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 *** 记者廖阳实习生王震、刘丽宁

2006年6月,杨晓东和弟弟乘车途经阳朔,路过当地一家糖厂旧址。 莫名其妙地,他想起了塔可夫斯基电影《怀旧》中的场景,灵机一动,他把老工厂拆了,改造成著名的糖屋。

2020年11月,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来到糖屋讲授塔可夫斯基的《乡愁》。 这场题为“图像的诗意”的讲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观众,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榕、《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红谷、策展人欧宁、电影制片人叶静、大提琴演奏家宋昭、民间音乐家小娟及山谷居民、电台主持人春晓、建筑师董功、建筑师郭了辉等悉数到场。

戴锦华的讲座是为期两个月的“汤火艺术节”的一部分。 自2020年10月31日起,这里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活动,从讲座、摄影展、后摇专场、民俗之夜到山地立体投影艺术展,直至12月31日跨年夜达到 *** ——烧火坑寓意辞旧迎新,祈求新的一年。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这座始建于1969年的老糖厂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阳朔更受欢迎的艺术文化空间。

糖屋

糖屋是怎样建造的?

在广西桂林阳朔,曾经有一家非常红火的糖厂,面朝漓江,四面环山。

糖厂占地3万平方米,1969年建成投产,日产量200多吨。 厂里200多名工人每天三班倒,工作热情高涨,糖厂周边人流也很多。

当时,糖是紧缺商品,是儿童的更爱,也是孕妇的补品。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和典范,糖厂始终让阳朔人民感到自豪。

三十年过去了,国民经济腾飞,进口商品激增,糖厂古老的压榨技术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1998年我的世界种子酒店, *** 为了保护当地水资源,停止了糖厂的大规模运营。

糖厂

糖厂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故事仍在继续。

杨晓东认识糖厂是在2006年,当时和哥哥自驾游,路过一家糖厂时,远远地看到一个大烟囱,直奔漓江而去,在一个旧桁架旁停了下来。 “那天刚下过雨,回头一看,看到了老建筑在水中的倒影。 我被震撼了。”

这一幕让杨晓东想起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乡愁》的最后一幕:主角坐在意大利一座废弃的哥特式教堂里,面前有一滩水,水中倒映着他在俄罗斯的家乡。 他的母亲、妻子和孩子向我走来。

之一次看电影时,杨晓东被这一幕震惊了,甚至停看了几分钟。 后来,他甚至根据图片前往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锡耶纳寻找电影中的教堂。

“是糖厂选择了我们。” 杨晓东是一名酒店爱好者。 就在那时,他发现糖厂具备成为一家好酒店的品质,并决定将其买下。 当时,漓江沿岸有很多工厂等待拆除。 在杨晓东等人的努力下,糖厂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周围山河的壮丽而被抢救出来。

老建筑

2007年,对上海1933年老厂房进行翻修的设计师赵崇信来到糖厂。 根据修旧如旧的设计方案,他开始修复这座濒临倒塌、消失的老建筑。 他像工匠一样,仔细地雕刻着这件巨大的作品。 艺术品。

从水泵房、桁架、大烟囱到压榨车间、大锅炉房、小锅炉房、精炼车间,糖厂的生产过程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改造成了一个新的空间。 从“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建设国家”,糖厂外墙上刻着时代印记的标语也被完好地保存着。

“私人工业建筑太漂亮了!我们保留了旧建筑,但实际上比建造新建筑更昂贵,也更耗时。” 旧建筑的修复历时八年。 杨晓东记得,当时他们修屋顶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就从山上采购了一批新木材,等了三年才把它晒干,直到不再变形。

老建筑得以保留,糖厂的灵魂依然存在。 直到现在,当地人仍习惯称这里为“糖厂”,马路对面的公交车站牌仍写着“糖厂站”。

老建筑

2013年,设计师董功根据赵崇信的理念,在老建筑外围增加了新建筑,完成了主客房楼、别墅区客房楼以及健身中心、水疗中心的设计。 、景观池。

熟悉阿那亚的人,一定会熟悉东宫。 当地的网红地标——孤独图书馆、阿那亚礼堂都是这位设计师设计的。 当他收到设计糖屋的邀请时,比阿那亚还要早。

新大楼

在设计新建筑时,董工总是以老建筑为核心,让主客房楼和别墅区的客房建筑形成包围圈,将老建筑包裹起来。

为了呼应老建筑,主客房建筑的外部采用了木纹清水混凝土,并设计了斜屋顶。 为了呼应桂北民居的风格,主客房楼外竖起了锯齿状的瓦墙。 看上去就像一件镂空、精致、清晰的工艺品; 为了呼应周围的喀斯特地貌,在客房主楼内特意“挖”了三个竹结构的洞穴,瞬间让这座长形建筑变得灵活透明。

董功还修建了三个景观池,将周围的山景带入室内——山峦倒映在水中,即使在室内,也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作为整个糖厂的起源,原来废弃的桁架被改造成游泳池。 抬头一看,和《怀旧》里的教堂很像。

《怀旧》

游泳池

2017年7月,糖屋开业。 2018年,董功带着糖屋亮相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Sugar House将自然之美、建筑之美和不完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很快就在设计圈流行起来。

2018年1月,超模杜鹃来到糖屋,泛舟漓江,漫步山间,为杂志《》拍摄一系列时尚大片。 2019年1月,在Ahead国际酒店设计大奖上,Sugar House击败了同样参赛的 Tokyo,荣获“更佳度假酒店”和“全球终极奖”。 2019年7月,法国建筑专业杂志《A’A》以糖屋为封面,法文标题直接表示“建筑的根本作用是发现和揭示一个世界的精神”。

英国建筑专业书籍《》、德国建筑专业杂志《》、意大利建筑设计杂志《》……Sugar House出现在建筑、设计、生活方式杂志封面上并不新鲜,但它却经常获奖。 ,这对杨晓东来说完全是一个意外。

“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别人三年多可能做不到,但我们从头到尾花了十二年。船航行时,别人可以跳,但你不能。船是你的!” 最后奇迹发生了。”杨晓东坦言,很多国际奖项评委都没有去过糖屋,往往会被几张照片或一段视频所感动。

这座有历史、有故事的糖屋已成为阳朔的标志性建筑。 如今,怀旧之情浓烈,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人们打卡,对桂北乃至整个广西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由于糖厂的成功,杨晓东甚至得到了“厂长”的绰号。 广西的老工厂邀请他改造。 两年时间,他到各地参观工厂,参观的不下四十、五十家。

艺术节是怎么来的?

除了是一名风险投资家之外,杨晓东还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

2000年,因为喜欢大画幅摄影,他到北京电影学院跟随冯建国学习摄影。 冯老师说好的摄影要向电影学习。 他借此机会了解了很多艺术电影,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塔科夫斯》。 基的《怀旧》。

杨晓东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后来,他改变了旅行观念,开始跟随电影场景去旅行。 一开始,他会自带摄影器材。 三脚架和相机总重25公斤。 他多次被罚款,从此不敢再将设备带出国。

《糖屋老电影简述》

文学艺术的种子早已种下。 因此,糖屋出现后,除了日常功能区外,还开辟了很多艺术文化空间。

例如,大厅里陈列了三个装置,分别呼应桂林的风景,分别与老糖厂和新建筑对话。 它们是由年轻雕塑艺术家吴伟定制的。

画廊展出刘传红的《糖屋老影》系列绘画作品。 艺术家虚构了民国人物刘士桥,以日记的视角,讲述了其家族留学归来后创办糖厂的故事。 这些日记看起来就像老照片一样。 用虚构的人物来讲述历史,让历史变得有趣而不那么沉重。

放映厅里,《刘三姐》每天下午3点放映,《乡愁》每天晚上8点放映:前者拍摄于1961年,在阳朔取景,是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国风光音乐故事片; 后者拍摄于1983年,这就是糖屋的初衷,可以帮助每一位游客了解糖屋的由来。

2020年7月,在有意识的策划下,糖屋迎来了全新的艺术版块,表演、展览、诗歌等活动陆续到来。 7月的首场演出,1969 Bar迎来了歌手Chace、吉他手肖军和鼓手安宇。 三个大男孩玩得很开心。 当时《乐队的夏天》第二季还没有播出,他们还没有作为乐队走红网络。

随着艺术文化活动越来越密集,“糖火艺术节”应运而生,并将持续于2020年10月至12月。

戴金华

“电影是20世纪留给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遗产,而在这份遗产中,塔可夫斯基就是皇冠上的钻石。如果你一生中没有见过塔可夫斯基一次,那就是你的缺点。” 2020年11月,戴锦华的讲座掀起了小 *** 。 她分析了电影《怀旧》中的许多重要场景,其中包括一座类似糖屋游泳池的教堂,“似乎被一个空心水泥框架覆盖在外壳内,这是塔可夫斯基电影最重要的风格特征”。 ”

塔可夫斯基被公认为“电影诗人”。 晚年拍摄的《怀旧》诗意性很强,门槛也很高。 “戴老师的一两句话,让我明白了这20年来我所不明白的事情。” 杨晓东 我记得讲座当天在场的听众都是文艺界的大腕。 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

戴锦华、民间音乐家小娟&山谷居民、大提琴演奏家宋昭等。

民间音乐家小娟和山谷常驻大提琴手宋昭也来了:他们在1969酒吧并肩演奏; 他们泛舟漓江,以山水为背景歌唱; 他们漫步在石头城的石阶上,哼着民歌,拉着大提琴,动人的琴声似乎隐藏着石头城古老的故事。 随着琴声响起,戴锦华从石墙后面走了出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藏香》

2020年12月,已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冯建国也来到唐社开设了大型摄影展《藏香》。

冯建国是之一个将海外学术大画幅摄影教程带回中国的艺术家。 2000年前后,他背着古老而沉重的相机,去 *** 追梦,去边疆、雪域朝圣。 他用镜框装裱了大量大幅面的明胶银照片。 本次展览共展出近二十件作品。 工作。

“逆水行舟”

同样是2020年12月,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90后艺术家刘家宇在唐社喀斯特花园 *** 的岩壁上创作了一个“逆流而上”的梦想。 这是山上的三维投影艺术作品。 远处的投影撞击在岩壁上,如同流水漂浮在上面。

2020年7月底,刘佳玉之一次来到糖屋,回到房间后,她突然发现岩壁正对着阳台,黑暗中被一束白色的光照亮,仿佛她可以看到水在流动。 那一刻,她受到了启发,直觉地觉得这就是她想做的新作品。 实际做了之后才发现,岩壁有八九百平方米,投影需要行进一百米才能到达顶部。 经过与伦敦技术团队近半年的远程工作,刘家宇终于用六台28000流明的高清投影仪实现了“逆水行舟”。

《篝火民俗之夜》

平安夜和平安夜,民间音乐家陈飞“流浪”到糖屋,表演了两场“篝火民间之夜”。 他担任贝斯手和鼓手,演唱了《战青》、《琥珀》和《白马》……

前面是蓝色的泳池,后面是安静的漓江,天空布满烟花,旁边是熊熊燃烧的篝火。 观众要么围着篝火烤红薯,要么跳起热闹的竹竿舞……国内外都有举办。 经历了这么多场演唱会,陈飞还是之一次面对如此烟火气十足的表演场面。 虽然手都冻僵了,但他还是忍不住感叹:“环境真美,真好玩!”

“进入柴火坑”

历史悠久的火坑文化遍布西南少数民族村寨。 它不仅用来取火取暖,还用来祭祀神灵,祈求平安富贵。 除夕之夜,建筑师郭燎辉为糖屋定制的装置作品《木火塘》在风中屹立两个月后燃起了熊熊大火。 人们告别了2020年,在灼热的战火中进入了2021年。 。

“这是一栋临时建筑,但我不希望它像礼盒一样精致,它还是需要能够与周围的环境相连接。” 郭燎辉最终设计了一个轻盈、抽象、骨骼化的火坑装置:上下叠加三组木方格,形成垂直的骨架; 三组黑色亚麻“裙子”覆盖主体结构,远看像雪松树,像收缩的屋顶,又像一把超大的雨伞; 三层屋顶提供了一个庇护所,人们可以躲在木结构下的空间里,坐在篝火周围的地上。

“装置之于一个地方,就像一座建筑之于一座城市一样。” 建筑师董功在观看《走进木火塘》后感叹装置的重要性。

“不同视野、不同角色的人们聚集在这样一块有艺术积淀的土地上,从各自的艺术角度探讨这片场地的特色,是很有意义的。” 郭燎辉点评“糖火艺术节”。 在参观了欧洲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后,冯建国感叹艺术的生命力是最持久的。 只有艺术才能代代相传,滋养子孙后代的精神世界。 这也是“汤火艺术节”的意义所在。

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杨晓东已经决定将“糖火艺术节”固定下来,每年10月至12月举办,打造“本土”艺术节。 “很多人来阳朔就是为了看山水,欣赏完山水,还可以来糖屋听听音乐会或者看展览。”

如今,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将Sugar House作为南方巡演的一站,而Sugar House的日常演出已安排到2021年6月。

Sugar House甚至还有一个艺术家的“驻留计划”:当艺术家来的时候,他们会在受到启发时进行创作。 如果没有灵感,就没有力量。 音乐、舞蹈、声音、装置、多媒体……杨晓东并不排斥任何形式的艺术,而且非常包容。 “这里有山、有水、有古建筑,值得借鉴的东西很多。”

就像刘佳玉一样,她的投影术是瞬间的,转瞬即逝的,无法收藏。 当杨晓东邀请她来的时候,不知道她是否会有灵感或者创作成果。 结果,她“逆流而上”,说道:“一千个人中,竟然有一个人能够回馈社会,这让我感到惊讶。”

在景观和建筑中,Sugar House正在用有趣的艺术和文化活动来激活当地人的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1969年,老阳朔糖厂改造成新的艺术文化空间。 糖厂是如何演变的?》发布于:2024-04-06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