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北方工业展示的中国新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PLZ-52很可能采用最新的模块化装药技术
2017年6月14日,中央电视台《 *** 联播》节目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 *** 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教授的光荣事迹。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在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王泽山教授就因其在 *** 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王泽山教授和他的团队书写了中国枪炮爆炸技术的传奇,让中国火炮装药技术傲视世界!
三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 *** 大师
王泽山1935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54年8月进入哈尔滨军工炮兵工程系,1960年留校,一直从事 *** 技术研究。 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泽山院士于199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2016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82岁的王泽山院士成为全国少有的三项一等奖获得者之一。荣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985年至1990年,王泽山攻克了多项废 *** 再利用关键技术,为消除废含能材料污染提供了技术条件,并于199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至1995年,他开发了低温能量敏感材料,提高了推进剂的能量利用率。 从事科研62年以来,王泽山只专注于“火炮充电”领域,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世界一流的成果!
攻克充电技术世界难题,中国火炮射程增加20%以上
火炮装药是现代利用化学能的火炮射程和射程的最重要决定因素。 火炮装药设计越先进,装药结构越巧妙,相同体积和质量的 *** 的威力越大。 活力。
为了提高现代火炮的射程,开发了最新的模块化装药技术。 即为了满足火炮不同射程要求,在发射前需要在不同单元模块之间更换装药。 例如,一枚炮弹预装了全射程所需的完整装药模块,当需要以60%射程射击时,必须将部分模块从炮弹上拆下才能完成射击。 这种操作既麻烦又费时。 ,已成为世界难题。
1996年后,王泽山教授经过多年的研发,提出了新的革命性理论——补偿充电理论和技术方案。 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致模块化充电技术已经开发出来。 该技术在不改变火炮整体结构、不增加膛压的情况下,通过有效提高火药能量的利用效率,提高了火炮的射程。 也就是说,通过装药的巧妙设计,调节膛内 *** 的爆炸燃烧状态,从而实现射程调节。 这项技术可以更大限度地延长药室内 *** 的有效工作时间(最终称为压力平台效应),从而提高炮弹的初速,从而提高火炮的威力和射程。
王院士的发明有两大优点:一是不需要像其他国家的模块化火炮那样调整模块装药量。 该火炮仅需一个装弹模块即可覆盖全射程坦克世界火炮,从而大大提高了远程火炮的射速。 持续打击能力和灵活性。 其次,更大限度地利用火灾和爆炸物的能源。 在不改变火炮整体结构、不增加膛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有效提高火药能量的利用效率来增加火炮的射程。 其炮口动能和射击参数全面超越了当时南非研制的世界更先进的G6 155毫米高膛压火炮,射击威力达到相当于升级一代火炮型号的威力水平。 经过实际验证,应用王院士的技术发明后,我国火炮的射程可提高20%以上,更大发射过载可有效降低25%以上。
结论
在 *** 本身含能材料尚未明显提升、化学能火炮整体性能接近理论极限的情况下,王院士通过全面创新的装药设计,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化学能火炮的潜力,使化学能火炮的炮口火炮的初速等性能提升了一代,无限接近化学能火炮的理论功率极限。 完全超越美、德、英、法等世界先进火炮强国,让中国的火炮冲锋技术傲视世界。 目前,这项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多种武器装备和型号的研制中,中国火炮也因此如虎添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这个人才让中国火炮射程增加了20%,装药技术成为世界领先技术》发布于:2024-04-08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