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让位于艺术创作,影视剧就会误导观众; 如果艺术创作完全服从历史,那么影视剧也就味道一样了。

----------------------------------------------------

70集的清宫剧《延禧攻略》终于播出大结局,历史背景相似的《如懿传》如今又再次开播。 今年夏天,清宫戏的演出可圈可点。 曾经的紫禁城“冷宫”延禧宫突然排起了长龙。 剧中的很多台词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受到很多年轻观众的认可。

清宫剧的热度从未真正降温。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观众对清朝有着天然的兴趣,对清朝人物有着心理上的亲近感。 以《雍正王朝》《还珠格格》为代表的历史剧、戏剧获得了巨大的市场。 以上两部剧都成为了影视剧的经典,将清宫剧的传统延续至今。

年轻观众尤其喜欢清宫剧,因为清宫生活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的是人物的服饰、建筑布景、社会习俗,给人一种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新鲜感; 熟悉的是,那些“看清宫戏长大”的80-2000年代的人,早已习惯了清宫戏。 话语系统,甚至将这个话语系统移植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开玩笑时把自己和朋友想象成“黄阿玛”、“叶贝儿”、“哥哥”。

然而,对于清宫剧的质疑却从未停止过。 即使是最严肃的历史剧,仍然会遭遇学术界和公众的批评。 在评论家看来,某些历史细节上的错误和偏差似乎足以让一部剧黯然失色。

影视剧的创作向来与历史研究不同。 出于情节的需要,设计区分历史现实的情节通常被认为是合理的。 即使存在一些瑕疵,也不会对历史剧的艺术价值构成重大损害。 创造艺术的方式有很多种,而且不仅仅是追随现实。 现代人把《三国演义》这样的历史小说视为经典,而这些小说也有对历史的“加工”。

问题在于,如果清宫剧赢得市场的方式过于依赖对历史的曲解,以历史背景为工具,肆意捏造情节和人物关系,势必损害历史的威严。 按理说,拍摄有历史背景的影视剧,前提是剧情的发展取决于历史。 但在一些影视剧创作者眼中,历史剧,或者更具体地说是古装剧,只是赢得收视率的一种方式。

《延禧攻略》中,剧中人物身着古装,却仿佛在演绎一个现代故事。 女主人公魏璎珞从一个绣坊小丫鬟一步步转型为皇帝的爱妃,或许是有一些史实支撑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艺术创作。 然而魏璎珞与皇帝的相处方式完全颠覆了常理。 魏璎珞不仅经常埋怨皇帝,甚至将皇帝比作青楼女子。 历史上,如果有这样的女人出现在宫廷中,其命运可想而知。

清宫剧播出后,不说观众的历史素养会提高多少,但至少不会导致人们对历史形成错误的认识! 封建时代类似女主是青楼,男尊女卑,紫禁城里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延禧攻略》精心编织了所谓的“酷故事”,以颠覆性的常识为卖点,以不可能的冲突为情节脉络。 人们很难同意这一点。

有些人可能认为看剧就只是看剧,不会把剧情当作史实。 然而,没有人知道历史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怎样的偏差,电视剧本身何时成为历史资料。 更何况,既然不需要严谨的史实支撑,又只是一场古装表演,那为何不干脆把它拍成一部虚构的历史剧呢? 它既不妨碍艺术创作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不违背庄严的历史。 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如果历史让位于艺术创作,影视剧就会误导观众; 如果艺术创作完全服从历史,那么影视剧也就味道一样了。 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事实上,影视剧创作并不是借鉴历史的唯一途径。 尤其是这种完全用现代思维去构造人物关系的影视剧,更适合作为现实题材来拍摄,也展现了创作者的功力。 无论如何,既然我们决定以史为鉴,就不能歪曲历史。

王忠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有多少人被影视剧中把皇帝比作青楼姑娘的“历史”误导了?》发布于:2024-04-02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