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是一碗毒鸡汤吗?
如今,随着考试压力越来越大,快乐教育不断被推到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也不断有家庭未能倡导快乐教育。 批判“快乐教育”只是一碗毒鸡汤,害人害己。
不久前,著名歌手刘欢抱怨自己追求快乐教育,没有在女儿刘思小的时候强迫她,导致她无法发挥非凡的音乐天赋。
刘欢只是众多喝下快乐教育毒鸡汤的家长之一,而另一位明星则用自己的实际经历证明了“快乐教育”是错误的——郎朗。
郎朗在采访中不止一次说过,他的父亲是多么严格。 为了让郎朗弹好钢琴,他甚至给他下了毒,跳楼,而钢琴给了郎朗一个选择——要么死,要么好好练。
随即,很多人出来批评快乐教育,称高压才是教育孩子成才之道。 毕竟,你在家里可以快乐,但社会不会让你快乐。
那么,快乐教育真的是一碗毒鸡汤吗?
是的! 对于只知道一件事而盲从的家庭来说,快乐教育就像一碗毒鸡汤;
不! 对于懂得快乐教育真谛的家庭来说,快乐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力工具;
教育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快乐只是教学方法之一,而不是教学目的。
很多家长认为,快乐教育就是让孩子快乐,追随他们的兴趣。 如果孩子不高兴、不舒服,我们就不教、不学,不强迫孩子,不给孩子压力。
让孩子漫不经心、随随便便地学习,恰恰是对快乐教育的误解。 只顾着他们的“幸福”愿望,而忘记了“教育”。 仅仅进行快乐教育,不能称为快乐教育。 这只是父母溺爱孩子没有原则的表现。 因为学习和受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要从三个角度来解释:
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螺旋式过程,需要反复练习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也对此提出质疑:教育为何是快乐的?
学习是一个螺旋式的过程:
如果你想学习某项技能,就必须学习它的基础知识,然后反复练习,不断面对和解决遇到的困难,不断评估自己,从而不断提高——这个过程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面对,怎么可能有没有各种竞争的压力? 怎么可能不难受呢?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
在我们的应试教育体系中,高考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教育部给地方教育部门压力,地方教育部门给校长压力,校长给老师压力,老师给孩子压力,同时也给家长压力,家长给孩子压力。
结果,孩子们在考试前就不知所措了。 另外,媒体也来凑热闹,交通部门也来凑热闹,警察也来凑热闹……全社会都极度关注高考,而这种压力最终都转嫁给了孩子们。 。 你认为他们可以毫无压力吗? ?
对于父母来说,教育是有代价的
家长作为教育孩子的主体之一,需要付出成本。 育儿是唯一不需要证书的职业。
这就意味着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不断学习教育技巧,了解孩子的需求,懂得如何及时鼓励孩子而不让孩子浮躁,懂得如何及时给孩子施加压力而不让孩子变得浮躁。他们的自尊心。 沮丧和自卑。
一个事实是,如果家长自身的知识水平不达标,那么辅导孩子的作业是不可能的; 如果父母本身就有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就不可能教育出一个品格和学习成绩兼具的孩子。
教育本身并不快乐,那么快乐教育还有必要吗?
为什么要开展幸福教育?
既然教育和学习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难道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压力、逼迫他们吗?
在我们决定是否应该强迫孩子做某事之前,我们先来看几组数据,来自“北京医学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
之一组数据: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名青少年自杀身亡。 每分钟就有 2 人自杀身亡,8 人试图自杀。
第二组数据: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过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15.23%的人认真考虑过这个想法,5.85%的孩子有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有计划自杀,1.71%的中小学生曾尝试自杀;
第三组数据:中国官方公开的一组数据显示,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儿童自 *** 数最多的国家;
第四组数据:在自杀年龄排名中,12岁占之一位(40.3%),其次是14岁(22.7%)、11岁和13岁——老年人(13.6%)。 在自杀的性别比较中,女生远高于男生:女生占(72.7%),男生仅占(23.7%);
第五组数据: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 大约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5%是一般性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亲友的指导; 3.5%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 1.5%患有精神疾病,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无法区分自己。 清晰的现实与幻象;
中国儿童自杀原因排名:
学习压力过大排在之一位(45.5%),其次是早恋(22.7%)和父母离婚(13.6%)。
自杀者的年龄排名:
12岁儿童占比之一(40.3%),其次是14岁儿童(22.7%)、11岁儿童和13岁儿童(13.6%)。
范登在一次演讲中还提到了两件事:
一群北大、清华老师教不好孩子,逼孩子自杀;
一名考上北大的学生割腕给父母留下遗书:我是为了你们考上北大的。 请不要再打扰我,也不要把我的尸体送回来。 我讨厌那个地方;
这些数据,这些事实,在高压的教学和高压的学业下,孩子们需要快乐。 更准确地说,孩子需要能够掌握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 正确的幸福教育对于高压下的孩子来说很重要。 没有时间可以耽搁了。
正确的幸福教育:如何让孩子学会“苦中作乐”
严格并不意味着专制、空虚或说教。 快乐教育并不意味着放任、无原则。 有些人刻意歪曲“快乐教育”的本质含义。 快乐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源泉。
那么快乐教育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正视幸福教育的真正核心:幸福是教育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教育的目的。
幸福是教育的手段之一,但绝不是教育的目的。
幸福是一种氛围;
教育是一个过程;
快乐教育的真正核心是让孩子体验教育的快乐,教会他们从生活中获得幸福的能力,而不是让孩子永远快乐,逃避现实的困难,那就是“苦中作乐” 。
“苦中作乐”的真正核心:成就感先于结果
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让孩子不断前进的学习过程。 这个过程很漫长: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需要19年。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找到好工作,享受幸福的生活。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19年显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一种需要19年才能体会到的幸福,即使成年后也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
但这个问题并非无法解决。 更好的办法就是把结果放在之一位。 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在西安,一名8岁的孩子每天晚上和妈妈一起在摊位上卖樱桃,通常一天收入800多元。 当人们问孩子卖货的钱怎么用时,孩子的回答是:“买零食”。
这位妈妈也提倡快乐教育,但她的方法是让孩子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孩子通过知识创造自己的收入。
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反复运用数学知识,哪怕是最简单的数学知识。 当他们能够从所学的知识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时,幸福教育才会有效。
相比之下,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没有记住99乘法口诀表,不能自由运用四种算术运算,于是不断逼迫孩子去补习班。 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出判断。 。
同样情况的还有郎朗。 很多人都会关注郎朗的父亲对他的严厉,却没有看到郎朗的父亲为了让郎朗得到钢琴给他带来的快乐付出了多少努力:
郎朗一直梦想着登上国际舞台。 出国比赛需要6万元。 当时郎国仁借了五万元! 赴德国参加埃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 最终,郎朗创造了纪录,成为之一位在国际上获得两项奖项的中国球员。 这也是埃特林根大赛历史上首次同一个人获得两个奖项!
如果没有这个成就,郎朗还能坚持下去吗?
认识并接受孩子的现实——坚定不移地发展孩子的优势
郎朗的例子已经被多次引用,但并不是鼓励父母向郎朗的父亲学习——让孩子们选择投毒或者跳楼,逼着孩子去死。
郎朗的父亲之所以严厉逼迫郎朗学钢琴,是因为郎朗的父亲很早就发现了郎朗的钢琴天赋:郎朗三岁时,父亲就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 因为郎朗的父亲是一名二胡演奏家,所以父亲开始找人来测试郎朗的钢琴天赋。
他接受了孩子的真实面貌,在学业上没有强迫郎朗,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才华。
每个父母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孩子。 这个理想的孩子有一些共同点:聪明、学东西快、听话懂事……
但事实上,父母真正的孩子往往不是这样的,父母把自己理想的孩子当成真正孩子的标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这样。
这些父母甚至不知道孩子的天赋、长处、优势是什么,所以一味地给孩子施加高压。 最终,孩子们会成为范登所说的叛逆孩子,成为上述报道中提到的因学习压力而自杀的40%之一。
江苏太仓有一位父亲,主动帮助9岁的儿子小黑牛辍学,支持儿子打网络游戏……如今9岁的小黑牛已经辍学休学两年。 那时,他刚刚上小学二年级。 如今,他已经是电竞直播高手,在网络游戏界小有名气。
和郎朗的父亲一样,小黑牛的父亲一生都在支持孩子的“事业”:黑牛的父亲在北京做餐饮生意,之前带儿子踢过足球、篮球、高尔夫等。 然而,我儿子没有兴趣,在学校学习也很差。 父亲不忍心看到儿子消沉,主动帮他退学,全力支持儿子的游戏生活。
很多网友对小黑牛父亲的做法表示不以为然,但反过来看,郎朗父亲逼迫郎朗学钢琴的时候,他不也需要面对这些质疑吗? ——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孩子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奖,无疑是天方夜谭。
此外,大多数父母让孩子读书,是因为他们希望孩子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赚到足够的钱来实现“成功”。 小黑牛不也做到了这一点吗? 只是小黑牛就像郎朗一样,不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理想孩子。
认识并区分家庭规则和工作规则
家一直被我们描述为包容的、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为我们提供支持的、幸福的地方——其实,一个理想的家庭就应该是这样的。
工作中充满了竞争,或者说工作的规则就是竞争。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把工作规则带入家庭。
下班后,不要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带回家。 相反没有原因的压力大怎么办,要在家里培养一种快乐、良好的氛围。 更好定期与孩子进行一些互动或游戏。
同样,社会充满了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早早地将竞争规则放入家庭。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教会孩子有应对竞争的能力,成为他们心中的一座安全岛。 这使它们坚不可摧。
父母不应该成为负面情绪的传播者
不要在生气、不安的时候教育孩子,因为一旦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很容易影响孩子的情绪。 ——不要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当我们辅导孩子写作业时,我们可能会因为孩子反复听不懂教义而感到愤怒、委屈。 同时,孩子也处于委屈、恐惧的负面情绪中。 当你因此而开始生气的时候,就将孩子推入了被教育的痛苦之中。
同样,当你发现孩子不太开心时,也不要强迫他学习。 这样做不仅会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还可能产生心理抵触情绪。 ——给孩子适当的宣泄空间。
我们要做的快乐教育当然不是让孩子逃避困难、逃避现实,但也不是加深孩子的负能量。 快乐教育就是帮助孩子走出教育之痛,学会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并解决。 。
习爸爸寄语:快乐教育是教会孩子快乐的能力,而不是让孩子只知道快乐而忽视教育的目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北大新生遗书:我已经替你考上北大了,别再打扰我了!学习为什么不能快乐?》发布于:2024-04-13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