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重卡市场总销量达114.8万辆重卡驾驶室总成,其中前十大重卡销量合计111.99万辆,占比97.6%。 十大重卡玩家的力量绝对没有白费,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正在收割重卡市场。 然而十大重卡的诞生却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也勾起了一代又一代卡车人的无尽回忆。
一汽的解放,东风的气息,民族的精神
1949年毛主席参观苏联斯大林汽车厂时,或许就预见到了多年后国内汽车工业的繁荣。 但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还面临着一切有待改善的局面。 刚刚解放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汽车工业更是一贫如洗。
我们走过的路!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汽车工业。” 毛主席的话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人民民族复兴的沉重负担。 从1950年3月重工业部汽车筹备组成立开始,新中国汽车工业正式启动。 1953年7月15日,当奠基仪式在长春举行时,中国一汽正式诞生。 经过老一辈汽车人三年的艰苦奋斗,1956年7月13日,之一辆全新解放卡车正式下线,一汽解放的辉煌开始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解放坚持自主研发和制造,始终充当整车企业的老大哥。 从之一代产品到现在以J7为代表的第七代产品,J6、J6P、JH6、汉V、龙V等众多重卡产品遍布全国。
东风公司的前身是第二汽车公司,其建设之路更为曲折。 1952年底,毛主席对第二汽车集团的建设作出指示,次年启动了第二汽车集团的建设筹备工作。 但由于当时国力不足、资源匮乏,建设不得不推迟。 1958年,大批入朝军队返回中国。 毛主席提出拨出一个师筹备第二汽车厂,第二汽车厂的建设再次提上日程。 然而,此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二汽车项目不得不再次暂停。
第二汽车厂的建设筹备工作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但困难并不能压倒勇敢乐观的中国人民。 1964年,毛主席第三次提出建造第二辆汽车的想法,随后经过近两年的选址工作,选址终于敲定。 好事多磨,直到1969年,二汽集团才正式开工建设。 1970年,之一辆EQ240下线,标志着中国又一个汽车制造商的诞生。 这样,未来,一家依托天龙、天龙KL、天龙KX等产品系列的实力重卡企业将大步向前迈进。
一汽、东风的成立,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难险阻,也彰显了中国发展汽车工业、振兴国家民族精神的决心。 一汽援建二汽厂的往事也成为业界佳话,体现了企业间的兄弟情谊。
重汽、红岩、陕汽齐发,市场看好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成立于1956年,为了填补我国重型卡车的空白,开始研发重型卡车。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之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系列JN150于1960年4月15日下线,随后又陆续推出JN162、JN252等车型。
80年代无论是中国重汽、红岩还是陕汽,都将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1983年,整合成立重汽工业联营公司。 先后整合了6家整车企业、5家发动机企业、2家专用车企业和数十家总成及零部件企业,涉及中国重汽、陕汽、红岩、潍柴等行业。 实力雄厚的企业。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重卡行业合资企业过多,暴露出诸多弊端。 2000年底,在集团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正式破产重组。 也正是这次重组,奠定了中国重汽、红岩、陕汽三大老牌重卡企业的格局。
此后,三个公司依靠自身优势和集团公司继承的斯太尔技术独立发展,各自发展了自己的品牌优势。 随着斯太尔王车型的成功和HOWO重卡的上市,中国重汽不断巩固其在重卡市场的地位。 近年来推出的高端重卡汕德重汽,为中国重汽赢得了不少市场口碑。 通过与汽车、依维柯合资,红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杰士、金刚等车型收获了大量拥趸,不愧是工程车之王。 陕汽推出的M3000、X3000、X5000等系列车型市场表现不俗,燃气重卡销量更是可观。
分立、分立、合并是市场不变的规律。 老松楚克三大公司“合”是为了团结起来,发挥更大效益,“分”是为了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但曾经携手的战友如今在市场上竞争激烈,多少有些令人失望。
江淮、华菱,一口气,力争之一
重卡行业中实力稍逊于上述几家肱骨企业的江淮、华菱也有很多共同点。 他们都是安徽的企业,也有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对于江淮汽车来说,不仅面临着自主创业的困难,还承担着实现安徽省汽车产业突破的重任。 20世纪60年代,民族汽车工业刚刚起步。 想要造卡车,只能靠自己的尝试。 所以大部分工作都是手工完成的,驾驶室是用锤子敲出来的。 终于,1968年,1.2吨级卡车下线,实现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突破。
华菱重汽成立于1970年,凭借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车等优势,开拓了自己的市场空间。 经历了与三菱合资失败后,华菱开始了自主研发。 为了实现自己的技术不被别人控制,它投入了超过10亿来研究自己的汉马动力。
本土企业与国家规划企业相比没有优势,但我们很佩服江淮、华菱坚持自主品牌、争创一流的精神。
福田、大运、徐工一口气,后起之秀
与上述重卡企业相比,接下来的3家重卡企业年龄稍显年轻。 福田成立于1996年,徐工重卡起步于2008年,大运成立于2009年,这些年轻的重卡企业不仅凭借各自的优势在短时间内挤进重卡前十强。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跨界。
福田汽车是从一家农用车制造公司发展而来的。 首先在轻卡市场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随后进军重卡市场,推出欧曼系列。 随后,通过与康明斯、戴姆勒合资,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进取心。 实力派、欧曼EST、欧曼EST-A、欧曼GTL等重卡在市场上表现出色。
而从一家摩托车制造商跨界而来的大运会,也有自己的传奇。 2004年,大运会董事长袁钦山瞄准国内重卡市场空间,毅然进军重卡行业。 当时,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但大运重汽依然凭借价格优势和区域市场的清晰定位,在重卡市场逐年提升,让老牌卡车企业充分感受到了自己的实力。危机。
徐工这家在工程机械领域蓬勃发展的企业,在2008年就决定进军重卡市场。但徐工与福田、大运不同的是,它首先接手了垂死的春兰汽车,也就是南京东风汽车的前身。 凭借强大的制造技术和庞大的内需,徐工一点一点成长起来,并于2015年推出了自己的重卡产品汉风重卡。徐工汉风G9的发布打破了市场认知,无疑彰显了徐工的实力。重型卡车。
传统重卡企业不断占据市场份额,而市场后起之秀不断突破市场边界。 谁能笑到最后? 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答案。
电影《一代宗师》里说,“有一口气,就点一盏灯”。 这些国内重卡企业也是靠着自己的一口气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通过盘点中国十大重卡,卡车e级认为,一个企业的成立、成长和成熟不仅是企业艰苦奋斗的结果,更是时代的选择。 未来能走多远,取决于用户的选择。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前往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十大重卡诞生!解放、东风、重汽、江淮一齐上阵。》发布于:2024-04-1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