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锦州。 山海福地,美丽州; 英雄城,东北咽喉。
已有2100年的历史。 因采桑织锦,生产锦衣、织锦、刺绣而得名“锦”。 这里拥有中国最北端的海岸线,中原文化、游牧文化、海洋文化在这里交融,盛产各种山海特产。
新中国的之一缕曙光在这里升起,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揭幕战”辽沉战役在这里打响。 去年8月16日, *** 总书记考察辽宁,首站来到锦州。 他盛赞锦州是“一座英雄之城”,衷心希望锦州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走得更快。
今年是辽宁实施全面振兴三年行动新突破、打赢新时代“辽沉战役”的开局之年。 锦州市深刻领会 *** 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找到了“英雄城市”的前进方向。 以“走得更快”的姿态,凝聚“为新时代东北振兴展现更大责任、更大成就”的强劲动力。
“锦州坚持一抓高质量发展,一抓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沿着 *** 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锦州市委书记刘克武表示,将推动农村乡村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市。 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锦州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 以决战起跑、从头开始冲刺的姿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在全面振兴轨道上加速实现新突破。 。
组织振兴新突破——
延伸链条、强化链条,绑住“大党委”,推动党群群众共同致富
黟县烧户营子镇王井屯村,村民过去都是独立种植葡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收入停滞不前。 2022年,在市县级组织和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指导下,与黄土坎子村、邵东村、秀水沟村、花楼村合作,统筹使用扶持项目资金500万元,并转移它们。 占地115亩,已建成葡萄避雨棚7万多平方米。
2023年初,优先支持25名骨干党员致富。 共划分10个党群共享财富责任区51户,共同开发葡萄种植项目,每亩地可增收近3000元。 同时,五个村每年各分享近10万元的“飞地收入”,党群同心协力,共同描绘富民强村的新画卷。
王井屯村的变化得益于锦州市坚持因村施策的务实做法。 黟县县委书记郭阔告诉记者:“我们在‘党群共同致富’活动中,设立了党群共同致富责任区,充分发挥了党群共同致富的作用。” “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实施产销联动,积极培育产业原型,提高效率。”
今年以来,锦州市紧紧围绕省市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 村产业团结党委、强化政策支持,通过四项措施,积极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高效促进富民强村。
“党群共富”活动开展以来,锦州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展。 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农村局逐村分析产业发展状况,全面排查村党组织创办合作社发展情况,大力推动村合作社发展。 党组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统筹运用集体“三资”,牵头成立了27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向组织化、规模化发展迈进,着力打造“收入集体增加和大众富裕”。 双赢的局面。 截至目前,锦州市已建立党群共享财富责任区6016余个,让1.2万多名农村党员在产业发展中彰显身份、发挥引领作用,带动7.8万农民融入共享财富产业链。
锦州市还积极探索建立产业链党委,推动地理位置相邻、产业相近的村庄、合作社、农业企业组建跨村产业联合党委,努力拉长产业链结合乡村特色,打造发展“社区”,组建跨村产业联合党委。 设有17个村产业联合党委,覆盖102个行政村,推动组织一体化和产业融合发展。 村人均收入增加近1.2万元,实现了链条上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各村互利共赢。
产业振兴新突破——
发展富民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每到秋天,北镇市102国道以西至义乌鹿山一带就成了一片葡萄的海洋。 葡萄架随处可见,葡萄园里一片忙碌。 深紫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 葡萄园里,种植者们正在修剪、切割、包装葡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散发着真挚的喜悦。
北镇市葡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 早在清代,北镇地区就一度成为“皇家果园”。 如今,曾经被“皇室”垄断的优质葡萄园早已转为农场经营,成为当地富民的特色产业。
今年5月,北镇市长兴宏源葡萄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唐胜凭锦州市核发的《农业设施产权登记证》向银行申请了470万元抵押贷款。 唐胜介绍,合作社把握绿色消费趋势,聚焦消费者对葡萄口味、品质、品种的需求,坚持“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更好的我有”的发展理念有了它,别人有的时候我就有了创新”。 除原有“辽丰”、“巨丰”等传统品种基础上,积极引导广大种植户种植“阳光玫瑰”、“色香”等多个优质高利润的葡萄品种。 ”和“尼娜女王”。
目前,长兴店镇“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亩产3000公斤左右,每亩收入8万-9万元; “尼娜女王”已发展到500亩,亩产约1000公斤。 ,每亩可创收10万元,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长兴店镇通过网络销售葡萄已达14吨。 有近20个葡萄采摘园,近20间农家乐。 葡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拓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北镇市市长谢雷表示,通过深入整合葡萄产业资源,推动葡萄产业整体升级,葡萄产业现已成为北镇市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2022年,北镇市葡萄价格将比其他产区平均每斤上涨1元。 葡萄种植户增收7亿多元。 北镇葡萄品牌价值将达到66.67亿元,位居辽宁省第三位。
近年来,锦州市开展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规范了“三变”改革“十步工作法”,总结推广“三个转变”+土地合作、土地入市、金融支持、特色产业、管理服务、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招商引资、基础设施“13种模式”经济”、技术技能、知识产权等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了现代农村产业体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收致富,激活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文化振兴新突破——
深挖乡村文化,形成“红色”文化文脉产业带
自9月初金州金秋文化旅游季活动“去山海好未来”启动以来,凌海市翠岩镇滚牛屯村已成为网红打卡的重要地点。该村红色资源丰富。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就位于此。 红色文化帮助甘牛屯村走上了富民振兴之路。
翠岩镇,一个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小镇,但经济实力薄弱,自然资源匮乏。 同时地处金陵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区,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制约。 为让全镇人民过上富裕生活,翠岩镇多措并举,以红色文化为旅游发展突破口,深挖乡村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甘牛屯村打造成为首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
翠岩镇党委书记王健告诉记者,红色旅游催生了翠岩镇集吃、住、研、学、游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新模式。 带动了村民建造红色民宿,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近36万人次。 人次,红色旅游带动全镇收入增加300万元。
文地楼镇毗邻翠岩镇,素有“锦州北大门”之称。 文地楼镇也经历了辽沉战役的洗礼。 东北野战军前线观察所旧址位于辖区边墙子村南面的帽儿山上。
文地楼镇以锦州市城北旅游带建设为契机,以边墙子湖西民俗文化村为中心,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旅游融合,连接庭院经济、旅游农业、乡村民宿、文化、创意、旅游等板块串联以来,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休闲价值、经济价值开发取得新突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沿主干道金巢线S306线从边墙子村(文地楼镇)至前田家屯村(翠岩镇),是凌海市申报创建并成功入选的2023年辽宁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这一示范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以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司令部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明长城遗址和鹰嘴山壁画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满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刺绣、湖西民俗风情。 以文化村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成为锦州“北城旅游带”的重要载体和集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产业带。
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凌海市委书记谢润泽表示,凌海要集中各方面要素资源和优质力量,科学调度、合理布局,在文化提升、景观设计等方面深挖潜力。 、产业规划等。加快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乡村治理新突破——
开展“四季风整行动”打赢环境整治“攻坚战”
今年8月26日,黑山县召开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四季风整行动”暨2023年“秋风行动”宣誓大会。 继去年金秋动员后,黑山县再次发布动员令,号召全县迅速集结、全力投入。 在“秋风行动”中,我们将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思路、高效的工作成果,巩固“春风清洁行动”和“夏日攻坚行动”成果,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改善一个新的水平。
近年来,黑山县制定了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激励和行动措施,特别是“四时风整行动”,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从“暂时的美丽”到“长远”的实质性改善。美丽”。 如今的黑山县,宽阔整洁的街道、小巷和壁画,都在诉说着乡村变迁的美丽故事。
黑山县委书记滕飞表示,黑山县坚持用“党红旗”引领“四个季节”,通过深入开展“党员上网格、先锋行动”,高呼“党在你身边”、“十星文明户”评选等一系列基层党建活动,推动形成“党委带动、支部带动、党员带动”的良好工作氛围“互动”,实现党建领导与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今年3月,锦州在黑山县举行“四时风整行动”和“春风清扫行动”启动仪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锦州市委、市 *** 将农村环境净化改善纳入“双高”推进机制。 市委书记刘克武亲自部署,提出“要明确目标,提高定位,拓宽视野,学习先进地区管理经验,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标准体系”。环境整治,开展各项专项治理行动,推动全市县(市)区治理成效进入全省之一方阵,每个乡镇要创建2-3个示范村。
锦州市开展示范村培训,学习典型经验。 坚持阶段一个主题,分步推进,不断打磨生态底色,实现全局净化,逐步形成农村环境整治“锦州模式”。 其中,黟县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道德积分活动。 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有效实现足不出院垃圾分类减量化; 凌海市实行“揭榜、负责”机制,列出需要整改的重点难点任务。 正式清单制定并张贴,推动工作有序推进; 北镇市采取强治与定期清扫相结合的整治模式,建立“一、二、三、四、五”工作体系,即建立一个制度、设立两个班子、落实三个建立体系,制定四个目标,依靠五项保障,与全区旅游结合,全面推进乡村环境净化改善。
锦州市坚持“全面净化、尽量绿化、适度硬化、巧妙美化、持续常态化”的基本原则,进一步落实保障责任,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将村庄清洁行动从“ *** ”转变为“ *** ”。锦州市副市长蒋立新表示,下一步,锦州市将继续深化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长期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决战英雄城,坚决打赢锦州农村环境净化整治“辽沉战役”,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王令赵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英雄之城、“辉煌”绣乡——辽宁省锦州市在新时代“辽沉保卫战”中跑赢农业、农村、农民》发布于:2024-04-02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