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赤壁之战下,中国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这不仅在现代得到充分体现,也深刻体现在中国人的共同思维习惯中。

主要表现在,中国虽然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国人的眼光非常“内向”,“自我封闭”倾向很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国家。 民族的历史,却没有足够重视自身与周边国家、民族的互动,更谈不上中国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比如,中国人沉醉于阅读历史书籍的同时,却很少有人“跳出圈子”,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三国演义》。 中国人会认为魏、蜀、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政权,但很少有人会冷静地认识到,这其实只是栅栏里的三只小猪的故事。 他们正在打故事,而围栏外面,有一群饿狼热切地看着,希望这三只“小猪”尽快摧毁围栏,让他们坐收渔利!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一个分水岭,也是最令读者着迷的章节。 曹操所谓的八十万大军,在孙、刘联军的火力攻击下全军覆没,三足鼎立的势力已初具规模。

很多读者读到这里都会产生一个遐想:如果曹操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死,或者在华容道上被关羽砍死,那么天下是属于刘备还是属于孙权呢?

如果这个问题继续处于天下只有三派的幻想之下,确实是刘备和孙权之间的选择。 但如果我们更多地了解当时东亚的局势,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

历史真相是,曹军兵败赤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江流域肆虐了数千年的“血吸虫病”。 这是人类军队被瘟疫摧毁的经典案例。 孙权、刘备的历史作用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要两根吸管。

不过,即使假设曹操被烧死,后来的历史发展也与孙权、刘备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都处于自己的角落。 事实上,他们的力量很小,无法承担统一国家的重任。

当时,东汉旧境局势岌岌可危。 中华民族的历史性灾难即将来临,许多自私狭隘的“英雄”仍在互相争斗。 《三国演义》更大的缺憾就是没有让人们认识到当时更大的威胁其实来自对他虎视眈眈的匈奴、鲜卑、羌、氐、桀等异族!

三国时期,对这些虎狼有戒心并且有足够控制(或防御)能力的人只有曹操! 正是因为曹操统一了华北,才使得原本已经羽翼丰满的匈奴、鲜卑暂时投降。 一旦曹操被杀于赤壁,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爆发的“五夫之乱”恐怕就要提前几十年发生了!

我们先看匈奴。 他们数百年来一直是汉朝的敌人。 东汉初中期的一系列征伐,使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分。 南匈奴依附汉朝,被置于 *** 的肘部和腋下,而北匈奴则向西不断迁徙、融合,最终形成了匈奴,给欧洲带来了灭顶之灾。

南匈奴虽然表面上顺从,但实际上他们的狼性并没有改变。 一旦汉朝 *** 无法约束他们,这些昔日的敌人必将再次露出凶恶的面目。

果然,东汉之乱后,匈奴入侵长安,大肆烧杀抢掠。 东汉名妃蔡文姬在她的《悲愤诗》中真实地反映了匈奴的残暴:“男子头悬马侧,女子背驮”。马匹。” 但在强大的曹操的逼迫下,匈奴不得不再次收缩暴露的爪牙,分成“匈奴五部”供曹操控制。

不过,即便以曹操的能力,想要有效控制匈奴,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曹操接见匈奴使者时,惭愧自己身材矮小,威慑力不足。 他故意选了一个身材好、相貌好的大臣来冒充他。 “悲”也表现了曹操对匈奴的恐惧和担忧。

再看看鲜卑,其实在东汉末年,这个崛起于东北山区的游牧民族就已经超越了匈奴,成为汉族更大的威胁。 鲜卑世代有英雄的霸主。 他们不仅没有像匈奴那样向 *** 低头,而且还建立了一个直达中亚的庞大帝国。 他们对汉族的富裕垂涎已久。

曹操对鲜卑的势力一直心存戒心。 当东北蛮族乌桓在鲜卑的授意下发动叛乱时,曹操毫不犹豫地亲自率领精锐骑兵,日夜赶赴乌桓平息叛乱。 随后,曹操派爱子“黄须儿”曹彰率军追击乌桓鲜卑军数十里。 鲜卑英雄轲比能这才意识到,曹操太强大了,现在入侵汉地还为时过早。 他只能继续等待时机。

可以说,曹操在北方的存在,相当于为汉民族建立了一道“防波堤”,抵御了北方众多虎狼师的入侵,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如果曹操真的在赤壁之战中阵亡,那么这道屏障将不复存在,来自北方的热切异族就会提前入侵中原。 这些恐怖的力量,恐怕不是刘备和孙权能够抵挡的。

退一步讲,即使孙、刘两家拥有强大的将领,能够抵御北方异族的入侵,他们仍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尤其是南方的百姓,将会陷入黑暗。历史提前了几十年。

因此,曹操不可能死在赤壁之战中。 三国的建立,是当时天下人民的福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如果曹 *** 在赤壁,天下是刘备的还是孙权的?事实上,他们都不配。》发布于:2024-04-14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