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 *** 6月25日讯(记者周蜜)“中国 *** 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对于鹤岗市绥滨县北港乡永德村党支部来说,王卫华书记说,这个“初心和使命”就是始终牢记对党的赤诚之心、对乡亲的公仆心、对事业的责任感,对名利的平常心。 他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坚持下来的。
时刻牢记对党的赤诚之心
王卫华1992年入党,历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连长、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 在近30年的工作经历中,他是领导眼中的“老黄牛”,是同志眼中的“勤奋好汉”,是群众心中的“我们的亲人”。 他坚持做“潜水艇”,不做“浮萍”,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群众最期待的事。
他把全村划分为村支部、网格领导、网格管理员等6个基本网格体系,网格内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人的“三定一包”责任制。保证覆盖范围。 为村民提供贴心服务。 开展“帮带四”活动,即一名党员帮扶一个特困户,带两个邻居平凡之心,两个困难户,宣传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规划产业脱贫、脱贫攻坚。变得富有。 通过激活党员“细胞”作用,充分调动村里老党员、失业党员、流动党员、驻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12项公开承诺,开展更多为人民服务100余项,办实事150余项。 完成了基层党建从“粗放”到“精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时刻牢记为乡亲们做公仆的意识
王卫华坚持把服务村民作为之一要务,以实现脱贫致富为己任。 他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履行着一名党员干部的光荣职责。
在王卫华的建议下,永德村党支部建立了“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做强村集体经济”的扶贫模式。 通过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卢志宝、张元友等7个合作社,推动产业扶贫。 ,挂钩73户贫困户实现年增收1000元,村集体经济也增收30万元。 他着力发挥“头眼”团队的带头作用。 通过群众推荐和组织选拔,共有5名村级人才和2名后备干部进入乡优秀人才库,并选派1名村级人才到乡工作培训。 不断提高技能和人才水平,为持续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针对一些贫困群众的“等待和希望”心态,他提出“爱心积分卡”制度,引导贫困家庭通过自主劳动赚取积分,用积分兑换卡在“爱心积分卡”兑换生活必需品。超级市场”。 非贫困群众的攀比心理也消除了,村民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时刻牢记对事业的责任
“当我担任村支书的一天,我就要让老百姓都说 *** 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王卫华坚持“做事不炫耀”、“交卷不交作业”,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 确保一切事情都完成并取得成果的心态。
从1984年开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永德村现已拥有林地1800亩,价值3000万元以上。 是全县更大的村级“绿色银行”。 近年来,群众多次找他商讨林地开垦事宜,贫困户和村民也提出分钱,但都被他拒绝了。 “赚钱是好事,但几代人汗水积累的财富不能被我毁掉。” 现有林业资源年增加值达到100万元,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既保持了几代人的初心和使命,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了生动的现实。
时刻牢记一颗求名求利的平常心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有某种精神。 王卫华的心里,有一种永不服输的斗志。 他敢于剑内收,敢于接受挑战,敢于啃硬骨头。
王卫华的婆婆患有脑梗塞、脑溢血,医疗费用非常高。 她基本上符合贫困家庭的标准。 但他考虑到了村民的攀比心理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经过他的再三劝说,妻子和老人同意不参加评选。 在他的榜样带动下,村“两委”坚决放弃了做“好人”、求平衡的思想,树立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每一步程序落实到位、每一步都落实到位。该程序应正确执行。 无论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都对他和村“两委”心服口服,竖起大拇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平凡之心 纪念鹤岗市绥滨县北港乡永德村党支部书记王伟华》发布于:2024-04-1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