第二种战争是抵抗官兵。 这是典型的帮派对抗帮派。 完全是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战斗结束后,对方的首领被拉了进来,与我的养父无关。

第三类是抢劫家庭和住宅。 这种战争 *** 裸地体现了梁山的堕落!

除了上述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江湖的堕落。

纵观整部《水浒传》,真正的侠义之举很少。 房屋被抢,房屋被抢,人被杀,纵火,残酷杀戮比比皆是。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 *** 卖肉已经成为一些梁山好汉的常见活动, *** 吃肉更是世间常见的行为。 这些所谓的英雄不应该被称为英雄,但他们是否还是人是一个问题。

也许有人认为,这并不是作者有意描绘腐败的世界,而是作者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自己的英雄主义观念有问题。 然而,这就是封建思想中的英雄观吗? 更何况按照孔孟的标准,就算是最黑暗的朝廷,最残暴的君主也不敢以滥杀无辜为荣,更别说吃人肉、卖人肉了。 因此,用封建思想来指责作者的英雄思想是没有道理的。

无论历史有多么黑暗,滥杀无辜从来不为人类道德所接受,吃人、卖人肉的现象被视为人性的极度堕落。 虽然历史上不乏食人事件,但通常是由饥荒驱动的,这让人不寒而栗,但也充满同情。 然而,《水浒传》中的吃人现象并不是饥荒造成的,而是人性明显的堕落造成的。 在那些杀戮、贩卖、吃肉的英雄眼中,如果不是心中的兄弟,其他人就如同禽兽一般。 就连宋江本人,也多次差点成为他们盘里的肉、嘴里的肉。 这些人的人性可见一斑!

在《水浒传》中,吃人肉并不是少数素质低下的同志所为,而是已蔚然成风。 比如,李逵将黄文兵砍成碎片后,还“用刀剖开他的胸口,掏出心肝,与领导熬醒酒汤”。 可见,就连宋江、晁盖等人也不例外。 由此可见世间的败坏风气! 如果作者是为了歌颂梁山好汉,为何要给这个江湖组织蒙上如此厚厚的灰色呢?

也许有人会说“成大事者,不拘小事”。 我们不能因为梁山好汉个体的不良现象,就否定正义的主流方向。

《水浒传》确实有一个明确的主流方向,那就是“忠义”。 据说,《水浒传》的原名是《忠义》或《水浒忠义》。

但《水浒传》所体现的“忠”到底是什么呢? 那种“忠诚”是不是作者所敬佩、向往的那种忠诚呢?

梁山好汉中,宋江是最坚决贯彻“忠义”的。 要了解《水浒传》中描绘的忠义,就必须了解宋江。

三、宋江的特点

对于《水浒传》中的宋江,历来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阴险奸诈,有人说他忠义正直; 有人说他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也有人称赞他是堂堂正正的英雄。

这些评论都各持己见,没有提及宋江的特点。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一个一生只追求“忠”名誉的人。 只要达到了他所谓“忠”的目的,那么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但如果背负着“不忠不孝不义”的名声,那么他宁死不从。

说难听一点,宋江是一只“忠”虫。 当然,这只是一般性的概括,小说中的描述要复杂得多。 然而,无论小说中的宋江形象如何复杂,如何多变,他的整体特征贯穿始终,影响着他的行为举止,影响着他的阴险狡诈。 、堂堂正正、见义勇为、捐钱帮助有需要的人等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忠义”的称号。

总之,只要满足了他“忠”之名,宋江就死无悔。

为了保全自己“忠”的名声,宋江临终前,甚至毒死了一直忠于自己的李逵,并要求以“忠”的名义陪葬李逵。

更有趣的是,即使宋江成鬼后,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忠心”,甚至还化成鬼来向宋徽宗表示忠心。 最终宋徽宗为他建庙,封他为“忠义”。 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忠心”,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至于宋江的“忠”是为了什么? 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忠心耿耿,但朝廷并没有因他而改变,奸臣依然掌权。

他也非常忠诚,结果追随他的人都被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到头来,他留下的只是虚名!

虽然宋江受到批评,但很多人将梁山的悲惨命运归咎于宋江一人,这其实是不公平的。

首先我们要看到,不是宋江选择了江湖,而是江湖选择了宋江。 用今天的话来说,宋江是民选领导人。 即使他投票,他也会当选。 宋江把“忠”与“忠”结合起来,而且贯彻得非常彻底。 他不贪财,不迷恋权力,更不怕死亡。 他对“忠”十分谦虚,将“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一个普遍追求“忠诚”的世界里,如果你不选择他,你会选择谁? 历史和现实中,像宋江这样的人其实还有很多。 他们为理念而活,这样的人其实很有魅力。

其次,宋江救不了天下,谁能呢? 更不用说王伦了。 晁盖? 他简直就是山王啊! 而方腊,选择了与梁山不同的道路,就算不被梁山杀掉,也只是换一个更糟糕的王朝而已! 总之,作者没有答案,因为他在现实中找不到答案! 他对朝廷充满了悲观,但也不敢抱太大期望! 这或许就是《水浒传》这个词的意义。

四、书名释义

《水浒传》的作者为什么给这本书起这个书名呢? 对此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据《诗经·大雅·帛系(一字)》:“古丹甫公至朝,率西水浒至栖霞”。 相传在建立周朝基业的过程中,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丹父经齐、居部迁居岐山,奠定了周朝的基础,使国家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更大。

二是宋江等人住在水上乐园,就像姜太公在渭水河畔等待辅佐文王的机会,等待宋朝招兵买马、侍奉朝廷一样。 宋江等人并非盗贼,水泊亦是“王土”。 《水浒传》由此得名。

三是他们认为宋江等人是贼,是恶物,就像水里扔的垃圾一样。 水浒传的英雄人物都是水边的垃圾。 这是金圣叹的解释。

四是《水浒传》没有特殊意义。 一般指发生在水边的各种故事。

上面的解释是非常牵强的。 如果我对《水浒传》的解读和原著一致的话,那么《水浒传》这两个字其实就很好解释了。

朝堂黑暗,奸臣当道,让人无路可走。 另一方面,世界却处于堕落状态,不再是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朝廷属地,江湖属水。 陆地不通,水路不通。 我们只能被水困住。 水浒,即水边,象征着不知何去何从的社会困境! 这或许就是水浒这两个字的意义。

剩下的梁山好汉的最终命运也体现了这个意义。

耿直正义的鲁智深得佛圆寂了!

林冲,一个忠义之人,却在混乱中病逝!

武松本性刚强,却带着残破的身躯在修道中度过了余生!

渴望改变命运的阮小二,他从哪里来,又要回到哪里!

聪明乖巧的燕青独自流浪!

李俊泽带着童薇和童萌去海外寻找天堂!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水浒传》中忠义的讽刺寓意是:忠义使人成为土匪,忠义却使人走上不归路。》发布于:2024-05-22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